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最新消息内外互动
关键字  范围   
 
中国公民海外受侵害 中国能否成为强大后盾?
来源:网易 | 2011/6/12 14:02:11 | 浏览:1529 | 评论:0

  中国企业海外市场不断扩张、公民出境人数不断增多,中国人在海外面临的安全威胁也明显增加。当中国公民出门在外,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中国能否成为他们强大的后盾?

非常时刻撤侨护侨,常态保护“死角”仍存

  中国公民在世界各地越来越活跃的身影在引来多方关注的同时, 风险性也在同步增加。近年来,海外的中国人几乎遭遇了所有类型的安全事件,包括政治动荡、种族冲突、恐怖袭击、自然灾害、刑事案件、交通事故等等。据外交部的统计数据,2009年中国公民的出境人数突破5000万人次,当年外交部参与处理的各类领事保护案件更高达3万余起。

  至今持续的中东乱局中,政府在初期就迅速从埃及、利比亚撤出了愿意撤出的几乎所有侨民。非常时刻,政府的撤侨护侨行为确实体现了一个新兴大国的实力。但不得不指出,在海外中国人权益保护方面,尤其在那些不那么轰轰烈烈的时候、地方,至今还存在许多疏漏、死角。不少海外华人及其家庭对此啧有烦言,甚至有人说“祖国在我心中,却偏偏不在身边”。

两版《领事保护指南》仍缺乏“寻常的关怀”

  针对海外中国公民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的确曾长期欠缺。第一部专门法规《中国领事保护指南》于2004年初颁布实施,这份简短的指南主要集中在突发事件的应对上,且局限于“通报信息”的层面,虽提到“提供有关协助”但语焉不详。

  2007年中国外交部出台了新的《中国领事保护和协助指南》,新版更像是华侨海外生活的应急备忘录,新款第三部分第2条“可以在驻在国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为您撤离危险地区提供咨询和必要的协助”,明确指出了“撤侨”和协助义务。

  尽管如此,新版《指南》仍存在不少缺憾,如对未建交国侨民利益如何保护,缺乏具文交代,但重应急、轻日常的特点依然存在。对于海外华侨而言,重大事件时的保护固然关系重大,寻常的关怀同样意义深远。

中国官僚思维下,权益保护并非“以人为本”

  中国外交系统的格言是“外事无小事”,驻外各级外交官的活动有严格纪律,这在客观上潜移默化形成了一种循规蹈矩、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保守工作作风。具体到领事保护领域,就是可做可不做的尽量不做,可管可不管的尽量不管。尽管有规章可循,但轻重缓急的分寸,却要由具体的经办人员去把握。

  碰上政变、内战等非常事件,有关人员较有紧迫感,加上这类事件上级有关方面往往会频发指示,甚至成立专门班子主抓,效率通常较高,甚至屡屡创出令外国惊叹的“中国效率”;对于那些寻常时间发生的、侵害中国籍当事人利益,却没有太大“动静”的事,有关人员往往会产生放松心理,甚至变成拨一拨动一动的算盘珠。

  殊不知“外事无小事”,海外华人权益保护同样无小事,一起案件的不公平裁决,或某个小社区的辱华风波,对使领馆而言,是国内连“简报”都上不去的小事,但对当事人而言,却是不折不扣的大事。这种因惯性思维产生的落差,往往会在不经意间,令华侨产生对领事保护的不信任感。

“不干涉内政”、“入乡随俗”令侨民在他乡有苦难言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外交一贯秉承“不干涉别国内政”的立场,强调海外华侨、华人“入乡随俗”。但“不干涉别国内政”并不意味着对别国明显针对华裔的歧视性政策、措施无动于衷,“入乡随俗”也不等于明明受到歧视、排挤甚至暴力对待,也要委曲求全,不能向“娘家”诉苦、求助。华侨不论新侨、老侨,只要未加入外国国籍,就仍是中国公民,理应受到中国政府的依法保护,但在“入乡随俗”的惯性思维下,某些时候,这种本应理直气壮的保护、支持,却变得吞吞吐吐。

  在某些使领馆和个别外交人员心目中,来使馆求保护、讨说法是“哭闹”,替华侨出头,向当地政府和有关方面交涉是“生事”,积极性不高,态度生硬,国内可以听见动静的“大事”尚能得到重视,反之则不免敷衍。

重官方轻民间、重侨社侨领轻个体

  中国外交风格的另外两大惯性是“重官方轻民间”、“重侨社侨领轻个体”,遇事喜欢走官方渠道,喜欢通过侨社、侨领“抓点带面”。然而如今中国在海外企业、侨民的结构变得更复杂,既有国家机构、国企人员,也有民间人士;既有老侨也有新侨;不少侨民自己是中国公民,但子女却出生在当地,是驻在国公民……“官对官”固然挂一漏万,以老侨为主的侨社、侨领,也越来越缺乏在华侨中的代表性、覆盖率。

“先问曲直、再谈保护”令侨民心寒

  海外侨民最常遇到的麻烦就是法律纠纷,国际惯例是“先讲保护,后问曲直”,因为是非曲直是法律层面的事,而海外侨民的领事保护,则是其祖国理应履行的外交义务。在欧美、甚至第三世界许多国家,都曾有过先无条件要人、等涉案海外公民回国后再依法追究的先例。与之相比,中国有关部门往往囿于“先问谁有错”的思维定势,仿佛有错的海外公民就不是中国公民,或者不弄清责任就不能提供领事保护,这种过时的思维定势往往令海外领事保护不周到、不及时,也容易让海外公民感到不满和寒心。

海外劳工侵权缺乏预警

  中国如今已是劳务输出大国,在一些国家、尤其发展中国家,中国企业承揽了许多大型项目,雇佣着上百乃至上千的中国劳工,还有的中国籍劳工则根据劳务输出合同,在外国企业工作。这些企业中有不少采用了封闭、半封闭式的管理,语言不通、人地两生,加上层层转包和野蛮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海外劳工成侵权的“重灾区”,而使领馆和驻外机构对于这类现象却缺乏有效预警、监控手段,往往事先毫无察觉,一出事就是大事。

  2006年,法国《世界报》报道称中国纺织工人在罗马尼亚遭资方24小时监控,并被关在工厂里,位于罗马尼亚东部城市巴考的Sonoma-Wear公司有4名中国工人逃离工厂,此事受到罗马尼亚媒体大幅报道。同年,山东省泗水县的曹洪光及其兄弟曹卫星在山东、河北、辽宁非法招聘了约200名劳务人员赴赤几从事建筑和修路等工作,这些劳工没有中方管理人员,侵权事件频发,后被中方解救。

“海外个体户”信息难掌握

  随着中国的逐步开放,以各种方式出国谋生的私人也变得多起来,他们中许多人是“海外个体户”,居住分散,没有“单位”,也很少参加当地侨团,不大到使领馆“串门”,有关机构很难掌握他们的情况、动向,甚至不知道他们的存在,但这些华侨是最虚弱、最需要保护的一群,且同样是极易引发纠纷的一群,在一些不发达国家,甚至可能引发重大事件。如近年来在阿尔及利亚、坦桑尼亚、赞比亚等地,都发生过华侨与当地小商贩群殴、当地有关部门或商会驱逐中国商户等事件,由于信息掌握困难,领事保护的启动往往会缓不应急。

非法出境的“黑人”也应受到保护

  在一些发达国家,生活着不少中国籍“黑人”——偷渡客。他们是非法出境、非法在当地居住,对中国使领馆和当地政府都采取有意回避的态度,以免被发现、遣返。但这些人同样是中国公民,他们的正当权益同样应得到保护。但实际上,一方面“黑人”本身对使领馆有戒惧心态,另一方面,使领馆对这些人情况掌握有限,观念上也难免与正当居留的侨民区“另眼相看”,往往会影响领事保护的效果。能否对这部分特殊侨民给予法律范畴内的领事保护,是对一个国家领事保护能力、乃至文明程度的考验。

相关栏目:『内外互动
10万个中国弃婴,却在美国被宠爱! 2024-04-17 [170]
耶伦的帆布包,美国对华价值观外交的回光返照 2024-04-16 [120]
耶伦访华,美国的价值观外交与中国的皈依者 2024-04-16 [105]
宇宙是现实恐惧的源头 2024-04-16 [79]
激进女权主义之声(8)| 男性真的是男权制度的受害者吗 ?—— 探讨男权反扑的多重面貌 2024-04-16 [65]
150张会动的照片,看一眼就入迷,太绝了! 2024-04-16 [154]
这些美丽大方的弦图居然都是用MATLAB画的? 2024-04-13 [124]
华人第一神话,带头孤立华为,一年揽金4000亿,人民日报这样评 2024-04-14 [86]
游记 | 意大利太美太值得!不过建议先看我这份避坑心得 2024-04-11 [147]
iOS 系统数据太大?教你进行彻底清理 2024-04-11 [137]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Sail Through the Mist - SoCal Innovation Forum 2019(10/5) 游天龙:《唐人街》是如何炼成的:UCLA社会学教授周敏的学术之路 :“为什么海外华人那么爱国,但是让他回国却不愿意?...“ :学术出版巨头Elsevier 彻查433名审稿人“强迫引用”黑幕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