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丹福大學一個研究小組製造出一種另類鑽石,一種可稱為「非結晶的鑽石」(an amorphous diamond);鑽石是結晶的碳物質,而小組製造出來的新的碳物質,硬度與鑽石相同,只是不結晶。
史大研究人員成功製造出一種非結晶的鑽石。圖為帶領研究小組的毛立文教授(左)和小組主要研究員研究生林昱(右)。(取材自史大網站)
那麼,非結晶的鑽石有什麼好處?
小組成員、史大研究生林昱(Yu Lin)解釋說:「有時不結晶的物質會比結晶的物質優勝。」
鑽石因為受過切割,切割破壞了碳物質的硬度,因此除了用來作珠寶,當鑽石用來作其他用途時,作用會減少。
帶領研究小組的史大地質及環境科學助理教授毛立文(Wendy Mao)說,從物質本身的質地來說,鑽石是有限制和有破損的,如果鑽石也變為非結晶物質,同樣可以保持沒有破損的「面面俱硬」狀況。
在保持全面硬度的情況下,本身重量又很輕的「非結晶鑽石」可以有不少用途,例如作為其他物質的切割物,以及作為其他物體的保護物等。
至今為止,其他研究人員也嘗試製造出像鑽石那樣的非結晶碳物質,但沒有成功,身為華裔的毛立文和林昱的小組利用一種高壓設計,製造出這種新物質。他們製造出的新物質,也可以增加厚度,令新物質的用途更廣。
研究小組在即將出版的「物理評論」(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發表一篇研究報告,林昱是報告的主要撰寫人,而毛立文教授則是林昱的導師,也是報告的共同撰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