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三年多的攻关,一支华人科研团队在研究大麻毒性及药用作用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合成了可以“去瘾留药”的大麻新化合物。
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生物化学杂志》上。研究工作主要负责人为美国国家卫生院华人科学家张黎,论文第一作者为国家卫生院博士后熊伟,其他成员还包括该院另一位华人科学家成克军及其导师肯纳·赖斯、匹兹堡大学研究生崔探星及其导师许琰。
据熊伟介绍,作为全球广为流行但争议极大的镇痛药物,大麻一方面可以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引发的疼痛,另一方面也会让吸食者上瘾,产生精神紊乱、幻觉等副作用,不仅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也阻挠了大麻在临床方面的广泛应用。
熊伟和他的研究伙伴正是着眼于大麻的毒性和药性,并最终将两者成功分离。熊伟表示,以往研究认为大麻的毒性和药性均通过大麻素受体蛋白介导,但他们的研究表明并非如此,实际上大麻的镇痛作用是通过一种名叫甘氨酸受体的蛋白介导。
“我们鉴定了大麻与甘氨酸受体的分子作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大麻主要成分的化学结构进行了精确改造。新的化合物既保留了大麻的镇痛作用,又去除了大麻在精神方面引起的副作用。”熊伟说。
他表示,一旦他们的研究成果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至少会给患者带来三大好处。首先是大麻类药物对病人产生的毒副作用大大减少;其次是病人不必再担心“久用成瘾”,可以长期服用相关药物,另外就是由于大麻的“毒”性,目前只有持医生处方才能购买大麻类药物,而新药在去除大麻毒副作用后,有望成为非处方药,从而大大方便患者的购买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