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經濟復甦緩慢,但華人民眾出國遊興不減,往來太平洋兩岸的班機依舊火熱。專家提醒,旅遊自備信用卡、旅行支票、現金三大支付工具,無論去哪裡都走得通。
近年有人批評華人觀光客說話大聲、隨身攜帶大筆現鈔、購買大量商品,反成歹徒下手目標,招來麻煩。
但是,不帶現金僅攜信用卡也可能出現問題。經常飛台灣、大陸與美國三地的會計師張先生說,海峽兩岸有很多商號不收信用卡只收現金,因此應看目的地而定。先進國家如歐洲、日本等地,都能「一卡走天下」,但台灣、大陸有些地方沒現金真不方便,有時會有無力感。他說,出國前可先打電話給銀行,除告知出國時間,還可瞭解海外旅行刷卡的手續費(Transaction fee),這是按海外消費金額換算成美元後,再按比率徵收的費用。
據IndexCreditCards.com網站公布的消息,Visa、Master卡通常海外手續費的比率約為1%,銀行還會額外徵收其他費用,實際收費比率約3%。因此,該網站的研究總監Justin McHenry提醒,若因商務、觀光經常出國,得注意個人消費金額,長期累積是可觀數字。若偶爾出國旅遊,花2000元購物多繳60元手續費應不損遊興。
不過,海外刷信用卡還不只手續費,另一個需考慮到的是匯率(Exchange Rate)。國家地理雜誌的作家Christopher Elliott說:「跨出國門一切都不一樣,若以非國際跨行的提款機提領現金,花掉的必定超過帳面數字。」
他舉例說,一般信用卡帳單匯率,是以國外商店向信用卡銀行請款日的匯率為準,這對持卡人是項賭注。假設8月23日在歐洲刷100歐元,但商店卻在逢美元貶值的9月3日請款,那消費日折算134.3美元的商品,在請款日可能得付更多,若再加上約3%手續費,該化妝品售價絕對超過100歐元。
因此,專家建議信用卡配現金、旅行支票最保險,一方面店家不收卡可付現,另一方面旅行支票即期匯率可保值,且不簽名即使遺失、被搶也不怕。網路旅遊公司Tourvest資料顯示,依賴信用卡或國際提款卡者出國,平均消費額外還得多付4.5﹪,其中包括轉帳、匯率與手續等費用,相較起來旅行支票較無顧慮。美國運通對旅客建議,如果進行兩周以上的海外旅行,旅行支票比率最好超過60%,其餘以外幣因應小額或緊急需求,再配上信用卡。
去年到歐洲自助旅行的陳先生分享經歷,他說,歐洲許多提款機的密碼僅為四碼,所以出發前建議把提款機的密碼改四碼。此外,無論亞洲或歐洲的提款機均「晶片化」,美國的條碼式信用卡無法讀取,屆時要國際跨行領現金都有問題,民眾必須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