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在地震中的表现,给其他国家上了一课。中国人在国民基本素质,防灾意识,社会组织的成熟度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庞大的轮船在海啸中就如同一枚树叶,被恣意卷上田地;一辆辆汽车如同玩具,木质民房如同积木一样,在滔天洪水中飘飘摇摇……一场9.0级大地震末日般的景象震惊世界。然而日本民众在大地震中所表现出来的有序和从容,给中国人带来的冲击,几乎不亚于大地震带来的视觉冲击。
在转播的日本电视台即时新闻里,我们看到“灾民”表现得相当从容淡定,接受采访的日本人面对电视镜头,没有哭天抢地,他们只是平静地说,日本是个多震的国家,经常发生地震,所以心理上与行动上都有所准备。
来自乐清城北乡黄坦洞村的卢荣富地震时正在东京上班。他撤离到临时避难的公园里时现场已集聚了男女老少数千人,没有一人大声喧哗。人们离开公园后,卢荣富注意到,公园里没有留下一张报纸、一只塑料袋和一个烟头。
失去家园的日本老妪,坚定地说:“这就是生活,必须承受。”
在海啸席卷一切的宏大场面中,根本看不到人,因为它太渺小,甚至不如一只蚂蚁。然而当洪水退去,满目疮痍的土地重新浮出海面时,人类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站立?日本人的所作所为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震后两个在等车的外国人攀谈了起来,其中一人用英文对另一人说:“告诉你,这里的机场和火车一定很快恢复过来。日本人就像蚂蚁一样,你没见过蚁路吗?即使大水淹来,冲散了蚁路,他们很快又会回来,走出一条新蚁路。”
蚂蚁的秩序感与顽强,令这弱小的生物面对不可抗拒的大水展现出强大的一面,它们可能会死,但它们不会输。
在接连的特大地震、海啸、火山喷发、核电站爆炸一重接一重的灾难面前,日本遭受重创,家园被毁,制造业损失惨重,股市暴跌,首相菅直人称此次是自二战后日本遭受的最大的灾难。但日本人在灾难中仍然挺直腰板顾全大局,这不仅令人生敬,也让我们看到日本重新恢复的力量所在。因为每个个体的高素质,对国家、对集体的担当,对秩序的极端尊重,这都是支撑一个大国的最根本力量。
作为中国人,对于日本民族的感情是复杂的,既忘不了战争的创伤,又赞赏其优秀之处。其实整个亚洲都有同感,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曾这样评价:“日本不是一个普通正常的国家,它是一个隐藏在‘暧昧’表象之下,无与伦比的单一民族集团性和不择手段的进取性的国家”。但不管你喜欢抑或厌恶,日本人在地震中的表现,给其他国家上了一课。比如美国,在“卡特里那'飓风后出现的烧杀劫掠现象,至今阴影犹在。从本次特大震灾中,日本人展示了如下特质:
第一,忧患意识:从岛国文化中衍生的日本文化充满忧患意识,诸如列岛沉没论、资源匮乏论、生存危机论,等等。到灾难真的来临时,能够做到从容不迫,而不是不知所措。
第二,预防手段:作为一个地震多发国家,我们看到,日本人在防震抗震方面做的非常扎实。从建筑的抗震设计,到国民的防震训练,能够认真对待并长期坚持。地震发生时,建筑倒塌和人员伤亡相对较少。
第三,国民素质:国民素质的养成,更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要靠一点一滴的积累。高素质的国民不仅是文明社会的元素,在灾难来临时,更是减灾抗灾的力量。
第四,社会组织: 社会动员能力与组织能力是一个现代社会运作的基础,也是战胜灾难的基础。
直面灾难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中国历来也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这些年,中国的抗灾能力、救灾能力都有很大提高,在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中,中国人的救灾力量举世瞩目,涌现出众多英雄人物。但不得不承认,我们在国民基本素质,防灾意识,社会组织的成熟度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前不久,中国的GDP总量正式超越了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要真正走向强国,我们仍然需要学习,需要敞开胸怀,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