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前,為感念鄭成功的貢獻,原臺灣省立工學院更名為成功大學,這使得成大與金門,與閩南文化產生了一種密不可分的連結。)
出生在印度,自幼生長在新加坡,長大赴美國深造,集世界文化於一身的成功大學資深執行副校長兼代研發長馮達旋,23日在「2009閩南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以「閩南文化與我-從我到成大說起」為題發表專題演講。他以自己是廣東血統卻生活在閩南生活圈,長期受到閩南文化薰陶的經驗指出,閩南人移民南洋之後,對南洋的經濟、教育、文化造成巨大的影響,現今的閩南文化已經是世界文化非常重要的一環。馮達旋副校長的觀點引起在場學者廣泛的共鳴。
成功大學資深執行副校長兼代研發長馮達旋指出,今日的金門就像一個有三隻腳的經濟之椅,瀰漫著一千年來儒學研究深遠文化傳統的氛圍。這三隻腳分別是中國大陸、台灣和東南亞。因為假如某種歷史因素,金門成為中國大陸的一部份,那現在台灣和東南亞之間就不會有深遠的感情聯繫,而台灣海峽兩岸之間的情況也會大為不同。金門將成為「金廈南洋大生活圈」的中心,並對此區的高等教育機構提供無限的良機。
他也指出,在福建泉州、漳州、廈門之外,金門與台南兩地都是閩南文化的重鎮,同樣具有豐富的閩南文化資產。三百五十餘年前,鄭成功以金門廈門為基地,從金門出征,在台南登陸,驅逐了荷蘭人,收復了臺灣。五十年前,為感念鄭成功的貢獻,原臺灣省立工學院更名為成功大學,這使得成大與金門,與閩南文化產生了一種密不可分的連結。
再者,成大資深執行副校長馮達旋把金門島將近1,000年的歷史分成四段主要時期補充說明。他說,第一段時期我稱為以朱熹為核心的「古代閩南文化」。朱熹來到金門並且讓金門由過去到現在都是儒學研究的中心之一。
第二段時期稱為以鄭成功(1624-1662)為核心的「近代閩南文化」。鄭成功將軍的基地在金門和廈門一帶,現在被稱為「金廈」,當時他在金廈指揮海軍。1687年,金門建立浯江書院以尊崇朱熹。很巧!牛頓爵士也是在1687年出版他不朽的數學論文【數學原理】。
第三個時期稱為「現代閩南文化」,由19世紀後半期直到20世紀。在19世紀後期,也就是清末,閩南人的生活十分艱難,因此許多人移民到東南亞尋求更好的生活。現在,有許多華僑雖然已成為居住國家忠誠的公民,但仍然和祖先的故鄉金門保持很深的感情聯繫。
第四段時期是從1949年開始,此時期中國大陸和台灣之間錯綜複雜又不斷演變的關係,目前仍是全世界最令人迷惑的癥結。尼克森和甘迺迪之間的辯論是這段時期的一個片段。最近,哈佛大學的Michael Szonyi教授以【冷戰之島】(Cold War Island)為書名寫了一本關於金門的書,對金門做了饒富趣味而完整的歷史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