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国 科 技 通 讯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第624期 2011年7月10日
财政部、科技部启动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工作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2011年7月4日,财政部、科技部决定设立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以下简称转化基金),并联合印发了《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
转化基金由中央财政设立,按照引导性、间接性、非营利性和市场化原则,通过设立创业投资子基金、贷款风险补偿和绩效奖励等支持方式,引导和带动金融资本、民间资本和地方政府共同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投入,创新支持机制和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部、财政部将建立国家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搭建集中统一的科技成果信息管理和服务平台,为与转化基金合作的创业投资机构、银行以及社会各界的参与者提供服务。
我国2015年将建成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近日印发《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按照规划,到2015年,我国将建成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和信息化测绘体系。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王春峰介绍,为实现这些目标,我国将规划实施若干重大测绘地理信息工程,主要包括:地理国情监测工程、现代化测绘基准体系基础设施建设二期工程、边疆建设测绘保障工程、海岛(礁)测绘二期工程、全球测图和极地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网络化服务系统建设工程、现代化测绘技术装备及应急测绘保障能力建设工程、海洋测绘保障服务基地建设工程等。
王春峰表示,“十二五”期间将在全国全面推进数字城市建设,力争完成全部333个地级市和部分有条件的县级市的数字城市建设。已完成数字城市建设的城市,一方面要加快数字城市数据更新速度,逐步实现数字城市的横向互联以及与省、国家的上下贯通,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强化应用推广,广泛建立业务应用系统,使数字城市在服务政府管理决策和百姓生活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万钢部长会见德国客人
2011年6月20日,万钢部长会见了来访的新任德国拜耳集团全球董事会主席戴克斯(Marijn Dekkers)一行。万部长介绍了“十二五”科技规划中新材料、新医药领域的相关内容,表示乐见拜耳在京沪分别成立医药保健和材料科技的全球研发中心,并将相关业务总部迁至中国,支持拜耳与中国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科研与学术交流,尤其鼓励对青年人才的培养。戴克斯博士介绍了拜耳集团近年来的发展战略,重点介绍了中国市场的发展情况,表达了加强在华研发活动的决心。双方均表示今后将进一步加强中德在生物医药、材料科技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获批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Reocmbinant Human Prourokinase for Injection)的新药上市申请。该药简称 pro-UK,临床用于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由天津天士力集团旗下的上海天士力药业有限公司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共同研制成功。该药历经了几十年严谨细致的开发,在安全性、有效性以及药品产业化质量可控等方面均获得了详实准确的数据,并且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系我国科研人员经过自主创新获得的成果,也是我国近年批准的唯一一个治疗用生物制品Ⅰ类新药。
我国科学家绘制出毛白杨基因组序列框架图
北京林业大学的科研人员选用百年古树作为测序的样本,利用最新的全基因组鸟枪法测序和拼接策略,绘制完成了毛白杨的基因组序列图谱。据介绍,科研人员完成的毛白杨基因组大小约为6亿个碱基对,重叠群的平均长度为39.7Kb,达到了框架图标准。基因组常染色质区覆盖度达到90%以上,基因区覆盖度达到95%以上,单碱基的错误率达到一万分之一以内。
据悉,科研人员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基因组序列图谱,构建物理图谱和高密度连锁图谱,实现基因组序列图谱与物理图谱、连锁图谱的整合,绘制出毛白杨基因组精细图谱,以保证基因组序列组装和基因注释的准确性。
新型手机通讯录软件支持即时通信和社交服务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最近研发新型手机通讯录软件,实现电信服务、即时通信服务、社会性网络服务和个人信息管理服务的有机融合。
据了解,利用该手机通讯录,用户既可以发短信、打电话,也可以即时聊天和使用社交服务,实现了“以用户为中心”融合服务的提供。比如,该系统通过移动通讯录软件在线化和社交化,实现手机通讯录中联系人信息的自动更新和维护功能,从而使人们不用再为换手机号码后群发短信通知其他好友而发愁,每个人只需维护自己的信息,其他联系人信息系统会自动更新和维护。
同时,该系统实现电信服务、即时通信服务、社交网络服务和个人信息管理的无缝集成,用户以后不用为了使用各种服务而启动不同应用程序和登录不同网站,为用户提供了融合通信的智慧服务模式。另外,实现了用户个人信息与具体手机相分离;具有丢失手机中个人信息的自动销毁功能和手机黑白名单等功能。
森林草原主要植物花粉形态研究获突破
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教授宛涛主持承担的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内蒙古森林草原主要植物花粉形态”研究近日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
从2008年4月开始,宛涛及其课题组累计行程约4万公里,采集植物标本200余份。研究团队首先对有研究价值的40余种植物标本的花粉形态,特别是对蒿属、云杉属及森林草原野生观赏植物,进行了深入和系统的研究。该研究目前在国内外尚属无人涉足的研究方向。同时,在研究过程中,宛涛首创了活体采集花粉样品并将其与电镜载物台直接对接的采样方法,避免了因在蜡叶标本上采集花粉样本传统方法所造成的花粉混杂问题。
该研究成果为内蒙古森林草原植物区系、植物生殖生物学、生物生态学及生物多样性等学术研究和植物资源的保育及合理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孢粉学依据。
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启航
图为“向阳红09”试验母船上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
7月1日,搭载“蛟龙号”的“向阳红09”试验母船从江阴启航,奔赴东太平洋执行为期47天的海上试验任务。今年5000米级海上试验选择在东北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进行。本次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承载1名潜航员和2名科学家,将在5000左右深度超常环境下进行资源勘查、科学考察和其它深海特定作业。当下潜能力达到5000米深度后,可使中国深海活动能力覆盖世界70%以上的洋底。
根据“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技术改进和海试实施方案,“蛟龙号”将开展海底照相、摄像、海底地形地貌测量、海洋环境参数测量、海底定点取样等作业试验与应用,全面考核其在5000米水深的设计功能和性能,进一步锻炼和培养中国载人深潜技术能力,为下一步开展设计深度指标的试验和应用奠定基础。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成立
7月7日,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该中心将负责组织开展国家空间科学发展规划研究,负责组织空间科学卫星项目的预先研究和立项综合论证,负责空间科学卫星工程的管理、组织实施,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负责空间科学卫星在轨运行管理和数据管理。不仅如此,该中心还将协助首席科学家组织空间科学卫星的数据分析,协助组织科学产出评估,开展空间科学及相关应用领域的创新性科学与技术研究工作。
我国荒漠生态系统服务将进入量化新阶段
近日从国家林业局获悉,我国已初步建立起针对荒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质量监测与评估指标。这标志着我国荒漠生态系统服务将进入量化新阶段。
自2010年起,中国林科院、中科院和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重点开展了对荒漠生态系统服务监测和评估方法的研究项目。目前我国林业科学家已完成了针对该项目的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保育、文化游憩等重点内容的方案设计,以及有关资料和数据的收集。
该项目不仅将评估荒漠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和潜力,还将进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荒漠地区水文调控、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保育等方面的研究。项目组专家表示,其目的在于为干旱地区的生态补偿机制、经济发展规划和自然资源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目前科研人员在已完成的研究内容的基础之上,正在构建荒漠生态系统基础数据库、遥感反演与地面观测数据相结合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模型。预计项目将于2012年底完工。
新疆科考新发现
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新疆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等单位专家组成考察组6月对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进行第二次科学考察,并取得新发现。
一是数量骤减的藏羚羊种群正在恢复之中,分布区也在扩大,大部分地区都见到数量可观的雄性藏羚羊,预计数量大于历年;二是保护区东部藏野驴、野牦牛种群数量增长,且在西部多年无分布区域发现踪迹,分布范围大于历年;三是在中部阿其克湖北岸的高原羌塘区发现三趾跳鼠,此前只在保护区之外的蒙新区采集过其标本;四是进一步证实保护区东部地区有鱼类分布;五是采集到成体狗獾标本,正式确定该物种在保护区的分布。
中国海洋监测队完成西太平洋放射性监测任务
由国家海洋局组织开展的西太平洋海洋环境放射性监测第一航次“南锋”号7月4日抵达厦门,顺利完成监测任务,初步掌握了日本福岛核事故对西太平洋可能造成影响的第一手数据。此次工作结束后,我国海洋科研人员将立即对各监测样品进行分析测试,尽快拿出科学监测数据,分析评估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是否对邻近大洋及我国管辖海域造成影响。
据了解,此次西太平洋海洋环境放射性监测航程约5000海里。监测人员在25.2万平方公里公海作业,历时18天,日夜不停地连续监测,比预订时间提前12天完成了所有监测站位的样品采集与现场监测。
本次西太平洋海洋环境放射性监测于6月16日在厦门起航,是由国家海洋局组织,以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牵头,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东海分局和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等单位共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