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人在海外商讯税务
关键字  范围   
 
中国“海外炒房族”口述实录:成功率低道路还长
来源:长沙《三湘都市报》 | 2011/6/5 12:55:45 | 浏览:1767 | 评论:0

  随着海外购房热的兴起,在国外的房产经纪人中不乏中国人,他们专门为在海外购房的同胞提供买房服务。因为成功案例太少,2008年开始的海外买房热,在2009年中开始就逐步退烧了。但随着 2010年以来国内楼市调控的加强,海外买房热又再次兴起,部分游资企望流向海外“抄底”。让人好奇的是,国外的有钱人绝对不比中国人少,为什么他们没有炒房热潮,便宜都让中国炒房者占去了吗?

  据长沙《三湘都市报》6月5日报道,中国民间长久以来,一直缺乏国际投资的经验,这导致海外买房的投资者,凭借的还是在国内炒房的惯性。这就注定了海外炒房的成功率,仍会处于一个非常低的水平。

赴美购房的惨痛教训

  很多在美国投资房产的中国人,买房之前没有弄明白,为什么美国有钱人不比中国少,却没有人炒房?

美国养房“不秀气”

  “每当有人问我,在美国有别墅是什么滋味,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贵。”黄鑫岁说。

  2009年上半年,黄鑫用在上海市区仅能买到一套两居室的钱,在美国南加州买下了一幢独栋别墅,前有花园,后有泳池,“总价才50万美元。”这着实让温州老家的亲戚们羡慕了一把,也直接促成了他的亲戚们纷纷报名参加海外购房团,“抄帝国主义的底。”

  直到接到代理公司要钱的电话,黄鑫才发现,在美国养一套别墅,绝不像在中国那么容易。

  “每年地产税要交8000美元,社区管理费要3600多美元,房子的日常保养、草坪整理,一年也要10000多美元。”黄鑫说。收益,却完全没有预想中的高。

  “这幢别墅的收益,就应该是不到5%的租金回报,以及5%左右的房价升值。”黄鑫说,高成本和低回报,让他很快就动了脱手的心思。但如果真的出手,又要支付总额约为4万美元的费用。

  黄鑫的经历,在2008年前后的“海外炒房热”中并不鲜见。

“以房养学”模式改变

  在上海开办了一家海外购房中介公司的陈志敏告诉记者,“以前中国人在海外买房,绝大多数都是以房养学或者为移民做铺垫,但从2008年以后,单纯的投资成了海外买房的主要目的。”

  所谓“以房养学”,主要是指富有的中国家庭在子女出国留学时,在当地购买一套大的住房,再将多余房间出租,用租金来抵销在当地的生活费。陈志敏介绍,“以房养学”在澳大利亚最为普遍。

  “为移民做铺垫”,是指移民澳大利亚必须满足5年内在当地累计住满2年的条件,于是很多人在移民之前,就先在当地买房。

  那时候,中国人在海外买房,准备工作做得还是非常细致的。“特别是在区域上,很多人指定要哪个州的哪个区域,原因很简单,就是附近有知名的中学或者大学。”但这一切,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而迅速改变了。

虚幻的“抄底良机”

  在2008年的上海秋季房展上,300万元,在上海市中心连一套像样的两房都买不到,却可以在美国买下一套带泳池的别墅,这一度在上海引起了轰动。

  在2009年的北京春季房展上,又有70多家美国开发商组团参展。按照他们的宣传,彼时美国房地产市场已经调整了一两年时间,平均房价从最高峰回落了三到六成,正是中国人抄底的好时机。

  “当时,温州民间非常最流行的还是去买美国的"法拍房"(银行没收后再拍卖的房产)。”李华星告诉记者。李也是温州人,曾在上海炒房多年。

  “2006年的估价还要20多万美元,2009年银行挂牌才2000多美元。而且,这是法院对外拍卖时提供的信息,可信度很高。”在强烈的抄底冲动下,李华星一次就买下了3套“法拍房”。

  但在那一波的海外买房潮中,找到个结局完美的故事却很难。就连以低价买下法拍房的李华星,也对自己的投资后悔不已。“买房子的时候,其实只去看过一次,后来才慢慢发现,房子比较旧,地段也偏僻,为了用租金抵销日常维护费用和税费,只好重新翻修,花的钱和买房子的钱就差不多了。”更让他胸闷的是,由于房子是在“穷人区”,他的租客已经好几个月没有支付租金了。“如果倒手卖掉,还要6%的中介手续费,那就亏大了。”

  李华星说,在买下房子很久之后,他才知道,美国房价虽然已经下跌了很多,但也只是回到了2003年前后的水平。而美国的房地产泡沫破灭其实是2000年开始的,那时候的房价,还不到2003年的2/3。“当然,这些数据,美国人是不会告诉你的。”

日本楼市的黄粱一梦

  有那么一段时间,日本民众处于极度亢奋的状态,认为只要拥有巴掌大的一块土地,到了美国便有了双手,到了世界其他国家则相当于拥有一切。

“股神”“地王”的时代

  1987年,日本全国的土地价格为1673万亿日元,相当于同一时期美国国土总价的两倍,按媒体的话说――“拿一个日本可以换两个美国”。那个时候,本人正好赴日留学,亲身经历了日本的疯狂和泡沫的破灭。

  那时日本股市已经进入到最高阶段,日经平均股价接近4万点,日本报纸上占最大篇幅的版面全是“理财”、“金钱”、“金融”,一些没有上过大学的普通家庭妇女,在电视屏幕上都能讲出一套套的理财术语。但在将近20年后的2008年,日经平均股价一度跌到了6000点以下,“股神”时代一去不返。

  较之股票,土地和房子是当时日本人更大的信仰。“土地不一样,美国国土比日本大20倍,而我们的价格是他们的两倍,而且谁也不能让日本的国土面积多出一寸,你得到了别人就不再能得到了,价格不会下跌的。”不止一人对我这么说。

尾上缝传奇

  透过任何的泡沫,我们都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利益链条:一个人有了一些土地,便能拿土地担保,从银行那里借到钱,有了钱就能买股票、买新的土地,让财产的雪球越滚越大,直至无法收场。

  尾上缝也不例外。从1986年到1991年的5年里,尾上以自己的一家小酒馆做抵押,通过各种台前幕后的辗转腾挪,从银行借到了2.7736万亿日元,用来购买股票和土地。这个数字相当于大阪市两年的财政预算,超过了世界上最昂贵的海上机场――阪关西机场的建设费用。

  尾上因此也成为了所有银行的座上客。当时尾上每年光付给银行的利息就高达1300多亿日元,平均每天给银行挣两三亿日元,不少银行直接将办公桌摆到了尾上家的酒馆。

  但后来日本土地价格暴跌,她也在1991年因欺诈罪被逮捕,判处12年监禁,现在的她仅仅是一个在监狱中服刑的81岁老奶奶。那2万亿日元的钱是如何还的,有多少家银行因此倒闭,已无人知晓。

田中森一之劫

  泡沫时代,也是一个荡涤人性的过程。

  上世纪80年代,日本有一个特别著名的律师叫田中森一。田中原本是检察院的检察官,对政商勾结特别看不惯。但辞职后,田中却开始为黑道和有巨大经济问题的人辩护,并因此积累了巨额财富。

  政治家、黑道都把眼睛盯在土地和股票上的时候,让田中这样的人也有了足够的赚钱机会。田中一直以“黑社会守护神”的姿态出现,直到他自己因为欺诈罪进了监狱。

  我自己在日本打工时结识的几位朋友,现在差不多都已经进入了退休的年龄,都曾在那个疯狂的时代购买过房产和股票,而且主要是从银行借钱买的。一位在著名高档住宅区目黑区买了两套房子的朋友,早已把房子退还给了银行,至今还欠着银行很多钱。“虽然已经年过60了,我还是要继续打工”,这位老友说。20年前,他未婚,现在依然未娶,没有了房子还背着巨额的债务。

陈言:让世界“惊呼”的中国炒房者

  海外看房团,很大程度上是按照温州炒房团的模式打造的。但重要的是,“炒房”这种模式在国外很难行得通。

为中国人设计楼盘

  2010年以来,随着国内楼市调控的加强,特别是限购令在全国的大范围铺开,已逐步退烧的海外买房热又再次兴起。

  据海外媒体报道,2010年3月,一名中国女老板以近1.2亿元人民币买下了墨尔本一套900平方米的高级公寓。一个持学生签证的中国女孩,不懂英语只会不停举手,却以约1143万元人民币拍得一套三居室房产。

  在伦敦的新房市场,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的投资客已占据了10.8%的份额。在加拿大最大的华人聚集地温哥华市西区和列志文市,中国内地买家几乎占据整个市场。

  在西班牙马德里,德国慕尼黑、柏林等地,中国买家的每一次大手笔,都能在当地媒体上找到长篇累牍的报道。

  在日本,一些房地产商开办了中文网站,北海道、东京等地,还出现了专门为中国人设计的楼盘。

  实际上,“为中国人设计楼盘”,如今已是个全球化的现象。

  在加拿大的多伦多、温哥华等地,宣称符合中国人习惯的楼盘比比皆是。德国柏林也有公司专门打出广告帮助中国人在当地买地,并自行建造别墅,价格多在200万到300万元人民币。

  这是一次席卷全球的“抄底”。美欧置业顾问公司李明义说,据他了解,2010年以来,中国投资客的目光,已不再局限于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日本、德国都出现了相当数量的中国投资者的身影。

炒房加入“技术含量”

  2008年的海外看房团,很大程度上就是按照温州炒房团的模式打造的,但这在国外却行不通。

  “美国人买房,大多是先选好经纪人,然后,再对有意向的项目进行细致的调查。”李明义告诉记者,调查的资料有时候甚至厚达百页。在复杂而精细的前期准备之后,买房者还要聘请房产律师,陪同看房、签约、验房、查验房产资料、交割,整个过程长达几个月,而在纽约,聘请律师的费用也高达4000美元。

  李明义说,像中国这样去看一次楼盘,再和售楼处人员聊一聊就下定的情况,在美国人看来,简直就是不可思议。

  和2008年前后以温州炒房客和山西煤老板为主体的海外炒房时代相比,如今的海外炒房,更多了不少“技术含量”。

  “现在出去买房的中国人,大多学会先在中国找好经纪人再出发了。”李明义说,2010年以来,他收到的国内买家委托数量增长了2倍多,这比2008年海外买房的人数还要多得多。

  但这样的进步还不够,海外买房的投资者,由于缺乏国际投资的经验,凭借的还是在国内炒房的惯性。

炒房模式国外遇阻

  最重要的是,“炒房”这种模式在国外就很难行得通。

  据李明义介绍,以目前海外炒房的新热点――德国为例,德国法律对租房者的保护很健全,大约六成的德国人用很低的成本租住很高质量的房子。“另外多年来,德国每年的房价增长只有2到3个点,房子根本不具备投资价值。”

  而中国人移民较多的加拿大,尽管近年来大城市房价每年都有10到20个点的上涨,“但也大多是海外移民推动的结果,加拿大本地人租房的也越来越多。”“如果买房,管理费、房产税、保险、维护费都是不小的开支。”李明义说。

  在另一个中国人移民、炒房的热点国家――澳大利亚,政府也于2010年上半年就公开宣称要保证外来投机者不会推高澳大利亚房价。“据说,澳大利亚已经在调查海外投资情况,如果有人囤积房产,还可能被罚款甚至坐牢。”

  另外,中国人在海外买房,还存在很多误区。

  “中国人在海外买房,首选就是市中心的小户型,这完全是照搬国内经验。”李明义说,但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大城市市中心的小户型,不仅增值最慢,而且租客也都是留学生或者低收入者等最不受欢迎的类型。

  “基本上,只有投资5到10年甚至更长时间,海外买房才会有较为明显的收益,但也不过是每年5%到8%的水平,这根本无法和国内炒房的收益相比。”李明义认为,这一波海外买房热潮,也不会持续太久。

学习纽约租房经验

  中国的楼市曲线始终与政策变迁相呼应。现实点说,与其琢磨中国楼市将“奔”向何方的事儿,还不如静下来重新梳理一下“解决中国人住房需求的思维与路径”。

  “大部分纽约年轻人基本上从来都不考虑买房的事”,“如果你跟纽约人说,结婚需要买房,大部分会觉得你很奇怪”。美国《大西洋(600558,股吧)月刊》驻沪记者的一番话,在多多少少令人百味俱生时,又有些许茅塞顿开。

  纽约的房价不便宜,让房价跌到大部分纽约年轻人基本考虑买房,管理者、投资者、消费者并没有这样的企求,但让一般民众有房住、住得起,却是管理者、消费者的共同诉求。

  在纽约,大部分年轻人更关心的是找一套租金性价比高的公寓,如果薪水不错,在付掉房租之外,他们会考虑找一些更好的方法投资理财,而不是把钱放进过于高昂的楼市。纽约有法律限制公寓租金每年的上涨幅度,所以如果足够幸运,可以以低于市场价很多的租金在一套公寓里住很长时间。

  在中国的夹心层承受租金暴涨重压的此时此刻,纽约“租金控制及稳定”政策,尤其值得中国各大城市的决策者借鉴――把中产阶级长期留在这座城市里,使纽约不至于仅仅是富人的天堂。

  租房,是纽约年轻人的“住房价值观”。直到现在,纽约仍然有接近100万套公寓处于“租金控制及稳定”政策保护之下,每年的租金只能以非常小的比例上涨。

  住房,乃现代社会人的必需品,但房产则不是个人“必须拥有品”,这是两个概念。对占社会大头的普通民众来说,恐怕不能让他们只能走买房一条道儿,应当还有一条更为宽广的供给比较充足、价格能有保护、租期相对安稳的租房选择。

  人们寄望从“限购”政策出台开始,在推出保障房、房产税等政策之外,各级决策层能够拿出更多的公共治理智慧,孕生出全面解决中国“人有所居”的战略规划和配套政策。

  从某种意义上讲,保障租、不限买、严限炒,可供作未来解决城市人住房路径的一个选项。相信,当人们有了更丰富的选项之时,算算账,比一比,会做出明智的消费抉择,一个合理的住房观会慢慢形成。


相关文章:

华人海外炒房: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红网,2010年05月09日

  近日来,日本、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西班牙、德国等世界各地的房产都成了中国人进军的“据点”,甚至连阿联酋的迪拜第一高楼也进了华人的眼球。一时间“中国购买”一词成了“中国制造”的“兄弟”,广为流行。

中国买房客杀向世界 外媒忧楼市被中国“霸占”

  一个“杀”字着实形象地描述了华人对房子的迫切和对房价的“深仇大恨”,外媒的恐慌是一种可以理解的常态,正如一直摩擦不断的对外贸易一样,“中国购买”正向“中国制造”看齐,而这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者,其实暗藏着同一个常识:中国人太多了。

  人多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对房子需求量大。很显然,国内的房地产开发商和地方政府首先看到了这点,所以中国的房价在经济危机中仍然屹立不倒,并大有“逆流而上”之势。国内本来就供不应求,加上楼市被极少数富商垄断、政府宏观调控力度不够甚至同流合污,国内的房产已经是一趟浑水,所以把目光转向国外市场的第一人应当是极具眼力的,第一个吃了螃蟹的人被争相模仿,然后螃蟹就成了一道广为流传的佳肴。

  再次,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中国房产的“坚挺”赶上了国外的“萎靡不振”,经济危机的传说再次被中国打破了,于是乎海外楼盘溃不成军,一些有“先见之明”的人开始了悄然“操作”,把国内只有富商才可以做到的炒房奇迹巧夺天工般复制下来,并带着一夜暴富的投机心理在海外重演了一遍。

  再次,人多力量大。力量大的明显特征就是一唱众和。一个人得到了好处,在一旁暂时观望的人就按捺不住冲动了,跃跃欲试,以求安稳那不安定的心跳。人多力量大还表现在对观点传播的广泛和迅速上。毫无疑问,在一个内外差距明显的情况下,倘若有人宣称去海外购房不仅可以生存还可以发家致富,然后振振然闪烁其词,一传十,十传百;一个跟一个,一群跟一群,这样的队伍能不吓着还没从经济危机中缓过神来的老外吗?

  然而螃蟹大可不必担忧自己的“绝种”,吃螃蟹一直只是在被模仿,烹炸炒蒸只是换了个花样,从未被超越。有哪个国家的房产比中国还要“高深莫测”吗?基于暂时稳定但是仍然存在很大风险的房地产业,许多人已经看到了沸水蒸发成泡沫的迹象。倘若百姓的绝望和投资商的希望都在这些泡沫中破灭的了,那么长期“盘踞”海外的鸟儿们还能飞的回来吗?恐怕如此奔波于各大洲陆再折腾回来过后,最后也不过是感叹一句:月是故乡明!

  不稳定的情绪被煽动过后,一时热情高涨,纷纷进军海外市场,而随后外国的房价也不同程度地开始升温。如果华人的力量当真如此强大,那么这一过程无疑就是燃烧、沸腾、蒸发,极少数的人暗中窃笑,失望的大多数还是失望。然而华人的力量当真如此强大吗?迫于生计而走到一起的“一大片”看似一个利益整体,实则为“各怀鬼胎”的一盘散沙,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稍微一点风吹草动足以让他们“溃不成军”。

  说到底,海外华人购房炒房蔚然成风,一面是迫于“内部形势的严峻”,一面是受惑于“外部环境的优越”,需求也好,投机也罢,决定他们攻守的是国内房产的阴晴不定,而最后决定他们去留的也将是国内的市场变化。如此看来,“中国购买”不过是“他山之石”暂缓国内形势的“走为上策”,在一定程度上仍可以给国内房价的“高烧”下一剂药,至于说到外“媒担忧世界楼市被中国霸占”实为杞人忧天,而若是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加以利用,那就更是东风无意、烈火有情,反倒引起了真得恐慌。

相关栏目:『商讯税务
在加拿大买房的首次购房者一定先开FHSA账户再买房才能得到退税啊!!! 2024-03-09 [226]
泰和研究|在美国投资的“透明”新要求 2024-03-08 [237]
华尔街传来“惊雷”: 美元可能飙升 2024-03-02 [494]
牛气冲天!全球股市有望创下三年来最大单月涨幅 2023-11-27 [1960]
中国亿万富翁、富力地产创始人张力在美“认罪”:贿赂官员共谋欺诈 2023-10-05 [1437]
Vision Pro划时代,Unity向左 oblox向右? 2023-06-28 [1845]
美籍华裔女商人隐瞒中国资产,面临近20万罚款 2023-05-25 [1689]
巴菲特2023致股东信(全文):展示“耐心投资者”的王冠与秘诀 2023-02-25 [781]
加拿大税务局全加拿大范围高薪招聘 年薪超10万 2022-12-12 [739]
美国国税局:明年调整纳税标准,40年来美国个人收入税最大减税调整! 2022-10-20 [5054]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Sail Through the Mist - SoCal Innovation Forum 2019(10/5)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