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两岸三地大陆评述
关键字  范围   
 
中国需预警国民身体和精神双重焦虑
来源:侨报 | 作者:侨报评论员 | 2011/4/13 7:40:04 | 浏览:1364 | 评论:0

  政府部门、大众媒体、学术机构三者需要有所干预,重视包括食品药品安全在内的“生老病死”政策保障及其监管,重视揭露现实丑闻与无限放大恐慌之间的舆论导向,重视包括社会学、心理学以及科学知识普及。

  若非中国卫生当局举行公开记者会予以澄清,想必许多华埠读者也不知道还有此类传言——日前有媒体报道指“中国每年有250万人因药物不良反应入院,20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40%死于抗菌药物滥用”。这种说法,有数有据,字之凿凿。

  中国卫生部11日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由该部医政司副司长赵明钢答复记者提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两年报告的死亡病例加起来是1100例”。

  由此两相对照,数字差得离奇,虽然澄清总比沉默好,但也令人悬疑。

  同一场合,卫生部发言人邓海华则澄清中国内地有关“阴滋病”状况:这个人群都没有感染艾滋病,没有所谓“阴滋病”的说法,也没有相关病毒,公众不需要恐慌。“我们在调查过程当中有精神疾患的初筛量表,提示这些人焦虑情绪比较严重,人际交往方面猜疑、不信任、固执的特征比常人高,不排除精神疾患和心理疾患,还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

  否认或者澄清,似乎政府只有这两种舆论利器,本来不只是卫生部,也不只是在中国。但在中国,在卫生当局,似乎公众的观感和认知格外不同,如有关“药物不良反应死亡”和“阴滋病”这两个案例,事实上是在中国大陆在近年来从三聚氰胺奶粉风波到最近的“瘦肉精”事件的延伸:从食品到药品,政府参与管理的部门不少,但漏洞和缝隙似乎越来越大,以至于民间非议“都在管,都不管”的职权吊诡。

  传言如何产生、盛行,政府如何应对、消除?如果看看医政司官员的原话(官方网站“中国网”有直播记录),解决之道似乎隐含其中:“这几个数字我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媒体报道以后我们高度关注,立刻与相关媒体记者进行了联系,媒体记者告诉我们,这几个数字是我们专家提供的,我们又去找了相关的专家。有的专家跟我们讲是听说的,有的专家讲是文章上看到的,我们去找文章的作者,我们一直在追,追到30年前,还没有追到。我们所能查到最早的人,他跟我讲,是根据个人的估算推算出来的。”

  由此可见,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滥觞,要害乃在于三者:

  其一,事实存在的问题是第一位的、内在的、决定性的——食品药品领域存在不少真空地带,有事实依据的曝光即使出多少补救措施,效果都会大打折扣。不少企业为了追逐暴利铤而走险,基层监管要么不作为,要么与违法乱纪者沆瀣一气。如果将官员的不作为与官场的贪腐相联系,再缺乏到位的责任追究机制,则此最为令人激愤。

  其二,子虚乌有的问题是第二位的、外部的、环境性的——是信息不太及时、不够公开与社会公众恐慌感的交织。而且正是由于现实中存在着某些真实案例,才会导致“假作真时真亦假”现象能在公共舆论中横冲直撞,才会令人“宁可信其有”。加之,中国人口众多,文化传统悠久,人际交流可信度一直较高,这种情况就更令人无奈。

  其三,公众感受的问题是更宏观的、长期的、制度性的——是社会发展阶段、政府职责转型、公众适应能力三者之间的矛盾。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中国大陆已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即已从“要吃到”发展到“要吃好”,更为关注饮食健康,随着现代城市生活文明扩大升级,生命安全意识亦大幅提升,所谓“幸福感”的提法就不是一时一事了。

  一些国民现在似乎进入了某种身体焦虑的状态,可以说,既有现实性的,也有精神性的。现实上有所谓抢购奶粉的风潮,现在席卷到了港澳和海外,肇因自然是毒奶粉事件持续导致无限扩大的恐慌感,是发端于婴儿出生的焦虑;有所谓“死不起人”的医疗保障和墓地涨价,是极端个案、部分现实、逻辑预期三者的混合放大,是担忧在老人故去的焦虑;精神上,是由此身体焦虑甚至会衍生到更深层次的心理和精神卫生领域。

  面对当下的社会现实,政府部门、大众媒体、学术机构三者皆必须各有预警、各有对策,各有行动、各有干预,重视包括食品药品安全在内的“生老病死”政策保障及其监管,重视揭露现实丑闻与无限放大恐慌之间的舆论导向,重视包括社会学、心理学以及科学知识普及(当然如果哲学能有更大的复兴更好)。虽然见效期漫长,但已是燃眉之急。

相关栏目:『大陆评述
320张老照片:看中国女性百年变化史 2024-03-09 [212]
全国师范类大学排名 2024-01-06 [1233]
新旧对比 || 民法典合同编司法解释意见稿与正式稿修改对比表 2023-12-07 [1094]
畸形的一代变老了:秋后的蚂蚱,没有几天蹦跶了 2023-11-27 [1054]
张生:不能把大学教室变成老师的审讯室 2023-11-27 [829]
北京:启动大尺度对外开放 完善落地实施条件是当务之急! 2023-11-27 [806]
中国教育部:没有“第一学历”! 2023-11-07 [579]
告别知网垄断,中科院联建、可检索1.7亿篇科技文献的公益平台上线! 2023-11-06 [532]
2023国考公告发布:明明应该精兵简政,怎么扩招更多公务员? 2023-10-21 [1040]
多位落马女官员美容腐败 令人叹为观止 2023-10-21 [968]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