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新闻周刊《瞭望》刊发长篇文章,题为《中国事业单位改革全面开闸,真正的考验到来了》(以下简称《瞭》文),读后感触良深。
中国事业机构改革从1992年开始至今已19年,不同时期改革重点与取向有所不同,道路曲折,既有成绩,也遇到若干问题。民众所称“三大难”中,关涉事业机构的就占两个(学费贵、看病难)。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十二五规划”将“改善民生,增强幸福感”作为主要追求,为教育、科研、卫生等事业机构的改革进一步指明了方向。《瞭》文指出,新部署“强化事业机构的公益属性,是此次事业机构分类改革中尤为突出的主导理念”。
为了突出公益属性,必须分清事业机构与行政、企业机构性质的区别,“行政的归行政,市场的归市场”。过去事业机构有两大弊端:一是政事不分,有些事业机构代行行政管理机构职能,更多的事业机构沾染官风、官气,模糊了教、科、卫等应为社会服务机构的基本性质和特点。二是事企不分,教科卫等机构卷入市场浪潮,追求创收,偏离公益事业宗旨,产生副作用,为民所诟病。
新部署将事业机构细分为两类: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为纯公益类的事业机构,由政府出资保障,不再允许其存在经营活动;高校、职业教育、综合医院等,都具备较强的资源吸引和创收能力,应该属于准公益类的事业机构,允许其部分市场配置资源,但其整体的非营利性定位也是确定的,不允许进行以营利为目的的生产经营活动。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北京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解读新部署时指出:“以前经常说的教育产业化概念模糊不清,现在可以肯定地说,义务教育是不可以产业化的。”其实,岂止义务教育,按照新部署的分类,纯公益事业都不可产业化。
看教育,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笔者在纽约深深感受到,世界各族裔对华人的这一优点无不称道。学校是神圣的殿堂,在这里培育民族新苗,造就民族人才,预筑民族未来。如果学校变成“学店”,孜孜于盈利,何言神圣?如果教师把赚钱摆在首位,忘记培育新生代和言传身教的责任,又如何为人师表?
再看医疗,人们尊称医务工作者是“白衣天使”,因为他们把“治病救人、救死扶伤”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如果医院也弥漫追求金钱的氛围,乱收费,收红包,拿医药厂商的回扣,那就距医疗事业的性质任务和人道主义精神越来越远。
基础性科研与应用性科研不同,不能急功近利,必须淡泊名利,耐得住寂寞,把追求真理,创造发明发现作为奋斗目标。把基础性科研推进商海,不符合科学研究的规律,有害无益。将之归入纯公益性事业,必受科学家们的热烈欢迎,造福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