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学界和国际贸易学界,人们对中国的发展模式很感兴趣,也有很多争论。争论的焦点是,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是西方资本主义模式,还是一种有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或者是以政府推动固定资产投资为特点的其他发展模式?
这种关于中国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存在中国式资本主义模式的争论,在当今世界有着重要意义,因为这关乎中国如何与西方传统经济大国进行互动。如果中国在资本主义框架内发展,就意味着它是一个竞争对手;如果中国以其他经济模式发展,那它可能就是一个国际掠夺者,中国的经济还会毫不停顿地发展下去。
从定义角度看,财产私有和市场的自由运行是资本主义经济活动的主要特点。在资本主义框架内,私有企业在市场上对资本、服务和商品展开竞争,按照资本主义经典理论,其终极目标是获取利润。在资本主义框架下,国家的作用仅仅是制定游戏规则(如遏制垄断),只有在极端情况下,国家才会干涉市场。
最近出版的一期《组织管理研究》杂志的主题是中国,从社会学角度讨论中国是不是资本主义。一些学者认为,中国最大的企业都是国有或国家控制的企业,中国所谓的国家资本主义发展方式与西方国家并不相同。有学者将这种新型的资本主义模式命名为“国家发挥主导作用的中央管理的资本主义”。
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与国家在很大程度上是两个独立的概念。但在中国,政府是国家的中心,这就意味着政府的关键领导人注定要在国家层面发挥核心作用,中央管理机构就像一个伟大的经营者,对它来说,政治是凌驾于市场之上的。
自从中国对外国投资敞开大门以来,外国企业纷纷登陆中国,以期降低劳动力成本,享受优惠政策。1985年到1 993年中国货币的逐步贬值是中国的另一个优势。这给中国带来了大量外国投资和技术投入。这种做法一举两得,一是通过对固定资产的投入拉动了国民生产总值,二是增加了国家的外汇储备。
随后,中国对外国投资的优惠环境发生了变化。从2004年开始,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0%;2006年,中国平均工资上涨;从2008年开始,中国取消了对外资企业的财政优惠措施。再加上国际贸易的萎缩,中国政府不得不通过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企业的投入进行干预,同时还采取了刺激农村地区消费的补贴政策。这些综合措施导致了房地产和粮食价格飞涨,通货膨胀接近失控,中国政府不得不以动用外汇储备、提高利率等方式进行干预。
这些事例说明,中国经济是一种政府集中管理和计划的经济,目标是保持和推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抵御全球经济下滑对中国造成的连锁效应。但这并不是说中国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中国政府的频繁干预可能是过渡性的,这些干预只是为了防止经济的快速下滑。
(作者哥伦比亚麦德林行政、金融和技术大学国际贸易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