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叶奇:一位华校女校长解决问题的决心
来源:中国侨网 | 作者:华人故事 | 2025/10/30 23:17:58 | 浏览:9 | 评论:0

图片
2012年,在迪拜一家语言机构担任中文教师的叶奇发现,虽然学习中文的学生越来越多,但当地中文教育市场却几乎尚未开拓。

发现这片“蓝海”后,叶奇注册创建了你好语言学校(后改名为“你好教育”)并担任校长。如今,这所华文学校不仅拥有400余名各年龄段学生,还通过探索商业课程、组织规范化中文考试等方式实现了可持续运转。

谈及13年间从无到有创办学校的经历,叶奇说自己最大的收获是成为了一个“女金刚”——无论是做校长还是当母亲,她都需要亲历亲为地面对诸多琐事。在她看来,自己已经拥有“解决问题的决心”,具体来说就是“接纳问题会发生,既有包容的心态,也有能力从容迎接挑战”。

在近日的采访中,阿联酋迪拜“你好教育”校长叶奇向中国侨网《华人故事》栏目讲述了她的故事。

需要被重视的中文教育

2009年,曾在中国做过英语教师的叶奇在阿联酋迪拜一家语言机构找到了一份全职中文教师的工作。

当时,阿联酋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工作者,各类语言教育需求旺盛。但叶奇发现,在实际教学中,除英语、阿拉伯语需求最为旺盛外,法语、西班牙语等课程也相对热门。中文则是少有人学习的“小语种”,既缺乏足够的教学资源,也在市场推广中处于边缘位置。

“当时在语言机构中甚至没有一本体系化的中文教材,教学内容全部需要老师制定,全职教师也十分稀少。”叶奇回忆道。

随着在迪拜工作的华侨华人日渐增多,为孩子寻找合适的中文教师成为许多侨胞家庭的当务之急。“他们希望把孩子留在身边,又希望孩子的中文学习能够跟上。”叶奇表示,这种情形下,一些侨胞家长建议她开办华文学校,给学生提供更专业的中文教育。

经过市场调查,叶奇发现,虽然当时阿联酋学习中文的人数并不多,但随着中国与阿联酋经贸往来日渐密切,许多当地公司拓展了对华业务,中文教育的需求或许正在孕育当中。

“我想中文教育应该会迎来一个增长,我也想要让国际友人看到中文、帮助他们了解中国。”怀着这样的想法,叶奇于2012年在迪拜创办了你好语言学校,即今天的阿联酋迪拜“你好教育”。

图片
你好语言学校成立当天,学生家长们在路边祝贺。

与传统华文学校通常依托于当地华社不同,在阿联酋这样一个华侨华人群体以新侨为主的国家,叶奇选择通过注册企业的方式开办学校,这在当时尚属创新之举。

有困难就一定有解决办法

创业过程总是难以一帆风顺。创校2年时,叶奇希望扩大学校规模,增聘全职教师。规模扩大带来的成本支出导致学校资金一度十分紧张。

“有几个月时间,我的账户里只剩3000迪拉姆(约合人民币5800元),但每个月光是支付薪资,就要将近4万迪拉姆(约合人民币77400元)。确实是捉襟见肘。”叶奇回忆道,虽然节省开支并不算最大的困难,但作为校长,这种窘境难免令她感到难为情。

幸运的是,老师们都愿意相信叶奇,生源的增加也很快缓解了学校资金上的紧张。“这种信任与团结是创业过程中非常宝贵的体验。”叶奇说,2013年,学校举办了第一届华语朗诵大赛,她带领几名年纪相仿的年轻女教师一齐上阵。

图片
叶奇(左四)与学校老师的合影。

策划活动、筹借物资、司机、后勤、招待、维护秩序、对接家长……一场活动繁杂的细节工作都交由几人亲历亲为。

“哪怕是活动中的一把扇子、一扇屏风都需要开车到很远的餐厅去借送,活动结束的时候,我发现小小的车里面挤满了活动物资,几位老师就在物资里累得睡着了。”提起这段经历,叶奇十分感慨。

面对困难,作为管理者的叶奇不仅要自己顶住压力,还要给团队打气。“我和团队强调,不同国家的华文教育面临的情况都不一样,在阿联酋,我们要面临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背景的家长和学生。我们必须做好心理准备,相信有困难就一定有解决办法。”

华文学校的另一种可能

针对当地学生中文基础不同的情况,叶奇在创校之初就带领老师们将学生分为三种类型:以中文为母语的华裔新生代、有一定基础但中文非母语的华人后代及混血家庭、中文非母语的零基础外籍学生。

叶奇认为,中文教育走向市场化,应当更注重精细化教学,因此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设置了不同课程内容,并开展小班制、定制化教学。

她介绍说,在迪拜,有些家庭或因兴趣或出于工作需要,会邀请中文教师上门,为一家人一起授课,定制化教学由此催生。此外,学校还通过与迪拜当地国际学校合作,为对方提供课后课程等教学资源。近年来,学校还通过线上课程,扩展更灵活的中文学习场景。

图片
2014年,“你好教育”在阿布扎比一所国际学校开设的华语班。

学了中文能做什么?对于许多中文非母语学生而言,这是必须要面对的议题。为了找到中文学习的落地出口,学校申请获得了汉语水平考试(YCT/HSK)考点资质,帮助学生们量化学习成果。

2016年,“你好教育”开始探索商业课程发展方向,通过与当地公司合作,为其对华业务工作人员进行商业中文培训,提供更职业化的中文教育。

图片
叶奇与学校师生的合影。

在管理上,学校也不断适应发展需求,引入合伙人制。“众人拾柴火焰高,团队化的分工和决策更有利于学校的良性发展。”叶奇说。

经过多方探索,不断成长的“你好教育”如今在迪拜拥有两个校区,共约400名学生,年龄段覆盖到从小学生到成人。

“女金刚”变形记

这个10月,叶奇仍然忙碌在行业交流和华校活动之间。

被问及自创办学校以来的收获,牺牲午饭时间接受采访的叶奇笑道:“我感觉自己现在变成了‘女金刚’一样。”

13年间,她忙碌于学校的大事小情间,也成为了一个母亲,两种身份同样需要她细心、耐心应对。

“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决心。”叶奇说,一路走来应对困难与挑战使她拥有了更豁达的心态。“接纳问题会发生,既有包容的心态,也有能力从容迎接挑战。”

而成为母亲则让她对教育的理解更加细腻。叶奇回忆说,学校创办时,年龄小的学生有3岁,如今已经是高中生,更大一些的孩子现在已经快要大学毕业。“看着他们成长的经历,我发现中文教育不仅是教会他们一门语言,更是在相处中,让孩子们有文化的归属感和自信心。”

在叶奇看来,这些学生既有海外长大的开阔视野,又有中华文化生发的精神内核,各取所长,能够在未来成为优秀的国际人才。

这些学生早已不在这里学习中文,但会利用假期回到学校做志愿者或实习老师。“这也是一种反哺和传承,我想学习中文不是为了拿到各种奖项和证书,而是培养他们做怎样的人,拥有怎样的文化内涵。”叶奇说。

图片
学校成立之初,叶奇与学生的合影。

最近,一名以前的学生在“华星小记者”活动中采访了叶奇。叶奇说,看着眼前的学生能够用中文设计提纲、完成采访并制作出完整的作品,眼前好像出现了这个学生一步步成长的样子。

“从三岁的时候学什么、四岁的时候学什么,到现在眼前这样一个在活动中独当一面的高中生,一瞬间就非常感动。”她说,虽然在不同国家开展华文教育路径不同,但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与成就感是相通的。

“所以无论面临怎样的市场变化,我都会积极应对,将这份事业坚持下去。”叶奇表示,未来,她希望推动阿联酋的华文教育向更加正规化、标准化、专业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唯有如此才能顺应市场,也为学校自身发展营造良好的行业氛围。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刘云杉: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它们共同的敌人是功利主义 2025-10-30 [5]
刘少辉:我认为中国应试教育是一个无解的难题 2025-10-30 [5]
张家栋:“你的卡在这里无效” 2025-10-30 [7]
郝景芳:任何跟你说,学某某专业将来不会被AI淘汰的,都绝对不要相信 2025-10-30 [8]
已故耶鲁教授、美籍院士马佐平:中国芯片产业应韬光养晦,而非空谈第一 2025-10-12 [336]
中国工程院院士坦言:在国际顶级会议当中,85%的人选择在美国就业,只有4%留在中国,人才储备严重不足 2025-10-13 [353]
坐醋坛子里观天!教育专家熊丙奇批国内报道:不提诺奖得主的国籍 2025-10-09 [537]
岭大科研 | 周敏教授团队解码美国“走线”群体生存策略:网络个人主义的功能与局限的剖析 2025-10-06 [586]
哲学家李泽厚:苏轼的意义 2025-10-06 [493]
李泽厚:我希望我们的作家不必太着眼于发表,不要急功近利 2025-10-06 [430]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慕波:爬取7万条帖子  看看人们都是怎么吐槽相亲的 :陈文玲: 必须推动中美关系回到正确轨道 Colleen Flaherty 翻译 刘勤:MIT教授发文《美国经济评论》 :生命科学受益于明星科学家们的死亡 :北京和上海金融人的最新鄙视链 :日本政府《氢能利用进度表》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