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孙涤教授专栏:《买楼和通胀赛跑》——市场的青铜法则系列之十七
作者:孙涤 | 2011/7/15 14:44:46 | 浏览:2609 | 评论:0

  前两期里,我们从出清存货要用多长时间的角度来讨论美国的楼市,把房屋看做一种消费品,会按一般的供求规律行事。房地产不是常被称为“真实的”实业(real estate)吗?但房地产的性质相当独特:(1)对经济的影响复杂得多; (2) 常常是房价越贵大众越买,追涨杀跌超过股市。

  目前的美国经济就连制造业(甚至汽车制造)都在好转,但整体的回复仍然步履艰难,前景堪忧。一个重要原因,是房地产过去供求的严重失衡至今还是个重轭。在美国住房的总价值超过了其他任何门类的财富,几乎是居第二位的退休基金价值的两倍,相当于GDP的160%(2006年)。它疲软地趴在市场上就像一枚沉重的砝码,牵累着经济天平回摆不过来。

  越贵越有人乐意追捧,不能不使人感到房地产其实特别的“不真实”(unreal)。比《“居者有其屋”的需求复杂得多,购房者所追求的往往不在房屋的“居”的功能,而在它社会阶层的识别功能。相当程度上房屋是一种“地位商品”,就像我在“市场的青铜法则系列”里屡屡提到的。据说眼下国内的适婚男士压力特重,如果没有能力置房的话,娶妻大有困扰,就像无巢族,连麻雀都不会飞来。房屋作为社会地位象征的价值观弥漫,对经济造成了很大的扭曲。我的一个老朋友,哥伦比亚大学的经济学教授,上海人魏尚进甚至非常认真地判定,为了准备给儿子买房以便娶妻,是中国居民目前储蓄率超高的一个主要原因,连带影响了出口、消费、汇率扭曲等种种后果。那么只有独养女儿的家庭储蓄率为什么也不低呢?难道是为了买房招赘吗?

  我在以前讨论楼市时,曾有“财富不论在哪行哪业产生,就像涓涓细流归于大海一样,最终流入房产”的评述。其中一个依据,就是一般民众是以房产来标识自己的市场成就的。这里有两个我讲课时常用的小例子,可以帮助理解。1995年我去新加坡开会,住在一位任教于国立大学的朋友家里。因为他是教授,用国家提供的“组屋”有五间卧室,租金极为低廉,我住的相当惬意;3年后我又访问新加坡大学,但这位朋友已搬离“组屋”,住进了自己买的联体别墅,不过两个狭窄的卧室,却花了他(和银行按揭的)200万新元。然而他非常自豪,放弃便宜的组屋不买也不续租,他终于能更上层楼了。为了我借住,他慷慨地命孩子挤到他和太太的卧室里。我心里颇有打扰的歉疚,第二天就托词搬到酒店去住了。但这位朋友很质朴,看来绝不是贪图奢华之徒。另一个小故事兴许能做些补充说明。有一次我应一个香港学生的要求替他写求职的推荐信,她刚在港大商科毕业。我发觉她的通讯地址是借用同学的,随便问了一下原因;她解释说,同学家住在港岛的高尚地段,公司录用的机会将大大增加。当你住在香港的那个区域,不但揭示出你的家世和阶层,而且能裁判你的能力,甚至预兆了你的品格,“居”之为用大兮,世人可轻乎哉!

  因此以拥有和租用房屋的费用,即售租比来衡量的话,国内一线城市早已超过360个月,上海北京深圳的的平均水平当在40年甚至50年以上。在成本差别这样悬殊的市面,人们购房的热忱还是有增无减,姑娘还要逼小伙拿出房子否则没有结婚诚意,除了“地位”功能,背后一定还有原因。那就是房地产投资有能力跑赢通货膨胀。

  对抗不可避免的通货膨胀趋势是一场马拉松,有可能胜出的实在不多。美元在不断走软:自去年6月至今美元下跌了17.3%。(又如,2005年11月至2008年4月曾下跌了22.6%,2002年2月至2004年底曾下跌了33%,而1985年3月至1987年底则下跌了4.9%。)一般认为,对付全球经济这个至关重要的趋势有几种对策,买其他币种,买商品期货、买黄金;买股票;和买房产——投资到“真实的实业”。而其中能打持久战的阵地,还只有股市和楼市。

  其中的道理可能会很深入,但要有浅出的理解也并不难,让我们用几个小故事来举证。笔者1981年底留学美国,当时在上海财大读国际金融的硕士班。自费留学,国家恩准换得25块美金,按当年的官定汇率1:1.72,花了我43元人民币。但是由香港飞美国的单程机票大约1100美元,相当于人民币1900元,港币4500元(当时1块港币相当4毛2分人民币)。机票对我每月39元的硕士助学金来说是个“天文数字”,就是不吃不喝也得积4年多。靠在香港工作的舅舅慷慨赞助,我才得以成行。对于舅舅的恩情我会终身不忘,但若是向银行借了这笔机票钱,到今天得还多少人民币,才算是“双赢”呢?这个小例子对人们理解通货膨胀是活生生的。据公允计算认为,30年前的1块钱约值现在的8块3毛3,缩水了有88%。但现实中我们的感觉,那时的一元钱要强过眼下的一百元。当时一个家庭要能积蓄1000元,非得全家胼手胝足5年以上不能做到,难度甚至超过现在积蓄100万元,即1000元的1000倍。当年上海的一名大学毕业生月薪68元,可是10年后很少有超过80元的;现在工作了10年的大学生月收入是多少?至少100倍吧。


  那么,对于当时舅舅资助的机票钱1900元人民币,今天的我应该怎样来回报呢?还1900元?可能还不够吃一顿晚餐;还一张单程赴美机票?值不了5000元;还通货膨胀调整后的15833元人民币,就像金融分析里常做的“可比的分析”那样?至多顶我半个月的工资,同当时我的劳动价值相比,又是百倍的差异!

相关文章:『孙涤“市场的青铜法则系列”
『学人动向』 孙涤教授专栏:《资金流向哪个城市》——市场的青铜法则系列之廿 2011-09-01 [2404]
『学人动向』 孙涤教授专栏:《楼市万变不离人口变化》——市场的青铜法则系列之十九 2011-08-22 [2567]
『学人动向』 孙涤教授专栏:《地域、地段、地点》——市场的青铜法则系列之十八 2011-08-09 [2042]
『学人动向』 孙涤教授专栏:《美国房市在“假摔”吗?》——市场的青铜法则系列之十六 2011-06-30 [2368]
『学人动向』 孙涤教授专栏:《美国的房市最近怎么了?》— 市场的青铜法则系列之十五 2011-06-25 [3054]
『学人动向』 孙涤教授专栏:《钻石和五斗米》——市场的青铜法则系列之十四 2011-01-28 [2287]
『学人动向』 孙涤教授专栏:《我交易,故我在》—— 市场的青铜法则系列之十三 2011-01-18 [2366]
『学人动向』 孙涤教授专栏:《万类霜天竞市场》——市场的青铜法则系列之十二 2010-12-11 [2313]
『学人动向』 孙涤教授专栏:《章鱼保罗和巴菲特》——市场青铜法则系列之十一 2010-12-05 [2191]
『学人动向』 孙涤教授专栏:《投机乎?投资乎?》— 市场青铜法则系列之十 2010-11-01 [2125]
更多相关文章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普林斯顿教授“辛辣”点评中国学生:一个普遍的「坏习惯」阻碍了他们的长远发展 2024-11-16 [349]
朱民:中国经济将面临巨大的结构性变化! 2024-11-06 [731]
巫宁坤:活下去,并且“在日暮时燃烧咆哮” 2024-11-04 [755]
周其仁:中国经济高位下行的根本原因 2024-11-03 [779]
张维迎:让我最痛心的是社会变得如此虚伪,如此假话连篇 2024-10-31 [877]
达龙·阿西莫格鲁:制度视角下的中国未来经济增长 2024-10-31 [844]
钱满素:献身精神本身不足以成为一种美德 2024-10-31 [837]
战争琐思录(一):关于诺娃 2024-10-31 [836]
​“中产阶级气质”批判——关于当代中国知识者精神状态的一份札记 2024-10-27 [991]
后生可畏!这位华裔才俊掌控着全球顶尖公司AI模型训练! 2024-10-21 [1084]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摄影师苏唐诗与寂寞百年的故宫对话6年,3万张照片美伦美奂 :大数据分析图解:2019中国企业500强 张梦然:英国惠康桑格研究所:人体内的微生物与出生方式有关 :美众议院将调查华裔部长赵小兰“利用职权为家族谋利“ :UCLA CCS 2019 Fall Quarter Lecture Series Overview 谭晶晶:美国科技界高度关注中国科技创新进展 :推荐:2019年底前中国高校重要学术论坛(10月 - 12 月) :黄奇帆:今后10年,中国经济将发生5个历史性变化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