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哈佛学者朱小棣推出“闲书”系列之二——《地老天荒读书闲》
来源:侨报 | 作者:林菁 | 2011/5/29 6:00:29 | 浏览:2579 | 评论:0

  华裔作家朱小棣继去年在中国大陆出版《闲书闲话》后,今年推出“闲书”系列之二——《地老天荒读书闲》。

  第二本书与第一本一样,是借读书抒发感想,畅谈对人对事的见解,它其实不是传统的书评,而更像文人闲暇时信手拈来的杂评,其写作路数可以说是“读他人的书,写自己的散文”。

  朱小棣说,这两本书是散文,而不是书评。一般的书评要对书进行价值评判,而他是用一本书或几本书打开话头,说自己想说的话。这种写作方法来自于王尔德的启发,王尔德认为,好的文学批评应该是一种创作。朱小棣认同这种观点,他随手拿起一本书来读,不一定因为这本书写得多好,而是借读书来催生自己的感想。

  朱小棣把这种写作路子比喻作自己发明的“拐杖”,这把拐杖尤其适合闲书闲话的框架和风格,他用起来得心应手,并成了他的散文特色。

  朱小棣用英文写过传记《红屋三十年》和《狄公故事新编》,散文却是用中文写成的,虽然二十年生活在英语环境中,他用中文写作一下笔便顺畅无阻。他解释说,这是生活沉淀使然,三十岁时人生阅历少,底子不及五十岁的人深厚,他发现进入中年后,自己处于一个特别适合写散文的状态。

  朱小棣的散文继承了前辈散文家的沉稳老练,敏锐练达。他形容自己“少年老成”,一个五十岁的人,能说出八十岁人的话。这与成长经历有关:他出生时父亲已44岁,论辈份他与幼儿园小伙伴隔了一代,他的父辈相当于小伙伴的祖父辈,因此从小他觉得自己是个小大人。

  朱小棣说,文革时父母被抓,他自己一个人在家里读书,书架最高一层是马恩全集,够不着,他只好从第二层鲁迅全集开始读,那时他十岁,挑着看,读懂的读,读不懂的翻过,十二岁,已经把鲁迅全集翻了几遍。从六十年代中开始,他着迷于报纸上的评论,看不同见解的人打笔战,看得很过瘾,潜移默化地,他自己写的文章也透出机敏,偶尔带着婉转的讥讽。

  朱小棣一直保持读书的习惯,他说,书就像一个“敲门砖”,借这个机会串串门,话不投机可以转身就走。

  他虽然写的是“闲”书,生活中其实一点也不闲,他在哈佛大学从事住房研究,零星时间里,忙里偷闲地写作,但一坐下来写文章便气定神闲,遂以“闲书”命名。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FDA CBER主任Peter Marks博士的辞职信(附:中英文版本) 2025-04-02 [10]
刘瑜:没来的请举手 2025-03-27 [92]
勒内 吉拉尔思想下的 JD 万斯与彼得 蒂尔 2025-03-27 [84]
Raymond Ro:一位上纽商学教授的非典型跨界 2025-03-18 [214]
威尔·杜兰特:文明倒退的七种征兆 2025-03-17 [274]
何清涟:大争之世,坚守理想但要尊重事实 ——回应德国驻新加坡大使方迪娜《坚守国际社会理念》 2025-03-14 [308]
[聚焦]赵晓:从俄乌争论看中国人的主流世界观 2025-03-10 [415]
孙立平:“五大寄生虫”阻碍中国经济发展 2025-03-07 [528]
许小年:经济还要下滑3到5年,将正面抗击三头灰犀牛 2025-03-07 [565]
吴菊生:【川普、泽连斯基及时代变迁】 2025-03-07 [485]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中国33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 :中澳政府联合出手打击洗钱和逃税漏税 大量中国居民海外账户遭冻结 :摄影师苏唐诗与寂寞百年的故宫对话6年,3万张照片美伦美奂 :大数据分析图解:2019中国企业500强 张梦然:英国惠康桑格研究所:人体内的微生物与出生方式有关 :美众议院将调查华裔部长赵小兰“利用职权为家族谋利“ :UCLA CCS 2019 Fall Quarter Lecture Series Overview 谭晶晶:美国科技界高度关注中国科技创新进展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