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5年,中国欲将国家综合创新能力世界排名由目前第21位上升至前18位,科技进步贡献率力争达到55%。中国科技部13日发布《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提出上述目标。
《规划》提出,“十二五”科技发展总体目标是: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有力支撑,基本建成功能明确、结构合理、良性互动、运行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
《规划》对未来5年中国科技发展和自主创新的战略任务进行了部署,突出7项重点:
一是加快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二是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是推进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突破,
四是前瞻部署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
五是加强科技创新基地和平台建设,
六是大力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
七是提升科技开放与合作水平。
针对当前科技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规划》从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两方面提出了措施。
一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二是强化科技政策制定和落实,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强化政府对科技创新活动的服务和对科技创新需求的引导,优化全社会创新环境。
将大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科技项目重复设置、成果评价方式单一……这些备受科技界诟病的老大难问题,有望在“十二五”期间得到解决。今后我国将以深化科技计划和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加强科技体制改革的统筹规划和系统推进,在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加强科技宏观管理和统筹协调方面,将强化国家对科技发展的总体部署和宏观管理,完善科技、经济协同推进机制,为创新要素的合理流动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加强财政投入对全社会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引导功能。统筹衔接科技发展战略政策制定、科技计划组织实施和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部门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科技工作会商沟通机制,汇聚各方资源共同解决科技发展重大问题。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科技公共服务。进一步完善专家决策咨询机制和公众参与机制,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在科技计划和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改革方面,国家重点科技计划将进一步突出服务国家目标导向、聚焦重大任务的功能。加强各科技计划围绕创新链、产业链发展的系统部署,优化顶层设计和组织流程,实现资源配置的高效集成和项目、基地、人才的有机结合。财政科技投入进一步加大对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研究和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的支持,加大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力度,处理好稳定性支持与竞争性支持的关系。根据科研活动的规律和特点,加强科研经费的过程监管,改进科研经费使用的绩效评价,提高科研经费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在深化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改革方面,将按照“目标导向、分类实施、客观公正、注重实效”的要求,加强科学技术评价工作的宏观管理、统筹协调和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科学技术评价制度。针对科技计划、机构、人员等不同对象,国家、部门、地方等不同层次,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科技产业化等不同类型科技活动的特点,确定不同的评价指标、内容和标准。坚持科研评价的创新和质量导向,避免频繁考核、过度量化,使科研人员专注于科研活动。继续开展科技成果评价试点工作,推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的标准化评价。发展第三方独立评估制度,指导和支持社会专业评价机构开展科技评价。
进一步完善科技奖励制度,充分发挥科技奖励在引导科技发展方向和创新模式、激励和表彰科技创新人才、促进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积极营造诚信、宽松、和谐的科研学术环境,加强科技人员学术行为规范、职业道德监督和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惩戒。
同时,将创新产学研有机结合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发展和完善产学研有机结合推动自主创新的机制。
未来五年,中国科技是什么样?(金振蓉)
创新能力世界排名上升三位
从目前的国家综合创新能力世界排名第21位上升至前18位,科技进步贡献率力争达到55%。国家综合创新能力世界排名,是根据国际已有的排名指数,结合我国具体情况而确定的。在这一总目标下,未来五年,我国的研发投入将大幅提高。全社会研发经费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将由目前的1.75%提高到2.2%。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投入持续增加,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明显提升,科技创新投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展。
在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方面,要实现科学和技术重点领域的重大突破。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次数要由目前的世界前八位,进入到世界前五位。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由目前的1.7件上升到3.3件,研发人员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12件/百人年。
科技与经济结合将更加紧密。产业技术创新明显加强,经济增长的科技储量明显提高。全国技术市场合同交易总额由目前的3906亿元,提高到8000亿元,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8%。
大力培育7个领域新兴产业
国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把突破一批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作为科技发展的优先任务。提出在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域,集中优势力量进行攻关,为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奠定坚实基础。
在半导体照明方面,2015年要使半导体照明占据国内通用照明市场30%以上份额,产值预期达到5000亿元,推动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进入世界前三强。
在国家宽带网建设方面,以提供100兆入户宽带接入为目标,重点突破网络技术体制、网络节点装备和融合业务体系等关键技术,开发适合三网融合要求的集成电路、软件、关键元器件等基础产品,双向数字电视终端和宽带网络设备产品。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和光纤无线融合的宽带接入环境与示范工程,构建国际领先的新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在生物产业技术领域,重点突破药物创制、新型疫苗、抗体药物及规模化制备、疾病早期诊断等关键技术和生产工艺,获得40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药物产品,获得关键专利700—800项,形成关键生产工艺及相关标准100项,建设抗体、疫苗、诊断试剂等新型生物医药开发及产业化基地30—40个,培育10个龙头企业。
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领域,要形成我国高速列车智能化安全技术装备和车型系列,预期“十二五”高速列车产业总产值将超过3000亿元。
在新能源领域,将重点发展5兆瓦以上风电机组整机及关键部件设计、陆上大型风电场和海上风电场设计和运营、核心装备部件制造、并网、电网调度和运维管理等关键技术,积极推进100兆瓦级海上示范风场、1000兆瓦级陆上示范风场建设,推动风力发电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到2015年,要突破23个重点技术方向,在30个以上城市进行规模化示范推广,5个以上城市进行新型商业化模式试点应用,电动汽车保有量达100万辆,产值预期超过1000亿元。
2.5万高层次人才和2000名左右领军人才
国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把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摆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以造就规模宏大的人才队伍为目标,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规划坚持以高端人才为引领,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组织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深入推进“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百人计划”等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重点培养和引进各类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2.5万人以上。推动建立60个左右科学家工作室、300个左右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和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凝聚一批世界一流科学家。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我国产业发展需求,重点支持和培养2000名左右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