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昨天公布最新經貿統計數據報告,中國的商品貨物出口額去年持續超越美國,蟬聯世界首位。
世貿組織公布的資料顯示,2010年全球商品貨物前十大出口國分別是中國、美國、德國、日本、荷蘭、法國、南韓、義大利、比利時與英國。其中中國的出口量占全球10.4%、出口總額1兆5780億美元,比起美國的8.4%、1兆2780億美元,領先差距達3000億美元。
緊追在後的德國,出口量占全球的比重僅落後美國0.1個百分點,出口總額也僅差美國190億美元,排名第四的日本出口額則為7770億美元,占全球的5.5%。不過因日本遭遇地震和海嘯災難,世貿組織評估,今年日本的出口量恐將衰退0.5%至1.6%。
至於東亞新崛起的經濟勢力南韓,去年出口總額為4660億美元,排名世界第7,領先歐洲的義大利、比利時與英國,香港居世界第11,出口總額4050億美元。
進口 美國領先中國
至於在商品貨物進口方面,則由美國及中國分居一、二名,美國的進口總額為1兆9680億美元,中國為1兆3950億美元。其後依序為德國1兆670億美元,日本6930億美元,法國6060億美元,英國5580億美元,荷蘭5170億美元,義大利4840億美元,香港4420億美元,南韓4250億美元。
另據香港文匯報報導,社科院昨天發布「新興經濟體藍皮書」預測,到2015年,金磚四國經濟總量占世界分額將達到22%,而四國GDP增量將占世界增量的三分之一。其中,中國和印度發展更為迅速,預計到2020年中國經濟總量將超越美國居世界第一,印度則可能躍至世界前五。
藍皮書指出,21世紀頭10年,中國經濟增長超過10%、印度超過7%、俄羅斯超過6%,金磚國家整體平均增長率超過8%,遠高於發達國家2.6%的平均增長率及4.1%左右的全球平均增長率。
世界經濟貢獻率逾30%
此外,發達經濟體與新興經濟體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也出現巨大反差。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測算,發達國家對全球經濟的貢獻率從1990年的88.6%下降到2010年的約30%,而金磚國家則從1990年的-0.6%上升到2010年的60%多,中國的貢獻率即超過30%,居世界第一。
根據IMF數據,中國GDP可在2015年內達到美國經濟80%左右的規模,人均GDP接近1萬美元,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貿易國,而到2020年則可能超越美國,成全球最大經濟體。
大陸外匯存底 飆破3兆美元(劉煥彥)
中國大陸外匯存底首度突破3兆美元,創下歷來最高紀錄,3月銀行新增信貸與貨幣供給額M2也雙雙超乎預期,凸顯金融體系內流動性過多的問題。
大陸市場人士普遍認為,這些數據顯示,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再度調升銀行存款準備率已經迫在眉睫,而且不排除還有後著。
路透、道瓊社及彭博資訊報導,人行昨(14)日公布,3月外匯存底增為3.044兆美元,為首次超過3兆美元,且高於經濟學家平均預估的2.98兆美元。
不僅如此,大陸3月新增信貸也增至人民幣6,794億元(約合新台幣3.02兆元),超過市場預估的6,000億元;貨幣供給額M2年增率也加速至16.6%,高於一般預期的15.4%。
在貨幣供給與放款成長上踩煞車,已成為中共官方抑制通貨膨脹威脅的關鍵對策,而3月數據顯示,控制流動性這場仗距離獲勝還有很長的距離。
匯豐銀行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說:「最新數據顯示,要想中國放緩貨幣緊縮的腳步為時過早,未來幾個月大家要準備迎接升息25個基點(一碼),與存準率上調100個基點,而且第一次上調存準率50個基點可能就要發生。」
大陸總理溫家寶13日在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時,對於接下來大陸經濟工作的部署提出五大重點,第一項就是「切實實施好穩健的貨幣政策」,意味胡溫高層已把貨幣政策列為抑制通膨的最重要工具。
對於這點溫家寶在會中說:「綜合運用好公開市場操作、存款準備金率、利率等多種價格和數量工具,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消除通貨膨脹的貨幣條件。」
最令專家驚訝的是,3月外匯存底突破3兆美元,一般推估主因是流入大陸的境外資金規模龐大。
英國經濟研究機構資本經濟公司經濟學家Mark Williams說:「中國官員說,第一季貿易逆差就是人民幣不再那麼需要升值的證據,但外匯存底成長的規模顯示,人民銀行依然積極干預市場,以維持人民幣(匯率)不上來。」
在新增信貸方面,建銀國際證券駐北京經濟學家劉宏科認為,若是整個第一季,人行控制信貸的效果其實不錯,因為第一季累計放款人民幣2.24兆元,約為全年信貸目標的30%,與人行現階段目標一致。但他也認為,人行可能不久將調高存準率,以吸收過剩的流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