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耶鲁大学一名刚入学一个多月的大学新生,由于申请材料造假被学校开除了,警察和学院院长亲自上门带走!

事情的主角Katherina Lynn,是一位来自加州的华裔女孩,她彻底抹去自己的过去,伪造了一个“完美”的身份,从而获得录取,然而谎言最终却被桌上的一个小小的行李牌彻底揭穿。
新闻里一般都不会曝光当事人的族裔,但是根据耶鲁大学同住一栋楼的学生爆料说,Katherina Lynn虽然是个白人名字,但她却是一个华裔女生,具体情况一起来看看。
▎耶鲁新生"伪造身份"被发现
根据《耶鲁日报》的报道,这名就读于达文波特学院(Davenport College)的一年级新生,上周五下午在宿舍里被带走。
耶鲁校警和学院院长一起来,让她收拾行李走人,据说她当时正在叠衣服,院长和警察就一直看着她叠完衣服,将她带走...
当天晚上,学院发邮件确认:这位学生已经“退出耶鲁,不会再回来”。
耶鲁官方的说法很直接:申请中“提供虚假信息,歪曲事实”。虽然没细说具体哪一环节造假,但能被直接踢走,可见问题不小。

Katherina Lynn从小在加州的华人家庭长大,坦言一直痛恨父母给她的名字,也因此遭受过校园霸凌。
同学的玩笑、模仿口音、刻板印象的目光,让她在成长过程中始终带着一种想“重新做人”的冲动。
高二那年,她发现,一个成绩普通的亚裔学生,想进耶鲁简直是痴人说梦。
于是她决定重塑自己的身份!

第一步:改名换姓,抹除痕迹。她先是合法地改了名字,成了Katherina Lynn。为了彻底清除旧身份,她甚至错过了2024年在加州的高中毕业典礼,并请求学校不要念出她的真名。
改名这一环节并不违法,但正是这一举动,让她彻底摆脱旧身份,从学籍、文件到社交媒体,全部清空。
第二步:伪造完美的背景故事。她给自己设计了一个全新的家乡——北达科他州仅2000人的小镇Tioga。在耶鲁的申请信中,她深情描写了,在荒凉小镇中成长、通过自学完成学业的女孩,靠毅力走出贫困与孤独。

第三步:全套材料造假。她伪造高中成绩单,并自己撰写了推荐信,用不同邮箱自导自演。
最终,在去年秋天,她精心打造的人设成功征服了耶鲁的招生官,获得了耶鲁的offer。
图片
▎身份行为引发室友怀疑
Lynn只身一人,来耶鲁报道的时候只带了一个行李箱。
Lynn一直沉迷于她虚假身份的每一个细节,确保没有任何破绽。但她开始意识到,并非所有事情都能被控制。

可疑的是,Lynn在不同场合对室友们透露的背景总是不一样:
比如刚搬进宿舍时说自己来自北达科他州,可学校系统里的地址却是一家小旅馆;有时又说自己住过中国、加州、加拿大……仿佛全球都有她的影子。
她还跟室友们透露,在湾区有个30多岁的男友,而且关系“不太普通”,他们是BDSM关系……她每天都要在宿舍和这位男友打三四个小时的电话,还声称自己正在网站上寻找潜在性伴侣,打算把一个新认识的中年男人带进宿舍过夜……
不仅爱炫耀特殊关系的经历细节,卫生习惯还很差,比如会把用过的卫生巾到处扔,上完厕所不洗手……因此室友Sara Bashker很快就对她产生了反感,不断投诉,包括她房间传出的霉味,以及被指控留下腐烂的食物。
转折发生在9月16日。
Bashker在Lynn的桌子上发现了一个她不认识的名字的行李牌,立刻拍照留证。
当天晚上,趁Lynn淋浴时,Bashker偷偷溜进了她的房间,翻查了她的手提包。在里面,她找到了Lynn从加州飞往耶鲁时使用的身份证。身份证上的名字,与行李牌上的名字完全一致,上面还赫然列着一个加州的地址。
Bashker立即将这张关键的身份证件交给了学院院长。
不久之后,Lynn就被开除了。

▎舆论热议
Lynn的整个骗局,其实建立在一个精准的判断上:
耶鲁不会去深查一个北达科他州偏远小镇的高中档案,更不会怀疑一个“自学成才”的励志故事。事实证明,她的判断是对的。
图片
事件曝光后,舆论立刻分成了两派:
一派愤怒谴责Lynn欺骗教育系统,破坏公平;另一派则对她的无奈表示同情。
在许多人看来,Lynn的错,其实揭示了藤校体系更深层的不公——对普通亚裔学生而言,努力和成绩往往被招生官视为“平庸”;而那些充满“逆境”“苦难”和“戏剧性故事”的申请者,反而更受青睐。
为了迎合这种偏好,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包装自己:成绩单之外,还要编出“人生的转折”“无法愈合的伤痛”和“浴火重生”……
在华人社区,这样的“包装”早已是公开的秘密:有升学顾问会教学生“别太像华人”,少写钢琴、少写数学竞赛,甚至建议虚构家庭的不幸。
从原本的“Lin”到伪造的“Lynn”,不过是几个字母的改动,却代表着对原有身份的彻底切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