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的定义和框架应该从技术与服务的双重层面来认识。从技术层面上讲,云计算是数据处理的可视性,灵活性,虚拟化,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整合。从服务规模上讲,云计算应形成并融合各种动态计算规模与环境,如私有云,社区云,公共云和混合云。从服务功效层面云计算应能向用户提供三种层面的IT 服务:应用服务(SaaS),平台服务(PaaS),和架构服务(IaaS)。云计算在常规的数据中心的基础上,通过超管器(Hipervisor)可以使每一个虚拟机(如VSphere)在一个虚拟集群中整合64个节点,也就是4096个CPU内核的计算能力,并且内存支持可以达到了64 兆兆级(TB),传输出入(I/O)吞吐量也可以达到惊人的每秒6百万个。虚拟集群之间通过高速网络还可以多向整合,这样就形成强大的动态计算云。
云计算会使产业客户的发展规模和生产效率成倍地增长。比如,Ebay(易趣网)在使用了Vmware(威睿)的虚拟化技术之后,通过云计算架构,使得其IT设备的性能达到了原来的3倍,也就是说在不更新任何设备的情况下,易趣网可以承载相当于原先日常流量3倍的业务增长。还有,美国微软公司的Bing(必应) 互联网检索架构,就通过云计算进行250,000多台服务器聚合与联网来执行其约150 PB级(千兆兆)的海量数据的日常处理任务。
在现代社会里,海量数据的控制与执行方案越来越常见。例如,世界金融走势从宏观到微观的分析和预测,国家大区域中气候的检测和预报,以及城市密集区域多种交通模式的综合智能管理,等等,都涉及海量数据的控制,执行和运算,是单机计算终端或独立应用系统所不能完成的,因为海量数据的运算通常要采用超级计算机才能实现。云计算就集合了超级计算机的功能,由成百数千甚至更多的处理器(服务器)组成、不仅能计算普通PC机和服务器所不能完成的大型复杂课题,还把这种计算资源合理地分配给大小客户终端。
对于中小企业,云计算特有的计算缩放能力将IT服务变成一种可以按需分配的资源。云计算能力及数据处理能力的资源化使中小企业不必顾虑复杂的IT技术难题,而是巧妙利用云计算所能提供的最经济的IT资源,最大程度地扩展业务规模和服务深度。只要你有超越他人的业务模型,你可以通过云计算在任何时候扩展IT资源需求,迅速达到你所期望的业务规模和竞争优势。
人们不仅会问,互联网现在不也是很先进吗,为什么还要实施云计算?云计算是一种IT模式更新,目前IT产业已经不能高效地,持续性地支持各行各业对IT的技术需求,这是因为IT技术所造成的应用与管理上的高成本和技术升级上的快速淘汰因素。当代互联网由数据中心或计算中心提供的服务均是靠各种互联的独立服务器来支持。任何一个服务器,无论其功能是服务于应用,传输,储存,数据库,或备份,其故障的排除都是在硬件服务器基础上实施的。一个数据中心或服务网站,有数以千计的硬件,一个出问题,就会造成业务的停滞或经济损失。为了避免停机或业务中断,数据中心就要大量采用计算冗余和备份,造成资源重复设置和浪费。
而云计算的核心是虚拟软主机机制。当其利用安全的,冗余的虚拟机制掌控数以千计的服务器,并形成一种流动管理机制,其中任何一个服务器节点上的故障或停滞不至于影响服务的流动,而且虚拟机制的高效的可视性和智能化可以迅速发现和排除故障,节约维护成本。这就对当代IT产业产生划时代的进步,同样是那些服务功能,无论是在应用,传输,储存,数据库,或备份,都可以通过智能检测和自动化处理来实现故障的排除。由于各种服务功能不再固定于硬件服务器,故障可以在瞬间排除,而业务的流动得以保证进行。总之,云计算的虚拟化和流动性保证业务不再因为某一硬件故障而停滞或造成损失。
云计算的绿色IT作用也非常明显。美国当今的数据中心总和,且不说其巨大的基础设施和人力配置,单单是用电就需要45座核电站来支持。如果再加上各个行业的用户单机终端,美国IT总耗电量恐怕需要100座核电站来支持。如果换代升级为云计算,支持同样的IT规模立刻就可以使总耗电量减半。在地球能源越来越紧缺的今天,仅仅在节约绿色能源方面,就会使每一个人为保护绿色地球多作一份贡献。
云计算可以支持用户的多种选择。任何x86服务器、x86硬件、任何操作系统(包括windows、Linux、OS等等),通过云计算都可以整合,都可以获得虚拟和支持,而且基于这些平台的应用软件也都可以快速虚拟,入云,并得到必要的支持。当今IT产业,每一个IT部门的维护运作就耗掉其IT资金成本的70%,使IT 部门难以剩余足够资金进行新技术的开发。仅仅是用户端软件和硬件的版式升级,给用户的负担都使其难以持续。例如,刚刚给儿子买好了iPad, iPad 2 的升级版就使他落伍。如果进入云计算,那就根本不存在硬件的升级问题,无论您用任何机型,不但不需要升级,就连海量数据的超算,也同样可以通过您前端的指令到云数据中心去执行。
威睿公司中国研发中心总经理李严冰博士,曾形象地将云计算描述成一个“三国版”的计算模式的演进—也就是从单机到主机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天下大势 。依我看,云计算的划时代意义,不仅仅是李博士的的“三国版” 计算模式的演进,虽然她形象地揭示了云计算的从硬件单机到虚拟主机的递交环境的演变,而且她的真实意图是要阐述涉及IT架构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以及虚拟化作为云计算技术基础所起到的作用。云计算作为操作系统确实能将这些标准化的硬件计算资源整合成为基于虚拟环境的“软”主机。但这些对企业和个人用户都不重要,云计算的先进性在于其对企业和用户所产生的高效益:即在用户端引发的高效率,实用性,和规模化。
从实用性角度,云计算使企业跨越IT愈加复杂的技术支撑,直接全力投入业务发展。简单说来,云计算通过1+1=3的艰难IT技术跨越,为用户实现了3+3=10的生产力高效发展。使IT技术和功能,就像水电一样,是企业可以消化和控制的资源。从社会广义而言,云计算从技术到资源的进化让社会资源分配从1-1=0的有限资源的个人拥有模式,进步到1-1=1的无限资源的社会共用模式。
从高效益角度,云计算通过灵活地分布资源,直接导致IT 资源的灵活利用和节约。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有7.5 百万个数据中心,而每个数据中心的计算资源平均利用率约在其容量的15%。其服务端的70%的IT资源又用于维护日常的应用操作。这样的效益实在太低。实施云计算后,由于使用效益的提高,中国就可以少建50%的数据中心,直接节约成本将达数百亿元。例如,通过云计算的布局,美国政府计划从2010年2月到2015年底,要削减800个数据中心,直接管理费用节约达50亿美元。中国现在处于计算中心建设的高潮期,每个城市,开发区,或县城都在规划数据中心。仅仅云计算在数据中心上的的紧缩和巩固,就可为国家和城市财政节约大批的开支。
从规模化角度,云计算将实现众多的基于单机服务器的数据中心以及分离系统和方案所难以完成的项目和任务。例如城市智能交通,一个大城市的智能交通管理决策系统需要综合管理数以百计的子系统和数以万计的检测和数据采集终端。如果没有云计算,中国的物联网布局就难以形成规模。不成规模的物联网系统方案就会产生疏漏。最近国内交通事件频发,无论高铁追尾或由卡车超载而引起桥梁垮塌,归根结底是缺乏大型系统方案,导致智能监测,智能控制的技术能力不到位,加上人为的低素质和浮夸因素,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际声誉都造成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中国的大中城市,人口密度大,工作和就业场所集中,交通模式多,加上中国特有的经济调控管理模式,这些先决条件都促成大力发展云计算,物联网和智能科技的有利环境。
云计算作为一种先进技术的模式更新,正在经历着神秘,发烧,和现实的各种解读。笔者认为,中国作为一个世界云计算的追随者,一是应该剥除由于对云计算天真无知而引起的神秘感,抓住机遇与机会。二是要慎思在数据中心建设上的大干快上,遍地开花的发烧行为,以及防止那些利用云计算项目打擦边球,导致误入大量投资高科技房地产的歧途。三是政府在国家层面要率先正确布局节约的,现实的,和实用的云计算IT更新模式以及相关的物联网行业标准,毕竟大范围的数据安全和信息保护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具有重大影响。中国云计算还需要认真研究并确定投入成本和社会效益的静态平衡。从长期和全局观念出发,发展云计算更需要考虑综合布局基于云数据中心的全国高速互联网络。
链接:《中国物联网发展报告(2011)》正式发布(7/31)
中国首部物联网蓝皮书——《中国物联网发展报告(2011)》正式发布。报告分析认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目前我国物联网产业链条的雏形已经基本形成。
报告认为,目前物联网需要的自动控制、信息传感、射频识别等上游技术和产业都已成熟或基本成熟,而下游的应用也已广泛存在。我国物联网产业也呈现电信运营商、高校、科研机构、传感器企业、系统集成、应用软件开发等环节迅速聚合联动之势,我国物联网产业链条已经初步形成,物联网时代即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