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渣、甘蔗渣这些农业废弃物,如何变成漂亮丝质品和方便降解的塑料膜?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70岁的张俐娜教授就做得到。昨悉,因其在高分子溶解方面的卓越贡献,她成为首位获得化学顶级大奖安塞姆・佩恩奖的中国人。
把氢氧化钠和尿素调配的溶解剂预冷到零下12摄氏度,再放入一张纸浆板,经过不到2分钟的搅动,纸浆板就变成一杯透明的液体。这是昨天上午,张俐娜在她的实验室里为记者变的一个“魔术”。如用作工业原料,这种溶解后的透明液体可成为媲美天然的丝绸、坚固耐用的杯子甚至是环保塑料膜。这个“魔术”的原理,就是张俐娜花12年时间研究出的水体系低温溶解高分子的“绿色”方法和新概念。
张俐娜说,25年前她从日本回国后一直致力于生物质资源天然高分子材料科学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一次,实验中她发现低温水溶剂能够解决难溶性大分子如纤维素、甲壳素等材料的难溶性问题,并坚持对其研究12年,终于将这项技术完善。
“这一技术有很多优势。”张俐娜说,目前的高温溶解纤维素等大分子材料,需要100~130度的高温,不仅能耗高,还耗时长。相比之下,水体系低温溶解高分子不仅快速,且尿素、氢氧化钠也属可再生资源。而这种溶解技术也能让诸如豆渣、甘蔗渣等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做成各种有用的工业、民用材料。更重要的是,这些材料很环保,只要埋入地下,在有水有细菌有一定温度的条件下,能在1~2个月内自然降解。
据悉,安塞姆・佩恩奖是美国化学会纤维素与可再生资源材料领域的最高奖。它自1962年设立,半个世纪以来,张俐娜教授是第一个获得该奖的中国人。获得该奖的美国人占一半以上, 其次是加拿大、日本、德国、瑞典、英国、法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