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国家癌症研究所、美国癌症协会等部门的13位肺癌治疗专家,联合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不吸烟的人虽然也会患肺癌,但他们所患的肺癌与烟民患的肺癌不一样,因此在治疗措施上也应采取不同策略。这项研究成果以3篇重量级论文的形式发表在权威杂志《临床癌症研究》9月号上,给医学界带来不小震动。
国际医学界默认,“不吸烟者”的定义是,一生吸烟少于100支的人。
在各国卫生部门不遗余力的“二手烟有害健康”宣传下,“不吸烟者也可能在他人的吞云吐雾中患上肺癌”已成为常识,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局等机构,也已将二手烟划为人类致癌物质。美国环保局的统计数据表明,全世界每年约有30万名不吸烟者患肺癌死亡,占因肺癌死亡总人数的1/4。
不吸烟者肺癌可采用基因疗法
如此高比例的不吸烟者患肺癌死亡,让各国研究人员困惑。除极少数临床试验外,绝大多数医疗机构仍将烟民与非烟民所患的肺癌,看成同一种疾病来治疗。美国研究人员认为,鉴于两种肺癌在解剖学特征及深入的细胞、分子层次上都有所不同,某些方面甚至差异很大,因此传统的疗法是存在问题的,对非烟民肺癌患者不利。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公布的资料,吸烟引起肺癌一般需要20至30年,有时甚至更久。尸检发现,患肺癌死亡的不吸烟者,呼吸道上皮细胞出现异化的比例约为60%,长期吸烟者则高达90%以上。在对一些疗法的反应上,不吸烟者对某些药物反应更好,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抑制剂是压制微生物的一类药物)。
研究人员认为,由于不吸烟者所患的肺癌有一些全新的病理特征,应对他们的特定基因位点进行靶向疗法,目前已有治疗成功的病例,如针对一种与肺癌相关的“EML4-ALK基因”的基因疗法。
肺癌病因至今未明
非烟民肺癌患者在治疗时,往往受到很多错误的对待。除了上面提到的与烟民患者“一视同仁”外,另一个较大的问题是误诊。肺癌往往在晚期表现出咳嗽、胸痛,却常被误诊为呼吸道疾病,使用抗生素或抗哮喘药物进行治疗。因为这些病人没有吸烟史,医生很少怀疑他们得的是肺癌,等到被确认为癌症时,已经错过了宝贵的治疗时机。
那么,13位美国肺癌专家的新发现是否意味着,非烟民肺癌患者能受到更有效的治疗呢?恐怕不是。
一方面是由于致癌因素十分复杂。据美国癌症研究所网站介绍,电离辐射、空气污染、职业性致癌因素(如特殊工种接触的化学致癌物)、饮食因素、真菌感染、家族遗传等,都是引发肺癌的重要因素。致癌因素的作用又具有长期、慢性的特点,发病后较难确定具体是哪些致癌因子在起作用。美国南加州大学预防医学教授乔纳森·萨梅表示:“除了二手烟和氡气(常见于装修污染)接触外,我们仍然很难解释不吸烟者得肺癌的原因。”
另一方面,肺癌和其他癌症如肝癌、喉癌、乳腺癌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是——癌症的致病机理很难弄清,使得治疗的针对性不强。人类到目前为止能有效治疗甚至预防的只有一种癌症:宫颈癌,这主要归功于科学家发现了导致这种癌症的“人乳头瘤病毒”,使得后来医学界能够“看方开药”及研发疫苗。作出这一重大贡献的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为此被授予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目前,除宫颈癌外,其他癌症的致病机理仍是谜,这使得癌症治疗在很大程度上仍局限在化学疗法、放射性疗法的水平。(森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