
昨天,迎接多年好友z回国,我们决定去水会,一边捏脚一边聊天。
这场耗时2个多小时“水会会谈”,从美国的校园DEI开始,到马克思结束。最后共识没有、分歧永存。唯一的收益是,彼此窥见了思维的鸿沟。
以下是“水会会谈”聊天纪要:
Z:我之前看你一个视频批评哈佛大学的DEI,我不理解的是,作为自由主义者,你为什么会反对哈佛大学的多元主义呢?
思想史万有引力:我支持多元,但必须在程序之内的多元。
Z:什么意思,你认为哈佛的DEI有问题?
思想史万有引力:我认为DEI本身没有问题,但是有适用范围——私人自愿。一旦公权力介入,就会动摇文明根基。
如果实施DEI的是私立学校,任何决策我认为都是正当的。比如,按照不同肤色配额,制定针对性的招生策略……但是,哈佛并非一个完全的私立大学,而是接受联邦补贴的学校。我看到的数据,仅仅在2023年,哈佛大学就从联邦拿到了将近10亿美元的资金,这种补贴已经让哈佛有了公共产品的属性,拿人手短,所以川普政府才能威胁哈佛……我的意思是,如果哈佛是完全的私立大学,那么DEI就是它的权利,但是当哈佛具备了公立学校的属性,它就首先考虑公平。
Z:你的意思是,DEI还要看学校的性质?私立的可以DEI,公立学校不可以?
思想史万有引力:是的。对私立学校,自由是最高原则,DEI是它的权利。而对拿了联邦补贴的学校,更要考虑公平。因为联邦补贴的资金是全体纳税人的,当你用这些钱对少数族裔实施配额、破格录取时,实际上剥夺了其他纳税人的权利。正如诺奇克所说,用你的税收补贴他人,是对你的奴役。
Z:你的意思是,对所有族裔和肤色要设置统一的录取标准,黑人、白人黄人一样的分数线,而不对弱者有任何照顾?
思想史万有引力:是的,我就是这个意思。
Z:如果这样,那么非裔、墨西哥裔根本无法和白人和黄人竞争,最后的结果就是优秀的大学全部被白人和黄人占据,你认为这是公平?
思想史万有引力:所以呢?好的学校被学术水平高的学生占据,不应该?你认为给黑人配额、降低录取标准就是公平?他们为什么不可以和其他人公平竞争呢?为什么你认为黑人需要特殊的照顾呢?这是不是一种歧视?
Z:因为黑人经济状况不好,普遍贫困,他们没有白人黄人的生长环境和教育环境。他们是弱者,对弱者照顾,难道不应该吗?
思想史万有引力思万:等一下,黑人为什么普遍贫困?
Z:因为历史上黑人被歧视、被隔离,他们无法从事和白人同样的职业,无法接受同样的教育……
思想史万有引力:这个现象在历史上确实存在。但是,那是已经过去的历史,而我们分析的是现在。你认为美国现在还存在对黑人的制度性歧视、法律性歧视吗?如果有,你可以举一些例子。我认为,当下的黑人在美国和白人拥有同样的地位,甚至有更多的特权。美国历史上曾经对黑人的隔离和歧视已经被矫正,甚至矫枉过正。我们谈一个问题的时候最好聚焦,而不是回溯到黑奴贸易等悠久的历史,这样的拉长视野无助于问题聚焦。
Z:如果你认为哈佛的DEI不公平,那么,一些国家的高考,对不同省份采取不同的录取分数,你也认为是不公平的?
思想史万有引力:当然不公平!不过我更好奇,对不同的群体适用不同的录取标准,你为什么认为这是公平的?
Z: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使用同样的录取标准,那么贵州的考生怎么考得过你们中原这种教育大省?他们大概率没有读好大学的机会,这怎么可能是公平?
思想史万有引力:他们读不了书当然不公平!但是,他们的困境并非中原考生造成的,所以我只能深表遗憾,但无能为力。
好的教育资源总是有限的,不可能所有考生都进清北,所以必然有人要牺牲。要么牺牲贵州的考生,要么牺牲中原的考生,你为什么认为,牺牲中原成绩更优秀的考生,比牺牲贵州边远山区的考生要公平?也就是说,你为什么会认为,牺牲“自由竞争”的胜出者,比牺牲“自由竞争的失败者”更好?你的逻辑起点是什么?
我猜,你的逻辑大概是,中原考生更强、成绩更好,所以强者需要给弱者更多机会。但问题是,中原考生的成绩好是因为更努力、更吃苦,而不是他们有什么特权。更重要的是,他们没有做错什么,当一个人因为努力而成为强者,却被剥夺权利,这种逻辑叫“惩罚强者”,意思是因为你努力、你强,所以你天然有罪,你为什么认为这是公平的?强者的“原罪”?
Z:不!我没想剥夺中原考生读书的权利。但你总要给贵州孩子留点机会吧。所谓多元的意思是,一个大学要有不同的肤色、不同的种族、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要体现人类的多样性,这样不同种族、地域、文化的人才能才能彼此碰撞,才能产生新的文化和思考,不是吗?
思想史万有引力:大学是学术机构,不是人类多样性研究所。大学筛选的是具备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学术能力的人去做研究,而不是集齐不同地域、不同肤色的人。你集齐这么多肤色要干嘛?召唤龙珠?
Z:别扯淡!我举个例子,现在一所大学要开设一门课程,比如,非洲音乐,那么我们是否要增加一些黑人名额,因为黑人对他们民族音乐的理解会更深……
思想史万有引力:打住吧!你混淆了两个概念,一个是学术概念:非洲音乐;一个是招生概念:增加黑人。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范畴。大学当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增加特定的课程,比如你说的非洲音乐。但是,非洲音乐是学术领域,并不是只有黑人才可以研究,而是所有人都可以研究。那么当大学要增加这门课程的时候,应该用同样的标准去考察黑人白人黄人,谁的学术成就更高就录取谁。简单说,你可以设定某种学术的课程,但不能对不同的族裔采用不同的录取标准,因为学术是不分种族的。
Z:你这是一刀切!就是社会达尔文主义。按照你的标准,弱势群体只能活活饿死。
思想史万有引力:你别泼脏水,要不然我脚下这盆洗脚水也可以泼你!我建议你用逻辑辩论,而不是给我扣“社达”的帽子。
古典自由主义从来不是社会达尔文主义,提倡竞争不代表没有人性。我认为,现代国家要为弱势群体做好“有限兜底”——意思是,保证公民不冻死、饿死、有基本尊严。但是,不能再高了,你不能保证每个人都住别墅、开豪车、读清北,那是不现实的。在马斯洛的需求层级中,现代国家要保障公民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但不能实现他们的“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后三种需求是需要个体通过奋斗实现。
我再强调一边,古典自由主义不是社达,不是丛林法则,从来没有说过,让竞争失败者去死!
Z:仅仅是不饿死、不冻死、有基本安全?难道他们不配吃的更好?不配读更好的大学?
思想史万有引力:配!他们和所有人一样拥有同样的权利。但是,更好的生活不是抢劫他人的权利,而是自我奋斗出来的。清北就那么几个名额,给了贵州就给不到分数更高的中原。你为什么总是看到“分配”对贵州考生的善,却看不到“分配”对中原考生的侵权呢?在你看来,地域的多元比自由竞争更高?但我告诉你,自由竞争必然是比“多元”更高的价值观,也是文明的核心密码。当你通过“二次分配”消解了这个价值观,那么文明就会崩塌。你认为你在行善,其实你在对你热爱的文明釜底抽薪。
任何人,都要和其他人享有同样的权利,而不是“更多”的权利。一个人想不竞争就吃龙虾、住别墅、上清北,他只能通过剥夺其他人的钱财或者权利获得。如果你想行善,你大可以自己掏钱请他吃龙虾住别墅,给他建更好的学校,但是你不能用别人的钱实现自己的善,这叫耍流氓。
Z:你也不要扣我的帽子!你刚才说,你同意私立学校实行种族配额,但不同意公立学校配额。在我看来这很矛盾,对公立学校来说,虽然它用的是全体纳税人的钱,但补贴给弱势群体会让这个世界越来越好,你为什么要反对一个越来越美好的世界?
思想史万有引力:你所谓的“美好世界”不过是自己想象出来的,现实是,你这种骚操作只会导致更多的不公,因为你在摧毁人类的“主观能动性”。
说到底,你其实一种计划思维。你认为,人可以根据自身的好恶设置一个“模式化”标准,比如,我们来列个表,计划录取白人多少、黑人多少、黄人多少,但是这个表本身是你想象出来的一种“模式化公平”,并非自由竞争出来的。你僭越了自由竞争的“自发秩序”,通过人为的“建构”来提倡一种“想象的公平”。对这种思维,诺奇克早有警告——要反对一切“模式化分配”,而提倡平等权利下的自由竞争。比如,谁都可以报考哈佛,但考得上考不上看的是你的学术能力,而不是肤色和地域。
Z:你在排斥利维坦的作用,但是,利维坦也会做好事,比如多元主义,让我们这个世界的肤色越来越缤纷不好吗?更多的种族和文明在一起协商协作,世界会更美好,利维坦多一点计划怎么了?
思想史万有引力:不可以!你总是抓不住关键,总是想用爱发电。“分配”是一种权力,而任何利维坦都有自我扩权的冲动。今天你允许利维坦对大学招生分配,那么明天他们会争取更多的分配权,比如,富人挣的钱要分多少给穷人……我们要警惕的是分配,因为只有通过分配利维坦才能掌握权力。你一步步退让,利维坦的分配权力就越来越多,直到它彻底分配了你的自由。诺奇克对“二次分配”的反对,对“模式化建构”的警惕,都是为了防止利维坦在分配中一步步扩权,目的是捍卫自由。
Z;大开眼界!你为什么这么思考问题?我以为你和我是一类人,今天看来,我们是两种人!你为什么没有一颗慈悲的心?你这种冷漠的理性,将彻底导致多元的丧失。
思想史万有引力:或许,我们从来都不是一类人!因为你对“多元”的理解是错误的。你认为的“多元”仅仅是肤色、地域、种族等外部的缤纷。但在我看来,真正的“多元”是平等之下的多样化表达,是人类创造力的多元。你的“多元”仅仅是一种结果,但这个结果必须通过正义的程序保证,这个程序就是“自由竞争”,而不是人为的“配额”。唯有遵循这个手段,才能循此苦旅,抵达繁星!
Z:你太理想主义,你所谓的程序正义是不会实现多元的。那些先发精英早就垄断了资源,如果没有国家介入分配,普通人是没有机会的。你所谓的自由竞争,只会导致强者越来越强,弱者越来越弱,最终来到丛林社会。
思想史万有引力:这种认知又错得离谱。在一个自由的社会中(注意我说的这个前提),“资源”是无法被垄断的。你认为的资源,不过是现有的商业模式、实体等等存量资源。其实,真正的资源并非是这些,而是人类的创造力。比如马斯克,对他来说,存量资源——也就是油车市场确实被“垄断”得差不多了,他如果想在这个存量市场创业确实比较难。但是,马斯克却创造了新能源汽车这个新领域,这导致他根本不与原有的存量资源竞争,而是直接跳过他们,马斯克这种创造力,才是真正的资源。
当你明白资源是“创造力”的时候,那么就知道,资源分散在每个人的大脑中,无法被垄断、无法被控制、无法被左右。只有在自由市场中,人类才可以充分释放这种创造力。这就是我为什么说,自由市场中是无法实现商业垄断的。垄断只有一种,那就是权力的垄断。而商业从来都是自由的,不存在垄断!如果你看到了商业的垄断,那一定是被权力绑架的结果。
Z:在和你聊天的过程中,我发现你对利维坦有太多偏见。你认为利维坦不会行善吗?消除了利维坦的敢于,人就可以获得终极自由?
思想史万有引力:又一个概念错误。自由的前提是“不伤害原则”和“自律原则”,所以不存在所谓的“终极自由”。但是,保持利维坦处于“最小的恶”的状态,是古典自由主义的基本原则。在斯密看来,除了安全(避免被暴力征服)、契约履行(司法审判)、基础建设(基本的公共服务)之外,利维坦不应该介入到社会运行中。它最好隐匿于市场之后、隐藏社会之后,处于一种“不存在”“感受不到”的状态。唯有达到这种“最小利维坦”,人才会享有最大的自由。
Z:你否定了利维坦的干预,社会必然会进入到丛林法则——弱者的生活会越来越糟糕,虽然利维坦兜底人不饿死,但我认为这还是一个丛林社会。
思想史万有引力:你这是霍布斯“自然状态”的翻版。但是,你忽略了市场自我调节的力量。反对利维坦介入社会,并不代表不反对市场通过自我修正实现对弱者的反哺。斯密早就对此做了完整的论述——在一个自由市场中,强者会用同理心建立社会道德、反哺弱者,而不是堕入霍布斯的“自然状态”。比如,比尔盖茨捐助360多亿美元成立各种基金会反哺科学与疾病治疗,就是一种基于“道德自愿”下的同理心。人总是具备基本的理性、同理心,在一个自由社会中,社会不会走向丛林法则,而是会走向“利益自然和谐”。
曾经,导师马克思在写资本论的时候也认为,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家会越来越富,工人会越来越穷,这将导致两个阶层的尖锐对立。但事实恰恰相反,马克思晚年发现,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工人并非越来越穷,而是当上了技术人员和管理层,有了不菲的收入。而资本家也不再无底线剥削工人,像欧文等乌托邦主义者还主动提升工人待遇,这都让马克思反思,自己建构的理论存事实缺陷。
Z:你这些理论我没听说过,但我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和我传统的观念不一致,你估计在忽悠我!
思想史万有引力:所谓的“不对劲”,是你没有早遇到我,早遇到我早就不对劲了。人要拥抱那些你没听过的价值观,虽然这很难。
读没读过理论不重要,但你可以从事实和逻辑上反驳我。你的所有观念都停留在“俗话说”、“我觉得这样更好”、“让爱发电”、“不对劲但又不知道哪里不对”这种主观感知上,但却缺乏先验论证。我跟你其实目的一致,就是捍卫你热爱的平等、多元和自由,但是我认为,你的方法确是在摧毁自由,而不是捍卫自由。因为你一直在摧毁自由竞争,摧毁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断给利维坦增加分配的权力,这都会让你一步步走进哈耶克悖论——踏着铺满鲜花的路一步步走向地狱。
自由竞争之所以是文明的密码,因为文明本身就是一场人类突破先天决定论的伟大冒险。正是无数人几千年来不断打破那些先天的束缚,摧毁血缘和DNA铸就的铁幕,文明才滚滚向前。什么王侯将相、皇权世袭、阶层固化、种姓制度、肤色藩篱、性别不平等……所谓的平等,就是不断对这些先天因素进行祛魅,把命运寄托于个体的进取。
三百多年前,启蒙运动喊出了“人人生而平等”的口号,它并非指向结果的平等,而是指的是命运应该对人类后天的进取赋予同样的机会!
当然,我也不试图说服你,下面,久别重逢的我们,捏脚吧?
Z:好嘞,捏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