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两岸三地大陆评述
关键字  范围   
 
中国“421”家庭越来越多 顶梁柱顶得住吗?
中国“421”家庭越来越多 顶梁柱顶得住吗?
来源:人民日报 | 2011/5/26 13:35:19 | 浏览:2066 | 评论:0

  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至今已30多年,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已逐渐迈入老年人行列,4位老人、一对夫妻加一个小孩的“421”家庭越来越多。在这种家庭模式下,青年人承受着怎样的重担?老年人又有哪些心理感受?怎样应对和破解来自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压力?近日,记者走进了部分“421” 家庭。

——编者

中国“421”家庭越来越多 顶梁柱顶得住吗?

  看到友人的MSN签名档写着“上有老,下有小,我是家里的顶梁柱”,马佳顿生同感。没想到小时候常听父母发出的喟叹,如今竟成了自己每天必须面对的现实生活。

  在北京一家报社工作的马佳生于1982年,是家里的独生女。4年前结了婚,丈夫陈燃大她2岁,供职于一家外企,也是家里的独子。由于有着相似的成长经历,相似的兴趣爱好,这两个“独苗苗”组成的家庭开始也是甜蜜滋润。直到两年前他们的女儿降生,双方父母开始轮班来北京帮忙带孩子,看着原本不大的家被三代人的物品挤得满满当当,马佳觉得原本美好的生活憧憬,一下子变成了现实的生活压力。

  在专家看来,生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马佳和陈燃应该是中国第一批的独生子女。随着他们长大成人、结婚生子,中国传统的儿孙满堂式的家庭结构,正在被“421”的“倒金字塔”式的家庭结构所替代。在这种家庭结构之下,一些新的问题和困惑随之而来。

2个人为4个人养老,没那么容易
小时候独享父母的爱,如今赡养父母也要独自承担

  “养老的重负,就如同一座大山死死地压在每个独生子女的身上。我们曾是最享福的孩子,但也将是最受苦的大人。等我们人到中年,父母渐老,我们将成为世界上活得最累的人。”网上一篇题为《独生子女的沉重未来》的帖子被广泛转载。对此,马佳深有感触。看着父母皱纹渐增的脸庞,她感觉肩上的担子越来越沉。

  马佳的父母一位是退休教师,一位从企业里退休,老两口每月的退休金不到3000元。公公婆婆的条件要好一点,老两口每月的退休金有5000元左右。马佳生孩子前后双方老人轮流来北京照顾她,妈妈和婆婆的身体都不太好,觉得不舒服了就简单吃点药忍一忍。老人一方面不想增加孩子们的负担,另一方面由于在北京看病回到老家不能报销,所以每次都等到从北京“下班”回老家去看病。

  马佳现在最担心的就是4位老人的健康,一旦父母生病,对她和丈夫而言,那将是精神、身体、经济的三重考验。2个人为4个人养老,没那么容易。

  专家认为,“421”家庭没有传统家庭结构中兄弟姐妹的帮助,没有足够的回旋余地,脆弱的家庭结构要承担起养老的重任,显得力不从心。甚至有专家指出,随着“80后”父母逐步跨入60岁门槛,“80后”在成为房奴、车奴、孩奴的同时,很可能成为“养老奴”。在“421”的家庭结构模式中,“80 后”面临的赡养老人压力远远大于“70后”和“60后”。

  那么,独生子女在赡养父母上存在哪些困难?一项调查显示,74.1%的人表示生活工作压力大,照顾父母力不从心;68.4%的人表示要承担多位老人的养老;50.1%的人表示生活在两地,无法把父母接到身边照顾;42%的人表示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在不同城市无法互通;37.7%的人表示养老院等社会养老机构无法让人放心。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老年人口比例已达13.3%,人数为1.78亿。据预测,“十二五”期间,中国每年平均增加的老年人将从“十一五”期间的500多万人提高到800多万人。这其中会有越来越多独生子女的父母。

  针对“独子养老”面临的困境,有关专家指出,未来应在扩大养老保障覆盖面以及进一步提高养老待遇水平的同时,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鉴于中国现实的城乡差距,在城市应实现家庭、社区和社会保障相互结合,而农村则要坚持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互助养老为辅。

  马佳说:“以前别人问我是不是独生女,我都有点小小的骄傲,因为独生女就是家里的宝贝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才明白,小时候独享了父母的爱,长大了也就只有独立承担起赡养父母的责任,没有人能为我分担。”

“1”成了“421”家庭的绝对重心
6个大人爱着1个孩子,吃穿用和教育,都希望孩子能享受到最好的

  虽然小时候被叫做“小太阳”、“小皇帝”,但当这些独生子女为人父母后,传统哺育后代的方式并未“失传”,他们望子成龙的心情依然迫切,孩子依然成为他们生活的重心。“421”的家庭里,6个大人爱着一个孩子,吃穿用和教育,都希望孩子能享受到最好的。

  生完孩子6个月,马佳的产假休完了。把孩子留给父母照看,她回到了报社上班。想着家里还有个小家伙在等自己,作为新妈妈,马佳工作起来更加讲求效率。陈燃也说,如今又要当丈夫又要当爸爸,还要当一个好儿子,责任重大。角色的改变让他们成长,逼着他们成长的还有“严酷”的现实。

  马佳说,原来看到有人说把一个孩子从小养到大学毕业要49万元,当时还觉得有点夸张,现在有了孩子才发现花费真的很大。

  “吃,我们家孩子1岁以前基本吃母乳,省了不少奶粉钱。但现在为了让她吃得营养又安全,我们经常给她买三文鱼、金枪鱼和进口水果,金枪鱼便宜的也要 200多元一斤,买回来只给孩子自己吃,我们谁都舍不得。穿,我总想把女儿打扮得漂漂亮亮,虽然大多在网上给孩子买衣服,一个月下来也要将近300元。用,从出生开始,每个月的尿片都要四五百元。” 如果说这些基本生活开支还有节约空间的话,那孩子的教育费用是无论如何不能省的。

  孩子明年要上幼儿园了。为了让孩子提前适应集体生活,也为了开发孩子的智力,马佳送女儿去上早教课,80个小时的课,将近1.3万元的学费。这笔开销让马佳那些没有孩子的同事听来咋舌,但看到女儿跟小朋友玩得开心的样子,看着女儿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唱歌跳舞,马佳觉得再多的花费都值。眼下,马佳正在为孩子上哪家幼儿园发愁,公立还是私立?就近还是跨区?她整天泡在各个育儿论坛里求解答案。

  有专家指出,过多的爱和关注很可能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不让孩子品尝饥饿,他们就不会知道食物的价值;不让孩子体验寒冷,他们就不会知道温暖的可贵;不让孩子感受挫败,他们就不知道成功的美妙。但孩子是整个家庭的未来,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他们对孩子的疼爱与生俱来。在“421”家庭中,这种疼爱更加难以割舍。曾经有一件小事在上海很是轰动:有家长提出不要让自己的孩子在学校擦黑板,原因是擦黑板时孩子容易吸进粉尘,对健康不利。

  按照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马佳和陈燃可以再生一个孩子,但两人商量后觉得一个孩子足够了。现在培养一个孩子不容易,如果再生一个,经济和精力都跟不上。

不敢生病,不敢辞职,“顶梁柱”很疲惫
“我的人生不光属于我自己,父母的期望让我肩膀上有太多的责任。”

  女儿两岁多了,马佳觉得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她说,自己的工作正处于关键期,要写好稿子就要付出多几倍的精力,在报社工作,加班出差都难免,在办公室写到身心俱疲是常有的事儿。回到家里,看到上了年纪的父母和一天天长大的女儿,上下两代的压力让她和丈夫疲惫不堪。

  有时候工作太累了,马佳会跟丈夫发牢骚说,想回家当“全职太太”,陈燃每次都回答:“你如果认为你不工作也不影响我们的生活,你就辞职吧。”但每次马佳掰着手指头算一算孩子需要的费用、自己生活需要的费用及孝敬老人的费用,只能又打起精神去工作了。

  不能辞职也不敢生病。马佳说,现在看病太贵了,诊疗、化验、手术、治疗、住院……什么都需要钱,由于医保报销是年终结算,每一次治疗都需要垫付现金,而且很多药品和治疗都要自费,现在健康就等于省钱。

  马佳觉得自己比别人幸运一点的,是在2005年就买了房子,而且房贷也已经还完了。房子虽然不大,但基本的居住需求能够满足。可想到将来,父母和公婆都要来北京养老的话,房子就成了大问题。

  俗话说“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马佳觉得这话很适合自己的家庭,上有老,下有小,单纯的省吃俭用和拼命挣钱,无法满足这种家庭结构的现实生活需要,还要有合理的理财规划。现在,马佳和陈燃已逐渐改掉大手大脚的毛病,学会精打细算地过日子。他们每个月给爸妈存1000元做养老基金、给女儿存 1000元做教育基金,给自己存1000元做健康基金。深知自己和丈夫是家里的顶梁柱,她还每年花1万多元买了重疾、意外伤害等商业保险 。

  一次,在医院的急诊室里,马佳看到不少独生子女夫妇为照顾生病的爸妈而心力交瘁。她说,作为独生子女,在父母生病时、感到孤独时或者遇到委屈时,会特别羡慕那些有兄弟姐妹的人。虽然兄弟姐妹的有些“功能”也能从自己的好朋友身上找到,可是朋友毕竟不能和你住在同一屋檐下,也无法长久地陪在你身边。

  “因为父母只有我一个孩子,我会觉得我的人生不光属于我自己,父母的期望让我肩膀上有太多的责任。”马佳说。

相关文章:『人口问题
『大陆评述』 人口红利持续衰减 “未富先老”考验中国 2011-06-18 [2251]
『大陆评述』 学者析中国人口国情10年5大变化 将影响全面小康 2011-05-24 [1876]
『社区报道』 洛杉磯人口統計數據:亞裔占人口11.4%成第3大族群 2011-05-14 [5552]
『学人动向』 易富贤称中国人口老化危机即将全面爆发 十年内将负增长 2011-05-10 [5051]
『大陆评述』 北京为控制人口过快增长 进京“门槛”将会提高 2011-05-05 [2074]
『国内动态』 华尔街日报:人口普查给中国经济敲响警钟 2011-04-28 [3048]
『大陆评述』 中国迎男性人口过剩社会 性别失衡带来“婚姻挤压之痛” 2011-04-20 [2049]
『海外近报』 2010人口普查显示美国人偏爱大城市 2011-04-11 [2579]
『大陆评述』 纽约时报:中国人口老化 生育政策不可逆转 2011-04-09 [2390]
『社区报道』 亚裔人口逾1700万 美国人口多元化更明显 2011-03-25 [2831]
更多相关文章
相关栏目:『大陆评述
上海比北京文明,但不及北京有文化 2024-11-06 [292]
破“四唯”、“五唯”后,评职称变简单了吗? 2024-11-06 [270]
新中国75年出国留学大事记(1949年-2024年) 2024-10-06 [914]
现存的国自然基金申请书的歪风邪气有哪些? 2024-09-22 [302]
35岁副教授:科研没劲,不如当官 2024-08-27 [528]
被“双开”的李佩霞, 揭开了女官员群体的一个内幕 2024-08-25 [488]
中国最早的人是谁?云南元谋人?北京人?其实都不是!因为专家说...! 2024-08-20 [625]
大学生最佳就业城市排行榜出炉,杭州排第三,南京排第八,第一名真的实至名归! 2024-08-21 [607]
被官媒点名批评的4所大学,毕业证形同废纸,每年大量学生被坑! 2024-08-18 [287]
高校每次改革从不触碰行政人员,只拿教师开刀! 2024-08-18 [303]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