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的地標~自由女神像
在149年前,美利堅合眾國剛剛慶祝獨立100週年(7月4日)不久,1886年10月28日,法國贈送給美國的自由女神像,在紐約“自由島”正式落成。
自由女神像(英語:Statue of Liberty)又名自由照耀世界(英語:Liberty Enlightening the World、法語:La Liberté éclairant le monde),是位於美國紐約港“自由島”的巨型古典主義塑像。
這座塑像,是法國人民送給美國人民的禮物。
法國法學教授和政治家愛德華·勒內·德·拉布萊曾於1865年提議,法國和美國人民應該共同製作美國獨立一百週年的紀念品。他的構想可能是出於1865年結束的美國南北戰爭 ,這場戰爭北軍勝利,促成美國奴隸制壽終正寢。
塑像由弗雷德里克·奧古斯特·巴托爾迪設計,古斯塔夫·埃菲爾建造。古斯塔•埃菲爾就是巴黎“埃菲爾鐵塔”的建造這。
紐約的自由女神身穿長袍,代表羅馬神話中的“自主神”。她右手高舉火炬,左手的冊子上用羅馬數字寫有美國獨立宣言簽署日期:“JULY IV MDCCLXXVI”(1776年7月4日),腳下還有斷裂的鎖鏈,象征摆脱桎梏。
自主神利柏耳塔斯(Libertas)是古羅馬傳說中的女神,因體現自由而被廣泛頌揚。早在公元前238年,當時的羅馬共和國執政官提比略·塞姆普羅尼烏斯·格拉古在阿文提諾山上建造一座神廟,供奉自主女神。自此,自主女神的形象不斷被後世藝術家所承襲、再現,影響深遠。
自此,這座塑像是美利坚合众国和自由的象徵。
自由女神塑像的建造過程一波三折,當時法國的政治形勢陷入困境,塑像建造工作直到19世紀70年代初才展開。1875年,拉布萊提出法國為塑像注資,美國提供場地並製造底座。巴托爾迪在雕塑設計完成前就做好頭部和高舉火炬的手臂,這些部分還在國際博覽會上宣傳展出。
1876年,神像舉起火炬的手臂在費城百年博覽會展出。再從1876到1882年在紐約麥迪遜廣場展出。籌款的進展非常緩慢,其中又以美國為甚,到1885年時,底座的建設仍然受到缺乏資金的威脅。《紐約世界報》出版商約瑟夫·普立茲發起捐款,雖然大部分捐獻金額都不到一美元,但吸引了超過12萬人捐助,這一項目才得以完成。塑像在法國建成,再裝船跋涉重洋運抵當時的貝德羅島,裝到已經完成的底座上。塑像完成之際,紐約舉行了歷史上的首次紙帶遊行,美國總統格羅弗·克利夫蘭主持了落成儀式。
自由女神像起初由美國燈塔委員會負責管理,1901年管理權移交戰爭部。
1933年,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開始負責塑像的維護和管理工作。
1938年的大部分時間里,塑像都因翻新工程暫停向公眾開放。
1980年代初,塑像出現嚴重老化,必須加以重大修復,因此塑像於1984年至1986年關閉,將火炬和大部分內部結構替換。
2001年的九一一襲擊事件後,塑像出於安全和保安方面原因再度關閉,其底座於2004年重新開放,而塑像則直到2009年才開放,還對能夠登上王冠的遊客人數設了限制。
2011年包括底座和地基在內的整座塑像之後又關閉了一年,直到2012年10月28日再度開放,目的是安裝輔助樓梯等安全保障設備。
但“自由島”在這期間一直保持開放。不過就在塑像重新開放2012年10月28日的次日,自由島因颶風桑迪的影響導致關閉,於2013年7月4日再次開放。
出於安全方面考量,火炬周圍的陽台自1916年起就不再面向公眾開放。
到明年2026年的10月28日,自由女神將迎來落成150週年,想必會在她腳下的“自由島”會有慶祝活動,想象一下,會是什麼樣的盛況?
我自己去过两次,那种感觉是,“自由”是一种崇高、庄严和得之不易的事情!
“自由”,多麼令人神往的境界!讓一位美麗端莊的女子扛起“自由”的大旗!
但在她的腳下,人們是不是真的“自由”了?
曾幾何時,美國被極左派掀起的“政治正確”的邪惡之風,實際上大大限制了人們的“言論自由”。言者有罪,動輒得咎。稍有不慎則被口誅筆伐!而“政治正確”者反而可以肆無忌憚,無惡不作。可笑,它們打著的正是“自由主義”的旗號!你看有多麼諷刺!
“自由”。多麼美好的境界!
但就是按西方基督教文明的上帝,在創造人之後,給予人最充分的自由,但也必須立一棵長著“禁果”樹,那棵樹的果子是不能吃的!這個隱喻是不是告訴人們,人們可以享受充分的自由,而不論用什麼形式“侵害、損害、傷害他人”是自由的“禁果”。
這裡不是與人討論基督教“神學”,只是做一個比喻。
《新約聖經》里,耶穌就常常用非常接地氣的比喻來讓人理解祂的道理,耶穌活著的時候,還没有基督教“神學”呢!
言論自由天賜義,
知無不言公無忌。
言者無罪聞者戒,
和諧人類世之利。
2025年10月28日於維羅納自寓
发布于 23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