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常被指帮中国讲话 华裔美国学者刘康:真话比立场更重要
常被指帮中国讲话 华裔美国学者刘康:真话比立场更重要
来源:联合早报 | 作者:周兆呈 | 2011/5/18 1:01:46 | 浏览:2483 | 评论:0

  《妖魔化中国的背后》让刘康名声大噪,很多美国媒体都开始找他,但一些舆论对刘康也有很多批评,还有人批判此书煽动民族主义,过于情绪化。

  15年前,一本《妖魔化中国的背后》风靡中国,也引起西方舆论的重视。书的主要作者、比较文学专业的美国杜克大学教授刘康因此走入公共视野,在学术圈还引起“不务正业”的批评。刘康之后更为关注与中国现实有关的研究,成为少数几位经常接受西方媒体采访或直接撰文谈论中国课题的华裔教授之一,并在三年前开始到上海交通大学任职,联合中美两国的力量,展开对中国国际形象和文化建设的研究。本报编辑组副主任周兆呈在杜克大学采访刘康教授,听他畅谈美国媒体的中国形象的变迁。

  今年1月18日凌晨一点,美国杜克大学教授刘康在家中接到CNN驻北京分社社长吉米(Jaime A. FlorCruz)的电话,邀请他为CNN网站撰写一篇针对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美的评论。刘康连夜赶写《中国善用媒体发动魅力攻势》,第二天就刊登在了CNN的网站。文章认为,中国政府在时代广场投放宣传广告标志着中国正通过“软外交”来赢得美国民心,这种方式体现中国善用媒体的同时,其实也显示两国政治文化的差异。

常被指帮中国讲话 华裔美国学者刘康:真话比立场更重要
图:刘康在杜克校园

  在这篇评论中,刘康引述了由他主持的“美国人眼中的中国”调查初步结果。包括61%的美国民众认为“中国已经在世界政治中具影响力”;有55%的美国民众认为“中国有满足其公众需求的政治制度”,但有80%的美国人认为中国压制民众的政治权利等。

  这项调查是刘康在2008年受上海交通大学邀请、出任新设立的人文艺术研究院院长职务之后,进行的一系列有关“中国形象全球调查”的一个部分,也是中国学术机构对美国民意中的中国形象首次开展的调查。

  这篇评论也在某种程度上显示了刘康目前的工作状态:一半时间在杜克大学授课,并不时在西方媒体上露面,发表对中国课题的看法;另一半时间在上海主持多项调查研究项目。由于时差,在美国期间,他基本上是白天上课,晚上8点之后通过电话和电邮开始中国方面的工作。

  刘康和他的大学同学、曾任新华社记者的李希光,以及多名曾在美国留学或访学的记者、学者在1996年底联手出版了《妖魔化中国的背后》,该书提出在美国学术、出版、新闻等领域有一股“反华”势力,向美国公众灌输一种妖魔化的中国形象。此书面市后,成为畅销书,累计发行50余万册,《华盛顿邮报》曾发表整版书评,多家权威媒体都给予了相当的报道与评论。

  因为这本书,“妖魔化中国”成了一个流行的概念,也是中国读者在面对西方批评中国时最常用的定性用语。而随着中国民族情绪的强烈,美国媒体也提出“中国妖魔化美国”的反概念。

  《妖魔化中国的背后》让刘康名声大噪,很多美国媒体都开始找他,但一些舆论对刘康也有很多批评,还有人批判此书煽动民族主义,过于情绪化。学术界也关注此书,美国奥克拉荷马大学美中问题研究所所长葛小伟(Peter Hays Gries)在他2004年出版的著作《中国的新民族主义》(China's New Nationalism)一书中,将刘康列为“大众民族主义话语的制造者”。

  刘康说,“基本上批评围绕两点,一是你是研究比较文学的学者,为什么写大众化的鼓吹民族主义的畅销书?学术精英总是认为学者写畅销书很低俗。二是你是在美国留学并任教的学者,为什么写书骂美国?”刘康回忆起十多年前被“炮轰”的情形,还是面带笑意,“我的回答是,第一,这确实是本畅销书,我没把它当做学术著作;第二,我的目的是让中国知道美国怎么看中国,这哪是煽动民族主义?我是人文学者,只要应该批判的,都会批判;我不仅批判美国,也批判中国,看看我的学术文章就知道了。”

“吃过美国媒体的亏”

  作为美国媒体时常采访谈论中国课题的学者,刘康也“吃过美国媒体的亏”。

  多年前,中国有过一次封杀互联网的行动,美联社采访刘康,他的主要观点是中国正在出台各种法律,对互联网的管制表面上看是封杀,但其实也是在走法律程序,但中国的宪法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尊重。谈了一个多小时,最后美联社只引述了刘康的两句话,一句是“中国的宪法是个笑话(joke)”,第二句是“控制互联网是没有前途的”。刘康说起这段故事,忍不住哈哈大笑,说:“你们做媒体的都这样。”

  笑完之后,刘康接着说,“我面对媒体的态度就和面对学生的态度一样,就是讲真话。说完了,他们有他们的解读,有时候引用对了,有时候引用错了。没什么。”

  2008年北京奥运时,国际媒体更加关注中国,刘康也接受了近十次采访,他这样分析自己被媒体找上的原因:“一是我是杜克大学的教授,他们比较信任美国的学术地位;其次是我在媒体上亮过相,三是他们知道我是《妖魔化中国》的作者之一。在他们的眼里,我是一个复杂的身份。”

  《妖魔化中国的背后》出版后,“妖魔化中国”成为流行的概念。

  刘康爱用比喻,思维天马行空,常有形象之语。《纽约时报》2009年冬天采访他,他说“中国像吃了激素一样,一夜之间突然长得很大,手脚都不够协调,外面的人很容易把中国看成个怪物”。这句话后来还上了《纽约时报》的“时报语录”。

  作为华裔学者,刘康也难免会被标签化。“我自己认为,这不是替中国说话,我们自身持批判的立场,事情的是非曲折,得讲出个道理来,学术研究的最重要宗旨是要有独立的判断,讲真话,这比站在哪个立场更重要。”

  尽管秉持独立的立场,有趣的是,作为美国重要大学的学者,同时又已加入美国籍,刘康还常常会说自己是中国人,“我对中国自然有关怀,我的学术研究都和中国有关,有责任向世界说明研究主体。我对中国的认同,是民族的认同、文化的认同,对美国则是法律上的认同。这跟美国、中国的特殊性有关。所有美国第一代移民,跟它基本上是法律上、商业上的关联,文化上、政治上认同的其实很少。我就是一个旅美的中国人,虽然成为美国公民,那只是法律上的认同。”

到上海发挥海外人文社会科学的力量

  2008年5月,刘康应邀到上海交通大学担任新创立的人文艺术研究院院长,“我一直想在中国做点事情,发挥海外人文社会科学的力量,在国内建立一个研究平台。海外华人学者回到中国,这么多年来,第一波是自然科学,第二波是经济、管理领域,第三波应该是人文社会科学了。”

  去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刘康主导了“中国人为世界打分”的调查。设在研究院的“国家形象与城市文化创新战略研究基地”,已经启动了在美国、亚洲13个国家与地区进行的“全球中国国家形象的实证调查”、“全球媒体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分析”以及“中国境外记者调查”这三个大型跨国实证调查项目。

  对于中国如何借助海外人才,刘康指出美国的经验确实很好,“美国利用教育资源吸引全球人才。各个国家不同族裔,都成为美国的研究主体,中国研究是华裔,俄国研究是俄裔,这是美国的智库、学术机构很重要的特点。中国总有一天也要走到这一步。”在目前还做不到的情况下,“就先要依靠中国到各国留学的人。这也是我们这一批人的价值所在。”不过,刘康对目前中国吸引海外人才的不足直言不讳,“需求、信任度和待遇都有了,却都还没到位。科研管理、人员素质还相差很多。”

  刘康认为自己是从学院派的知识分子转型为更多关怀社会的知识分子。他目前也为被一些人视为“愤青”舆论的《环球时报》撰写评论,一月两篇左右。美国汉学界一些学者将他归于民族主义者,中国学界则称他为新左派成员,刘康认为这些归类有一点道理,但他自认既不是民族主义,也不是新左派,“我就是一个比较关心中国问题、更多关心社会平等和公众利益的学者。”

“妖魔化中国”十五年再回首

  15年后,中美关系以及彼此的互视都发生了不少变化。刘康正在计划写一本新书《中国“变脸”》,将再次用通俗、大众的表述,剖析中国近年全球战略地位的迅速提升给中国形象带来的重大挑战,包括15年前西方舆论“妖魔化中国”现象的新发展,再度审视美国媒体、智库和精英等眼中的中国。写作团队将包括《妖魔化》部分原班人马,以及目前活跃于华语舆论界的专家学者。

  美国媒体对中国的报道近年来篇幅明显增多。刘康认为,大的方向没有改变,但现在更鱼龙混杂。15年前,基本上都是负面的,现在则是两极。“正面评价可以捧上天,什么北京共识取代华盛顿共识啦、G2统治世界啦,一大堆,以前不讲中国的也纷纷开始谈论中国。负面的仍然很多,中国威胁论过去是围绕军事,现在则是争夺世界能源、非洲新殖民主义、操纵汇率等等。新出来的则是中国傲慢、网络民族主义等。这种批评也有一定的依据。而西方媒体最不能容忍的是,中国的防火墙对任何政治敏感话题都严加审核,对反美、反西方的言论却一点也没有抹掉防掉。”

  谈及美国现今如何看待中国,刘康说:“美国媒体对中国的看法是百感交集、酸甜苦辣,反映美国主流社会的心态。一个当了近百年的世界霸主,现代化200多年的国家,看见现代化发展至今仅30多年、跟他们的价值观、文化体系都有天壤之别的国家,难免会有一夜之间天翻地覆的感觉;震惊、诧异、不可思议、恐慌……各种各样的感受都有。”

  在刘康看来,美国媒体承载了两个功能,一是反映大众的心态,二是引领大众的心态。“美国精英对中国的了解,要远远超过中国精英对美国的了解;反过来,中国大众对美国的了解,要远远超过美国大众对中国的了解”。这里面的关键问题在媒体,媒体应该是双方的桥梁,让双方对称。刘康说,美国媒体在报道中国事务上,主要是根据自己的经验、美国精英认为对国家利益有价值的东西,再来就是迎合甚至煽动大众的情绪。美国媒体有自身的一套价值观,是美国救世论、独特论(American Exceptionalism)的代表。

刘康小档案

    • 1978年考入南京大学外文系英文专业
    • 1983年到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留学,1989年取得比较文学博士学位
    • 先后在格林奈尔、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任教,2002年起到杜克大学,目前是杜克大学亚洲与中东研究系教授、中国传媒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院长、致远讲席教授。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葛兆光:错过四次看世界的机会 2024-03-18 [13]
杨振宁挂念了七十多年的师姐,和她背后屹立三个世纪的学霸家族 2024-03-18 [16]
他的量子力学考试两次不及格,却因量子纠缠获诺奖 2024-03-17 [72]
张维迎:中国数千年停滞不前,根在思想垄断! 2024-03-16 [122]
唐世平教授主讲“国际失序:30年危机,2001-2030?” 2024-03-15 [102]
周文星 | 近年来美国政府调整对台政策过程中的智库因素 2024-03-15 [153]
庄小威当选新西兰皇家科学院院士→ 2024-03-13 [120]
真讽刺!他从26岁到40岁耗费毕生青春做出来的东西,最终得到的是这样的评价! 2024-03-12 [182]
【诺奖作家古尔纳中国行】与莫言对话:从郑和船队到沙滩写诗,遥望“文学的故乡与他乡” 2024-03-12 [166]
吴军:为什么斯宾塞认为这些有用知识排名前三? 2024-03-12 [198]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陈文玲: 必须推动中美关系回到正确轨道 Colleen Flaherty 翻译 刘勤:MIT教授发文《美国经济评论》 :生命科学受益于明星科学家们的死亡 :北京和上海金融人的最新鄙视链 :日本政府《氢能利用进度表》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