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科技前沿
关键字  范围   
 
多国科学家首次观察到分子层面的多普勒效应
来源: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 | 作者:编译/常丽君 | 2011/5/11 5:26:42 | 浏览:2325 | 评论:0

  多普勒效应是我们在中学物理课中就熟悉的了:火车高速接近时的鸣笛声,听起来会比火车远离时的要尖锐一些。多普勒效应也体现在“红移”——离地球越远,星体的光越红(频率越低),这是宇宙膨胀理论的依据。如今在分子层面观察到多普勒效应,并没有理论上的突破,但仍值得赞叹。观测火星旋转很容易,但观测出旋转分子的远近端差异,需要多么精确的实验手段!
 
  由日本、瑞典、法国和美国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通过复杂的同步加速器实验,首次获得了微观层面也存在多普勒效应的实验证据,证明单分子的旋转也会产生多普勒效应。相关研究发表在近日出版的《物理评论快报》上。

  多普勒效应也被称为“平移”效应:当物体以直线运动时,它发出的光或声波频率会发生改变。即朝观察者移动时接收频率变高,远离观察者移动时接收频率变低,当观察者移动时也能得到同样的结论。奥地利物理学家克里斯琴·多普勒1842年首次提出该理论,100多年来,人们只能在宏观物体的直线运动中以及行星或星系等大的旋转物体上观察到这种效应。在天体物理学中,这种旋转多普勒效应被用于探测天体的旋转速度。

  “当一个行星旋转时,在朝向观察者旋转的一边,它发出的光的频率会变得更高;而在背离观察者的一边,频率变低。在分子水平也同样如此,但要在实验室里证明分子层面也存在多普勒效应非常困难。”该研究小组成员、俄勒冈大学退休化学教授T·达拉·托马斯说,“这是首次,我们在分子层面证明了这一理论的真实性。而且在分子这一微观尺度上,旋转多普勒效应甚至比分子在线性运动中显示的多普勒效应更加重要。”

  多普勒效应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广泛应用。如果你在限速30英里的路段超过了时速45英里,不管你是否意识到,都会收到多普勒效应带来的一张超速行驶罚单。路边的雷达测速仪,正是基于物体运动而产生的频率变化,来精确测定运动物体的速度的。

  “很久前我们就知道了多普勒效应,但直到现在才在分子层面观察到旋转多普勒效应。”托马斯指出,这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理解分子光谱(利用分子辐射来研究分子组成和化学性质),以及用于研究高能电子等。

相关栏目:『科技前沿
详解2025诺贝尔化学奖:他们找到了构建分子的全新方式 2025-10-12 [229]
详解2025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在人类尺度上观测到量子力学 2025-10-12 [280]
炸裂发布!人工智能,重磅传来! 2025-10-06 [401]
黄仁勋最新讲话:下一个10年,你的工作方式会被彻底改变 2025-10-06 [491]
AI 能取代科学记者? ChatGPT 爱用「突破性」却难掌握研究细节 2025-10-02 [510]
为什么“具身智能”是 AI 的下一个前沿 2025-10-02 [531]
AI如何重塑未来人类健康 2025-09-23 [811]
为什么忽视人工智能在企业中的应用会让你在 2025 年付出代价? 2025-09-11 [1329]
特斯拉宏图4.0:从电动车到人形机器人! 2025-09-11 [1423]
AI杀死首个世界名校?全球TOP 3「翻译界哈佛」倒闭,毕业校友成绝版 2025-09-11 [1401]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Sail Through the Mist - SoCal Innovation Forum 2019(10/5) 游天龙:《唐人街》是如何炼成的:UCLA社会学教授周敏的学术之路 :“为什么海外华人那么爱国,但是让他回国却不愿意?...“ :学术出版巨头Elsevier 彻查433名审稿人“强迫引用”黑幕 :中国33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