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千人计划”洋教授柯斯基身份悬疑 被指有造假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千人计划”洋教授柯斯基身份悬疑 被指有造假
来源:中青报 | 2011/9/18 4:26:18 | 浏览:4886 | 评论:0

  Highest Level(最高等级)”,Timothy Kusky(蒂姆·柯斯基)坐在办公桌后,回应《中国青年报》记者对他专业技术职称的质疑。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千人计划”洋教授柯斯基身份悬疑 被指有造假

  随后,这个身材敦实的美国人离开他的座位,打开一个抽屉,在堆得密密匝匝的材料中找出一份圣路易斯大学的宣传册,那上面印有他的头像,他指着头像下的一个词说:“professor”(教授)。

  然而,种种证据表明,以“教授”身份在中国国内获得“长江学者”和“千人计划”等最显著学术头衔的柯斯基,其专业技术职称并不如他所声称的那么可靠。

“终身首席教授”实为副教授

  日前,科学网一篇转载博文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洋教授柯斯基置于舆论漩涡。

  这篇题为《著名地质学家说:“Kusky(千人)的确是骗子”》的博文,直指柯斯基在中国到处招摇撞骗,到处拿课题。

  引人注目的是,作者甚至公布了这位地质学家的身份——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旗。

  这也是洋教授入选千人计划而遭遇学术界实名质疑的第一人。2009年度,柯斯基还成为唯一一位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的洋教授。

  事实上,此前,授权发表这篇博客的博主、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工学院教授嵇少丞对此就多有质疑。

  今年年初,在嵇少丞的博客中,有人留言反映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引进的一位来自美国的洋教授入选“千人计划”,其身份可能造假,这引起了这位地质学教授的关注。

  中国地大(武汉)的网站上显示,2010年5月7日,该校与中组部“千人计划”第三批入选者Timothy Kusky教授举行了签约仪式。

  校方新闻称,Timothy Kusky曾任美国圣路易斯大学自然科学终身首席教授和该大学环境科学研究中心首届主任,是国际上近年来出现的年轻优秀构造地质学家、地质灾害学家。他的研究区遍布全球四大洲(北美、亚、非、澳洲),目前以第一作者在国际高影响力刊物上发表文章百余篇,专著20余部。

  据介绍,2009年9月,柯斯基受聘于中国地质大学教育部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研究中心特聘教授以来,已初步组建起以他为核心的研究团队,研究方向涉及华北和华南寒武基底构造、三峡地区新构造运动等。

  记者还发现,柯斯基在国内其他高校的演讲新闻很多,这些高校给出的简介一般都会提到,他在美国圣路易斯大学的教授职称“相当于中国的长江学者”。

  然而,嵇少丞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称,他在联系了美国圣路易斯大学的地球与大气科学系后,了解到一个让人震惊的信息:柯斯基只是副教授,根本不是像他自己声称的是教授,更不是什么“终身首席教授”。“他是在利用一些人不知道Professor既可以翻译为教授也可以翻译为教员,而故意浑水摸鱼。”

  对此,记者展开了调查,看到在英文资料中,对柯斯基的介绍经常是“the Paul C. Reinert Chair of Natural Sciences at Saint Louis University”,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网站上,柯斯基的履历中也写着“2003年~2009年,P. C. Reinert Endowed Professor of Natural Sciences, Saint Louis University”,这是否意味着柯斯基确实是教授甚至是讲席教授呢?

  教育部公示的2009年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人选名单显示,柯斯基现任职单位为美国圣路易斯大学,现任专业技术职务一栏也填写为“Professor”——在这里明显是指“正教授”,因为以“副教授”身份入选者填写的是“Associate Professor”。

  记者暂时没能看到柯斯基入选“千人计划”的申报材料,但记者了解到,根据“千人计划”的入选条件,引进的人才也必须“在国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担任相当于教授职务的专家学者”。

  然而,令记者疑惑的是,在圣路易斯大学的网站上,有些地方对他的简介却又是“Associate professor(副教授)”。并且载明,2000年~2003年,柯斯基任Assistant Professor(助理教授); 2003年~2009年,任Associate professor(副教授)。

  这显然容易让人糊涂。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the Paul C. Reinert Chair”或“P. C. Reinert Endowed Professor”到底是什么意思?

  嵇少丞认为,“Chair”或“Endowed Professor”,实际上是由私人基金会捐助的以“Paul C. Reinert”命名的教席,不一定是正教授,也可以是副教授或助理教授。“不懂的人,一听说 Chair 就以为是正教授甚至是比正教授还要杰出的‘首席教授’。”

  他认为,柯斯基是在利用一些人不懂英文或者对国外专业技术职称不太了解的弱点,故意误导别人,好像他仅用了三年就从助理教授就升为了正教授,而且,从2003年到2009年都是正教授,而且是“P. C. Reinert首席教授”。“其实,只要对北美大学教授晋升规则了解的人会知道,仅用了三年就从助理教授升到正教授基本是不可能的。”嵇少丞说。


Timothy Kusky(蒂姆·柯斯基)“重大发现”被指有“学术造假之嫌”

  9月14日下午,中国青年报记者来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进行求证。在该校教育部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研究中心办公楼的301房间,记者见到了柯斯基。

  对于对其在美国大学专业技术职称的求证,柯斯基表示,他在圣路易斯大学教职中职位是最高(highest level)的。

  随后,他还专门在抽屉中找出一份美国圣路易斯大学简介,在对其身份介绍的确有着“professor”字样。但对于这份类似中国的招生简章一类的宣传册,他表示,“没有得到校方的允许,不能拍照也不能带走。”

  柯斯基对记者表示,采访需要经学校有关部门同意,“他们同意我就接受采访”。

  随后,柯斯基隔壁办公室一位王姓青年男子走进来,他自称是柯斯基的博士生,打断记者的采访,要求记者找宣传部。他在给该校宣传部副部长的电话中称,“Kusky的本意是不接受媒体采访”。

  在学校宣传部,副部长曹南燕告诉记者,据她了解,柯斯基在美国的确是一位副教授,“千人计划”是以某单位名誉教授的身份申报的。

  记者提出,此前柯斯基针对嵇少丞等人的质疑广发邮件,声称嵇少丞等人的指控不属实,如果想了解事实真相,可以联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人事处查证。

  但曹南燕表示,人事处副处长不愿意接受媒体采访。

  随后,有电话打到曹南燕的办公室。接完电话后,曹南燕称,是柯斯基的夫人王璐打来的电话,“她说柯斯基称不愿接受媒体采访,希望有一个安静的学术环境。”

  9月15日上午,中国青年报记者再次联系曹南燕,她表示无法与该校人事处长取得联系,副处长仍然不愿接受采访。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被同行指控履历造假还只是柯斯基遭遇的第一个麻烦,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旗还实名指控柯斯基有“学术造假之嫌”。

  这源于柯斯基和中国国内地质科研人员2001年在Science(《科学》)上发表的一篇论文,该研究称,在我国冀东有太古宙(25亿年)的蛇绿岩,这一发现一时轰动全球,也是柯斯基学术生涯中被宣传得最多的亮点。

  但是,张旗称,该文章发表后,他和我国一批地质学研究专家专门到该区考察,“发现他们报道的蛇绿岩一点证据也没有,辉绿岩岩墙群其实是堆晶的辉石岩,最荒唐的是他们说的harzburgite tectonite(地幔橄榄岩)其实是角闪石岩和辉石岩。”

  张旗表示,“野外的观察表明,他们的蛇绿岩是100%错了,当时百思不得其解。”

  香港大学的学者也在《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发表文章,将年代定格在3亿年左右,离25亿年差太多。这也否定了太古宙蛇绿岩的猜想。

  张旗在回复中国青年报记者的邮件中称,“我们认为他错了,这个错误不仅是学术水平不够的问题,还有哗众取宠和学术造假之嫌,有欺骗学术界之嫌……这是我的看法,我们之间可以争论,我也可以当面与柯斯基对质。”

 

中国地质大学洋教授被指“学术身份造假”调查  (李江涛、廖君)

近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洋教授蒂姆·柯斯基被指‘学术身份造假’”的消息引起人们关注。事实真相到底如何?柯斯基和学校方面如何回应此事?有关各方如何看待此事?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洋教授被指“学术身份造假”

日前,科学网一篇转载博文直指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洋教授柯斯基以虚假的学术身份招摇撞骗拿课题。此外,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旗、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工学院教授嵇少丞等学者也质疑柯斯基的学术身份问题。

他们指出,多个证据表明,以“教授”身份在中国获得“长江学者”“千人计划”等高级别学术头衔的柯斯基,其专业技术职称只是“副教授”,根本不是他自己声称的“教授”,更不是什么“终身首席教授”。

记者调查了解到,教育部公示的2009年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人选名单显示,柯斯基当时的任职单位为美国圣路易斯大学,其专业技术职务一栏也填写为“Professor”。这里明显是指“正教授”,因为以“副教授”身份入选者填写的是“Associate Professor”。

在2010年11月,柯斯基被湖北省政府授予“湖北特聘专家”的称号。当时报道中称其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曾任美国圣路易斯大学自然科学终身首席教授(Endowed Chair Professor of Geology),是国际上近年来出现的年轻优秀构造地质学家、地质灾害学家,经全球范围内投票当选为国际冈瓦纳研究协会副主席”。在这个称号授予仪式上,柯斯基表示,“‘千人计划’是一个很有创新性的举措,旨在吸引‘海归’回国创业,并且吸引像我一样的外国人来华工作。这个引才计划彰显了中国政府领导具有远见的独特眼光”。

但在美国圣路易斯大学的网站上,对柯斯基的简介却是“Associate professor(副教授)”,网站还标明,2000年至2003年,柯斯基任Assistant Professor(助理教授);2003年至2009年,任Associate professor(副教授)。一份美国圣路易斯大学2009年至2010年年报中这样介绍柯斯基:“Associate Professor of Earth and Atmospheric Sciences”(地球与大气科学系副教授)。
 
校方称:身份问题可能由于翻译不严谨造成

关于外界对柯斯基的各种质疑,记者多次联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采访,均遭到拒绝。学校人事处有关负责人表示,无论是学校还是柯斯基本人,现阶段不愿意也不想再就此事接受采访,对于外界的各种质疑之声,也不作任何回应。

记者试图联系柯斯基的学生和同事,想了解他们眼中柯斯基的教学和科研情况,无一例外地遭到拒绝。

学校人事处称,此前,他们对于柯斯基一事的回应是唯一一次,足以代表学校观点。在这次回应中,人事处有关负责人称,学校在2010年初就已获悉有人质疑柯斯基学术身份造假的情况,并着手对其职务及离开美国大学的原因进行调查。

据记者了解,2010年5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与柯斯基举行签约仪式的一段校内新闻报道中,介绍柯斯基的职务为曾任圣路易斯大学自然科学“终身首席教授”,正是这一说法在后来被广泛质疑。

在此前的回应中,人事处有关负责人表示,“可能是撰稿人将tenured(终身教职)与endowed chair professor(讲席教授)结合在一起翻译而成的,不太严谨”,实际情况应该按照柯斯基本人申报及学校上报的“千人计划”申报文本为准。

“申报材料中,柯斯基如实填写了‘副教授’和‘捐赠教授’两个教师职务。学校也是据此上报的。但我们认为,‘捐赠教授’的称号更能反映圣路易斯大学对他学术水平的认可。”

根据“千人计划”的入选条件,引进的人才必须是“在国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担任相当于教授职务的专家学者”。

对此,人事处负责人表示,除了关注申请者在国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担任的职务外,学校还特别重视申请人的学术水平和能否促进我国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

记者多次要求调阅柯斯基本人申报及学校上报的“千人计划”申报文本,均遭到拒绝。
形形色色“学术造假”何时休?

对于洋教授涉嫌学术身份造假一事,在科研院所和高校工作的多位人士认为,“英雄不问出处”,只要引进的人才真正为国家科研作出了贡献,其最初的职务到底是副教授还是教授并不重要。

但是,有关专家也提出,头衔造假、身份造假也已经成为我国“学术造假”的一个重灾区,虽然学术研究上重能力不重头衔,但是不虚构身份和履历是一个从事学术研究的个人和组织基本的职业素质和道德要求。如果连这点都做不到,为人如此,学术又能好到哪去?

事实上,近几年,不断有类似“洋教授学术身份造假”的事件被曝光,也证明我们一些单位和部门在引进人才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一些部门、科研院所和高校出于政绩的考虑,只注重人才的学术身份,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对其本身学术研究水平的考察。而国外一些人也投其所好,为了成为“高端人才”,在身份和学术成果上有意无意地造假。

对于此事的进展,记者将继续保持关注。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他们正在离开学术界 2024-04-17 [29]
孙立平: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大分岔 2024-04-16 [35]
阿贝尔奖得主阿维·威格德森三年后再获图灵奖!; 丘成桐:我们对基础科学的重视程度仍待提升 2024-04-16 [27]
周文星 | 美国战略界“保台派”的兴起、批判及其未来走向 2024-04-15 [155]
诺奖过来人:学神经科学,为什么要先打好数理基础? 2024-04-13 [122]
刚刚,图灵奖揭晓!史上首位数学和计算机最高奖“双料王”出现了 2024-04-13 [110]
陈先义:官员们怕什么呢?——从“王婆说媒”到“哭包公” 2024-04-14 [116]
邓晓芒:这不是什么“世界一流的大学”,而是“世界一流的衙门” 2024-04-10 [207]
希格斯逝世,他是“上帝粒子”背后的科学巨人 2024-04-10 [150]
海归教授:我国科研人员砍掉90%,对科技发展的影响也微乎其微 2024-04-10 [250]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中澳政府联合出手打击洗钱和逃税漏税 大量中国居民海外账户遭冻结 :摄影师苏唐诗与寂寞百年的故宫对话6年,3万张照片美伦美奂 :大数据分析图解:2019中国企业500强 张梦然:英国惠康桑格研究所:人体内的微生物与出生方式有关 :美众议院将调查华裔部长赵小兰“利用职权为家族谋利“ :UCLA CCS 2019 Fall Quarter Lecture Series Overview 谭晶晶:美国科技界高度关注中国科技创新进展 :推荐:2019年底前中国高校重要学术论坛(10月 - 12 月)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