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目前,网络上代写、代发论文的“广告”层出不穷,各类征稿期刊令人眼花缭乱,我们犹如身处在一个人人都需要发表论文、动辄以论文说事的“学术大环境”中,以至于以论文为纽带的产业日益壮大,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据说每年高达数亿元。“论文经济”日益发达,其乱象也显而易见。一是质量低劣的付费论文泛滥成灾。二是“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期刊大量涌现。三是论文买卖“生意”火爆。学术论文,为何像萝卜白菜一样,摆上案头,待价而沽?我们又该如何治理功利催生的“论文经济”呢?
学术论文买卖成产业链 “论文经济”日益发达
学术道德能打多少折扣?——论文明码标价的背后
新华网济南5月16日电(记者陈灏、吴书光)本科毕业论文每千字150元,硕士学位论文每千字200元,博士学位论文每千字300元,职称论文每篇800元——这是记者从一家论文代写网站上看到的价格。论文从写作、交易到发表,已然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
曾经纯洁的学术论文,为什么会像萝卜白菜一样,摆上案头,待价而沽?记者进行了调查。
党报刊登读者来信晒期刊收费现象:费用到位论文“三包”
我所经历的“论文收费史”:1999年,我在一家教育类期刊当编辑。印象中,当时论文收费现象刚刚开始,能发表论文的期刊也较少,所以我所在的杂志社很吃香。当时的价格在每篇60元到120元不等。即便这样,如果作者和杂志社之间没有关系的话,发表的时间就得往后排。
“教授”代写论文一篇4万 论文买卖已成产业
明码标价加网络营销,“论文买卖”俨然已成产业。
毕业临近,大学毕业生忙着写毕业论文,准备论文答辩。网上代写毕业论文的“枪手”也迎来了“生意”旺季,在校园内和网络上到处是代写论文的广告,这些广告真实性有多少,代写论文的是什么人?近日,南方日报记者进行了调查。
学术论文买卖成产业链 学术声誉体系亟待建立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观察》报道,最新调查发现,学术论文交易的风潮已经愈演愈烈,论文从协作交易到发表,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在一家论文代写网站上可以看到,学位论文,职称论文都已经明码标价:本科毕业论文每千字150元,硕士学位论文每千字200元,博士论文每千字300元,职称论文每篇800元。是什么原因导致论文造假产业链达到惊人的程度?论文买卖如此猖狂谁来制止,谁来监督?《央广财经观察》特别对话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工程系主任刘澄。
学术论文,为何像萝卜白菜一样摆上案头待价而沽?
论文交易背后的利益驱动
记者了解到,随着我国大学持续扩招,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一个艰难的社会命题。不少学校并不愿意以影响就业率为代价,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严格把关。一些本科和硕士生忙于实习或找工作,也不愿在毕业论文上花费时间,购买论文就成为最为简便省事的方式。
论文买卖已成为产业 学术评价机制难辞其咎
针对学术腐败愈演愈烈的现状,阮康成和黄勇平、金佩、顾亚平等4位来自中科院的政协委员提出建议认为:一、借鉴国际上先进的学术评估体系,建立一个科学、公平、行之有效的学术评估系统,营造一个创新、宽松、催人奋进的学术氛围。同时,适当减少科研评估,特别是行政主导的各类评估。
“论文经济”源于畸形评价机制
5月18日晚,我进入百度搜索“买卖论文”,“丰城论文网”赫然排在首位。该网站在其首页的“信誉说明”中写道:“本站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论文著手队伍,包括高校的讲师、博士和研究生以及期刊编辑……与众多期刊合作,代发包括经济类、教育类、医学类、科技类和文学类国家级、省级期刊、部分核心期刊在内的论文。您只需提供详细的论文要求和相关资料,本站的指导论文著手将迅速为您撰著……”
平庸论文何以泛滥成灾?
据媒体报道,海南省一家非法刊物靠收取版面费7年牟利1000多万元,其中仅2010年7月就收到来稿2201篇,入账版面费40多万元,不仅坑骗了众多投稿者,而且给理应神圣的学术领域泼了污水。时下,除了类似非法刊物的发行严重玷污了学术领域的圣洁以外,就是一些正规的期刊也或多或少存在重收益、轻质量、乱收费的问题。去年5月19日,人民日报《花钱买论文 居然成产业》的报道披露,2009年,全国靠收取“版面费”而形成的买卖论文产业规模达10亿元,由此刊登出的论文数量约达10万篇,其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令人触目惊心。
治理“论文交易”该从何下手?
狮子大开口(毕传国绘)
中国论文数量多质量差?关键是改革大学体制
有媒体报道,我国科技人员发表的期刊论文数量已经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然而论文的平均引用率却排在世界100名开外。对此现象,广东部分业内人士接受羊城晚报采访时说,目前职称评价体系过于依赖论文,并且研究机构中鱼目混杂,这表明一方面要改革评价体系,同时要开放大学体制,导入竞争机制,提升学术群体人员素质。
多少学校敢给论文“松绑”?以质量换数量行吗?
如此“论文热”,是不是该降温了?沪上著名教育家、原上海师范大学校长杨德广教授有个大胆的建议:大学不妨以质量换产量。具体而言,他希望一些大学能取消对研究生论文数量的规定,只要求大家花更多精力专心完成毕业论文。他甚至设想让硕博毕业与论文发表脱钩,还一片单纯之地给大学的研究。
论文崇拜该休矣!
类似的情形,在我国科技界已经见怪不怪、习以为常:硕士、博士毕业,大学老师评职称,科研人员申请课题,临床医生评先进,企业报科技奖项,科研项目结题鉴定,两院院士评选,都要看你发了多少论文。如果发的论文数量达不到要求,门儿都没有。更有一些高校院所,对在权威学术杂志上发表一篇论文的,动辄奖励几万元,甚至是十几万元。
难怪许多业内人士惊呼:论文数量已经像GDP增幅那样,成为我国科技评价中最重要、最核心的指标了!
非法敛财超1000万,“论文经济”咋整治
千万元级特大非法期刊案曝光后,对那些非法出版物肯定有警戒作用,但对于合法学术刊物而言,“市场份额”则更加富足了。如果仅仅陶醉于打击非法学术刊物,而对正规学术刊物的堕落视而不见,对于革除“论文经济”并无治本效用。
治理“论文交易”该从何下手?
针对社会反响强烈的部分学术期刊“靠收取版面费牟利”以及“论文买卖产业化”等问题,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相关负责人最近表示,将对大量刊载学术论文的期刊进行监测评估,对不注重学术质量,刊载拼凑、剽窃学术文章的学术期刊予以严肃处理,结合报刊出版质量评估体系,对学术质量差、经营水平低、靠收取版面费生存的期刊予以停办。
相关文章:
论文数量全球第一背后的隐忧
作者:许存师
青海日报 2011-03-29
国人向来是以拿世界第一为荣,这不,近日的一则消息确也会让很多有此情结的国人欢欣一把、雀跃一回:中国期刊论文数量全球第一!然而,消息后面的一句话应让大家在心花怒放、鼓掌激动之余,冷静下来认真思考点什么:消息说,尽管论文数量第一,但平均引用率只有10%左右,排在世界100名开外。
众所周知,一篇论文发表后被同行引用的次数,是衡量其质量和影响力的关键指标。只有10%的引用率,这意味着,绝大多数论文质量低劣,大多是东拼西凑的“水货”或没有价值的重复,一经发表,便石沉大海,不被认可,毫无用处,几成废纸了。
既然如此,为何大家还乐此不疲、一窝蜂地去写,想着法四处托关系、找门子发表,心甘情愿地捧上不菲的版面费呢?
无他,评职称耳!
业内人士都晓得,我国当前的职称评定标准是与论文数量直接挂钩的,有了论文,你就可以评上职称,进而提级涨资、申请课题、领到经费、享受待遇,你缺少论文,即便水平再高、群众再认可,也没有用。难怪就连央视名嘴崔永元也由于论文数量不够,连续11年没有评上职称。这种评定标准要求你在最短的时间内发表最多的论文,于是乎,在此目标驱动下,大家东拼西凑、南摘北抄、粘贴复制……一篇篇质量低劣的论文出炉了。有需求就有市场,能够大量刊发此类论文的期刊应运而生,只要你交来版面钱,哪管有无学术价值,你好我好大家好,于是乎,论文印成铅字了。于是乎,我们拿论文数量全球第一了。
这样的后果是,不少并没有多少真才实学的人评上了职称,开始名正言顺、堂而皇之地得到钱财(课题)、误人子弟(教师)……一本又一本期刊加班加点地把好纸变成废纸,又是增刊、又是加页,忙得不亦乐乎,挣得盆满钵满,哪管这么多的期刊纸张又毁掉了多少树木森林,破坏了多少环境……
但是,倘若我们把这一现象的后果仅看到此的话,那就有点浅薄了。其更深的危害在于,对于一些科研人员和知识分子而言,其科研的动力来自论文而非科学目标驱动,一旦论文发表了,职称评上了,科研也就完成了,创新也就停滞了。不仅如此,为了发论文评职称,一些人弄虚作假、投机取巧,导致论文剽窃、著作抄袭、学术造假事件不断出现。凡此种种,都给整个社会风气带来了极大的误导和戕害,而这才是论文数量全球第一这一繁荣表象背后的真正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