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部位于香港的消费品采购和物流公司利丰(Li & Fung)警告称,“一个采购涨价的新时代”已经到来,制造企业纷纷将不断提升的原材料及中国劳动力的成本转嫁给客户。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这家供应链企业周四公布,2010年利润上涨27%,至42.8亿港元(合5.50亿美元)。利丰为美国的沃尔玛(Walmart)和Gap、及英国的德本汉姆(Debenhams)等企业供货。
利丰旗下贸易公司总裁乐裕民(Bruce Rockowitz)表示:“在这个行业,每个人头脑中的最大话题都是:价格上涨确实已成定局。眼下,零售商不确定哪些可以转嫁给消费者,而哪些不可以。”
利丰集团董事总经理冯国纶(William Fung)表示,对中国劳动力竞争的加剧,已导致今年工资水平上涨约20%,对世界经济而言,这预示着由中国引导的通缩的终结。
该公司表示,传统上,价格上涨有利于其贸易业务。“过去20年,由于价格持续下降,我们不得不增加发货量(才能保持收入增长),”乐裕民说道。该公司的核心运营利润率从2009年的3.82%升至2010年的4.56%。
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已促使利丰将服装等劳动密集型商品的生产迁至工资水平更低的国家,例如孟加拉国、越南和印尼。
利丰表示,目前利丰的服装采购业务中,中国所占份额仅为25%。乐裕民表示,孟加拉国和越南在其服装业务中的比重正迅速提升。
尽管如此,由于去年进行了一系列收购交易,中国在利丰采购总额中所占比重从2009年的54%提升至2010年的57%。
相关文章:
海外学者:廉价劳动力成中国最大劣势
中新社,2011年03月20日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19日在北京表示,改革开放以后,廉价劳动力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势。廉价劳动力促进了中国过去30多年的高速发展。但当这种优势发挥到极致、不能及时实现转型的时候,廉价劳动力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劣势,阻碍中国的发展。
中新社报道,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的郑永年表示,中国少部分人得到了与其劳动不对称的过高收入,大多数人没有得到与其劳动相对应的收入。劳动力廉价导致劳动者收入过低,中产阶级难以形成。作为廉价劳动力的组织者和使用者,投资方获得了过高利润;但廉价劳动者本身收入过低,消费不足。
郑永年认为,依赖廉价劳动力,已成为中国产业升级困难的最重要原因。投资方通过压低劳动工资,赚取巨额利润,不愿提高技术和改进管理水平。大量外资投资中国的动机很单纯,就是利用廉价的劳动力。珠江三角洲地区从早期就开始使用农民工,现在还在使用农民工,这表明这么多年没有技术进步。
此外,大量使用廉价劳动力的工厂的存在,也让劳动者本身没有动力提升自己的技术和职能。在很多地区,农民工能打败大学生,前者甚至比后者更有竞争力。
郑永年表示,政府应成为协调者。在任何国家,投资方都不会自动提高劳动者工资。提高劳动者收入,不仅有利于增加消费,还有利于促使投资方提升技术、产业升级,有利于劳动者提高技能。没有劳动方的压力,技术进步不会那么快。此外,提高劳动者收入还是减少人民币升值国际压力的有效举措。
郑永年作出上述表示之前,随着用工成本的上升,中国外贸顺差占GDP的比重正逐渐降低。
相关文章:中国告别了“世界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