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光潜:“潜规则”也是种文化传统
作者:光潜 | 2011/9/15 13:31:58 | 浏览:2037 | 评论:0

  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文章《“潜规则”为何在我国大行其道?》,文章例举了种种在我们生活中存在的潜规则后,归纳说,要剔除潜规则只有用法制手段才行。其实不然。

  这篇文章发表在海外版就是一个错误,给谁看呢?应该发表在国内版才是有的放矢。

  潜规则也是中华文化的“传统”之一。先不要对我的这个观点马上表示反对。翻开《二十四史》或者“野史”看看,或者《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哪一个朝代没有这些潜规则?这些潜规则有哪一样是现在的新专利?充其量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山寨版罢了。

  用法制规制潜规则的主张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在实践中未必可行。

1、以行贿受贿为例

     改革开放之初,法律已经有了行贿、受贿罪;现在,行贿受贿依然大行其道,有恃无恐,高居不下,何也?首先是监督缺位;其次是法治疲软。现在基本上对贪官不再适用死刑立即执行,谁怕呢?死缓,充其量坐十年牢,七搞八弄又是一个自由身。

  法律、道德、党纪、政纪都有三令五申的禁令,这是应该怪法律、道德、党纪、政纪呢?还是应该怪教育、信仰的缺失?

  当下,各级政府面临换届。中央重申严肃“换届纪律”也是为了预防“换届潜规则”:跑官、要官、赖官、突击提拔等。

2、以官商勾结为例

  官商勾结这个词儿不是我的发明,官方文件、高级领导人早有了这个说法的;换一个说法就是“权钱交易”,这个概念法律上也是认可的。

  形象的说法就是你拿钱,我办事。每一个官员都非常清楚的知道有关的党纪、政纪、道德、法律,他就是不听;一旦东窗事发,痛哭流涕,忏悔不已;有些天真的人把他们的忏悔拿来教育老百姓,真是咄咄怪事。没有权的老百姓,谁会送礼啊,张冠李戴嘛!

  记得应该是《儒林外史》中有这样一句话:“钱到关系解,火到猪头烂”!这就是官商之间的潜规则。

3、以演艺圈为例

  “先上床后上戏”就是如今演艺圈里心照不宣的潜规则。打开网络,大小明星的花边新闻每天不绝于眼;爆乳走光目不暇接。在华表奖的颁奖晚会上,有一个明星干脆穿一身可以管中窥豹,一览有遗的新款旗袍招摇参会。后来又敢露敢言的发飚揭露另一个“腕”比她大的明星的“斑斑劣迹”。这些若隐若现,若即若离的事儿都与潜规则有关。

  谁都想演一号A角。个个都是美女,个个都是中戏、北影的高材生,或者“金光大道”的人气王,导演、制片的确也为难;谁上呢?就看你聪明不聪明,愿意不愿意啰。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一号A角都是这样。不过这个比例谁也说不清楚,道不明白是事实。

4、官民之间办事为例

  许多时候,老百姓的许多有关工作、生活、矛盾纠纷、家长里短的事都要找政府有关部门解决或者落实。大到升职、诉讼,小到鸡毛蒜皮的利益。“衙中有人好办事”是一个真理。你信不信它都是真理。此外,还得有一个与之配套的真理,那就是“送礼”。这样一来,也大大的拉动了内需和GDP的增加。整个社会已经钩织成一张猫有猫路,鼠有鼠道的关系网。如果你的手上没有这样一张“护身符”,那真是寸步难行。当然,也有破解“护身符”的秘制单方;这个秘制单方只有一个字——MONEY!其实,这个东西在《红楼梦》里就说得非常清楚了。

  办同样的事,有关系和没有关系,效率效果大不一样。比如:择校费、住院用品使用费(暖水瓶、小便盆)、过路费、场租费、公款吃喝费、公款旅游费、公款报销限额、公车使用权限、消耗性公共资源或者行政开支的使用费、法院的诉讼费减缓、司法救助的批准,一切行政许可的批准、一切行政违法的处罚、司法审判的裁决……

  事实上,所谓潜规则已经大大超过法制可以规制的范围,陷入人与人的厉害关系的泥潭而无可药救了。

  窃以为,贪图便捷或者蝇头小利的潜规则可以暂时不去理会;首先重典、重锤治理干部使用、官商勾结和司法腐败。大的潜规则剔除了,小的潜规则也就会偃旗息鼓、迎刃而解了。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FDA CBER主任Peter Marks博士的辞职信(附:中英文版本) 2025-04-02 [10]
刘瑜:没来的请举手 2025-03-27 [92]
勒内 吉拉尔思想下的 JD 万斯与彼得 蒂尔 2025-03-27 [84]
Raymond Ro:一位上纽商学教授的非典型跨界 2025-03-18 [214]
威尔·杜兰特:文明倒退的七种征兆 2025-03-17 [274]
何清涟:大争之世,坚守理想但要尊重事实 ——回应德国驻新加坡大使方迪娜《坚守国际社会理念》 2025-03-14 [308]
[聚焦]赵晓:从俄乌争论看中国人的主流世界观 2025-03-10 [415]
孙立平:“五大寄生虫”阻碍中国经济发展 2025-03-07 [528]
许小年:经济还要下滑3到5年,将正面抗击三头灰犀牛 2025-03-07 [565]
吴菊生:【川普、泽连斯基及时代变迁】 2025-03-07 [485]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慕波:爬取7万条帖子  看看人们都是怎么吐槽相亲的 :陈文玲: 必须推动中美关系回到正确轨道 Colleen Flaherty 翻译 刘勤:MIT教授发文《美国经济评论》 :生命科学受益于明星科学家们的死亡 :北京和上海金融人的最新鄙视链 :日本政府《氢能利用进度表》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