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UCLA牙醫學院華裔教授王存玉當選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
UCLA牙醫學院華裔教授王存玉當選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
作者:杨磊 | 2011/10/18 5:08:37 | 浏览:3287 | 评论:0

  10月16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王存玉在办公室制定工作计划。美国国家医学院17日公布了新当选的院士名单,王存玉位列其中。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美国国家医学院首次将院士称号授予来自中国大陆的华裔科学家。王存玉主要研究领域为肿瘤细胞死亡的调控和转移、口腔炎症发病机理、口腔炎症的骨伤失、代谢性骨丧失以及口腔干细胞分化的分子调控等。他曾在美国《科学》、英国《自然-医学》等世界一流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大量重量级科研论文,是精通口腔医学和基础医学的少数国际一流学者之一。

UCLA牙醫學院華裔教授王存玉當選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


相关报道:洛杉矶加大华裔科学家当选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

  华裔科学家、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牙医学院口腔生物学与医学系主任王存玉教授当选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这是30余年以来,第一位被授予该称号的来自中国大陆的学者。

UCLA牙醫學院華裔教授王存玉當選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
来自中国的科学家、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牙医学院口腔生物学与医学系主任王存玉教授当选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毛建军 摄

  美国国家医学院于10月17日公布了70位新当选的院士名单,年仅48岁的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牙医学院口腔生物学和医学系主任王存玉榜上有名。

  获此殊荣的王存玉教授在肿瘤细胞耐药、肿瘤转移、口腔炎症发病机理、口腔炎症和代谢性骨丧失方面的研究做出了国际公认的重要贡献,是口腔医学和基础医学领域少数国际一流学者之一。

  王存玉教授上世纪80年代曾在南京医科大学和北京大学学习。1990年,他赴波士顿Forsyth学院做博士后研究,先后在密西根大学、加州大学任教授。其在美国《科学》、英国《自然-医学》等世界一流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大量具有影响的科研论文,在国际上获得多个研究奖项,发表的论文被引用过10000多次。

  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国家工程院、美国国家医学院的院士每年增选一次。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被认为是科学家在医学领域的最高荣誉。


相关报道:王存玉 最想與亡父分享喜悅 (駱舒嫻)

  美國國家醫學院17日宣布新任院士名單,年僅48歲的洛杉磯加大醫學院口腔生物學與醫學系主任王存玉教授獲頒殊榮,成為自1970年代以來,國家醫學院首位來自中國大陸的華裔院士。

  王存玉畢業於南京醫科大學,在北京醫科大學取得博士學位,1990年代初到美國發展,先後在北卡羅萊納大學、密西根大學從事研究教學,目前執教於洛杉磯加大,並在北京大學、上海交大、四川大學、南京醫科大、香港大學等高校擔任客座或名譽教授。

  王存玉的主要研究領域包括腫瘤細胞死亡的調控及轉移、口腔炎症發病機理以及口腔幹細胞分化的分子調控。作為改革開放後向外闖的中國人,王存玉對獲選為院士表示自豪和榮幸。他說,這也是對他研究成果的肯定。

  王存玉說,院士從提名到最終確定,是對候選人在醫學理論研究、公共衛生服務等多方面貢獻的考量,他約在一年前獲得提名,17日收到國家醫學院正式將他選為院士的通知。

  美國國家醫學院每年在醫學、公共衛生等領域有傑出貢獻的人士中選出65名院士、五名新任外籍院士。院士屬終身職,目前共有院士1800餘人,主要負責向美國政府提供諮詢、防治等方面建議,以及從事與全球公共衛生相關的政策與事務。

UCLA牙醫學院華裔教授王存玉當選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 
洛杉磯加大醫學院口腔生物學與醫學系主任王存玉當選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中新社)
美國國家醫學院(Institute of Medicine of the National Academy,IOM)17日公布新任院士名單,年僅48歲的洛杉磯加大醫學院口腔生物學與醫學系主任王存玉教授獲頒殊榮,成為自1970年代以來,國家醫學院首位來自中國大陸的華裔院士。王存玉在位於洛加大健康科學中心的辦公室接受了本報專訪。

首位來自中國華裔院士

1980年,原籍江蘇省興化市的王存玉報考南京醫科大學口腔學專業,由於當時口腔醫學在中國大陸尚未形成熱門領域,王存玉的專業被外人認為「有什麼可學的,不就是32顆牙齒,一個月就學完了」。1985年,王存玉從南京醫科大學取得學士學位,並進入北京醫科大學(現北京大學醫學部)。1989年取得臨床醫學博士學位後,留在北醫附屬口腔醫院工作一年。1990年,受北京高校學生出國潮流的影響,下了出國的決心,他沒有申請在美國大學攻讀學位,而是先到位於東岸城市波士頓的Forsyth研究院做博士後研究。

進入美國科研領域,讓王存玉感受到尤其巨大的壓力。「雖然已經在國內讀了博,但當時國內對博士生缺乏嚴格的研究方法訓練,(到了美國)剛開始這個也不會,那個也不會,覺得比較尷尬,雖然老闆事先知道,但自己的科研壓力就很大。平時(實驗室)技術員教任何東西,只有趕緊死記硬背下來」。半年後,王存玉的太太也來到美國團聚,不久大兒子出生了。王存玉這份博士後研究,一做就是將近五年。

先博後、再讀博 人生轉折

博士後研究經歷讓王存玉感到,需要進一步夯實生物學理論基礎。1990年代中期,他考入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Chapel Hill)分校,主修當時熱門的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學,開始攻讀人生當中的第二個博士學位。同期博士生絕大多數是20多歲的年輕人,32歲「高齡」的王存玉自然而然成為班上的「老大哥」,相比與許多同時代來美的中國留學生走的「讀博—博後」路子,王存玉「先博後、再讀博」頗顯「非典型」性,而他形容自己這段經歷是走過的「一些彎路」,但是感到這是一個重要的人生轉折點。

年齡因素讓王存玉格外感到盡快完成學業的緊迫感,「那時候剛進去非常興奮,進去後卻很痛苦,希望快點畢業」。念書期間,他每天要花十三、四小時上課、實驗室、閱讀科研文獻和完成住院醫實習,一周七天忙得團團轉,周末幾乎都在實驗室度過。王存玉用諸葛亮的名言「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自勉,戒急戒躁,穩中求進。研究取得突破性成果,經過三年苦讀,終於取得別人需要花四、五年才能獲得的博士學位,臨近畢業時,小兒子也出世了。

王存玉在北卡繼續從事了一年的研究。1999年,他在沒有經過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的情況下,獲得密西根大學(Ann Arbor)直接聘為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到2007年受聘於洛加大時,他已經是密大的講席教授。王存玉形容密西根大學所在地「安靜、漂亮,是一個非常適合做學問的地方,非常喜歡冬天早晨在冰雪世界中散步的時光」。密大與洛加大在科研環境上不相伯仲,令他懷念。王存玉透露,南加州怡人的氣候,是吸引他舉家搬來洛杉磯的主要因素。

如今王存玉除了在洛加大,還在四川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大、南京醫科大、香港大學等高校擔任客座或名譽教授,中國醫學生給他留下「非常優秀、非常聰明」的良好印象。

專攻腫瘤細胞死亡調控

收到獲選為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的通知,王存玉「第一時間想把這個消息告訴父親」——但老人家因罹患食道癌,去年已逝世。

王存玉的主要研究領域包括腫瘤細胞死亡調控及轉移、口腔炎症發病機理以及口腔幹細胞分化的分子調控,但父親卻仍然被癌症奪走了生命,這令王存玉引以為憾。

當初選擇就讀南京醫科大,王存玉說,那是「隨手偶爾、覺得好玩」之下填報的志願,但恰是這樣一個機緣巧合的選擇,實現了父親未能實現的夢想。「父親以前想過學醫,但後來因家庭、社會環境各種原因,最後沒有學成,直到我上了大學,才在聊天時無意中提起,但他從來也沒有叫我報醫學院」。

王存玉表示,從南京醫科大到北醫,再到Forsyth研究院、北卡大學、密西根大學,以及現在的洛杉磯加大,每個人生階段都有對他助益良多、令他銘感於心的師友。但對他20多年學術之路影響最深的人,仍是父親。父親性格中善良正直、堅韌樂觀的一面,深深影響了王存玉對科研、對人生的態度。

研究之餘 愛登山賞字畫

即將跨入知天命年紀的王存玉,如今仍然保持每天工作至少十一、二小時,但現在他基本把每周工作天數控制在六天,留一天給自己和家人,攜友登山、欣賞字畫或是看好萊塢動作大片,「40歲以後,漸漸地讓自己腳步放緩下來」。

王存玉家住蓋蒂博物館附近,到周末閒暇時,便會約上朋友一起從住家步行兩小時,走到蓋蒂博物館,一邊沿途欣賞風景。

王存玉欣賞中國字畫,自己「不會寫、不會畫」,但是「喜歡看、喜歡收藏」。他最推崇的書畫家是原籍興化、同屬「揚州八怪」的鄭板橋和李鱔。現代國畫大師中,他也非常欣賞徐悲鴻。但這些名家的真跡如今價值連城,「買不起,就從中國買他們的畫冊收藏」,閒暇時時常翻看,作為自我放鬆的方法之一。

台灣佛教大家星雲大師的文集,也是王存玉在科研之外常常翻閱的書籍。本身並不信佛的王存玉說,星雲大師的文章透過談佛論道,折射出的人生哲理令他深受啟發。

此外,王存玉還是好萊塢動作大片和懸念型美劇的忠實粉絲,「『24小時』每一季都追,一集都沒落下」,並且欣賞看影視劇作品的同時,研究相關文獻資料。

《王存玉小檔案》

籍貫:江蘇省興化市

學歷:南京醫科大學(學士)北京醫科大學(現北京大學醫學部)(臨床博士)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哲學博士)

任教經歷:密西根大學牙科學院(副教授、講席教授)洛杉磯加大口腔生物學和醫學系(系主任、講席教授)

婚姻狀況:已婚,育有兩子,大兒子就讀於洛加大社會學系,小兒子目前就讀初中。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普林斯顿教授“辛辣”点评中国学生:一个普遍的「坏习惯」阻碍了他们的长远发展 2024-11-16 [72]
朱民:中国经济将面临巨大的结构性变化! 2024-11-06 [348]
巫宁坤:活下去,并且“在日暮时燃烧咆哮” 2024-11-04 [384]
周其仁:中国经济高位下行的根本原因 2024-11-03 [414]
张维迎:让我最痛心的是社会变得如此虚伪,如此假话连篇 2024-10-31 [519]
达龙·阿西莫格鲁:制度视角下的中国未来经济增长 2024-10-31 [474]
钱满素:献身精神本身不足以成为一种美德 2024-10-31 [471]
战争琐思录(一):关于诺娃 2024-10-31 [468]
​“中产阶级气质”批判——关于当代中国知识者精神状态的一份札记 2024-10-27 [634]
后生可畏!这位华裔才俊掌控着全球顶尖公司AI模型训练! 2024-10-21 [723]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Sail Through the Mist - SoCal Innovation Forum 2019(10/5)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