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IQ)有多高,原來並非三歲定八十。英國一項研究指出青少年在發育時期,IQ可能會大幅變動,短短數年間IQ上下可達20分。研究員表示,IQ增減是因腦部結構轉變,即使在成年人身上也可發生,所以切勿低估一個人的智商潛能。
研究19日在《自然》期刊上發表,研究人員在2004年為33名年齡介乎12至16歲的青少年進行首次IQ測試,再於2007至2008年再作第二次測試,得出上述結果。研究員透過磁力共振腦掃描影像發現,智商增減與腦結構改變有關。
他們發現,左腦皮層運動區的灰質增加,量度語言技巧、算術、常識及記憶的「語言智商」會上升;小腦前方的灰質增加,「非語言智商」則會增加。但兩種智商的增減不互相影響。研究員拉姆斯登表示:「部分人測出顯著進步,亦有人退步了。我們發現,他們的IQ與腦部結構改變有清晰的關聯。」
研究未能確定IQ轉變是否與教育有關,但研究員普賴斯認為,不應太早判斷一個人的智商:「那些在初期IQ測試中分數低的人,我們小心不要埋沒他們的潛能。」
相关报道:智商可在青春期改变 “3岁看大7岁看老”不靠谱 |
|
很多人约定俗成地认为,我们的智力水平是不会改变的,在孩童时代测得的智商可以预测一个人未来的教育水平和就业前景等。于是,智商只有75的“低能儿”阿甘,从一开始就被认定会有一段悲惨的人生。而连小板凳也做不好的爱因斯坦,也曾承受过“长大后必不成器”的恶评。
然而,发表在19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却颠覆了这一传统认知,首次表明作为智力衡量主要标准的智商,并非恒定不变,其能在青春期显著地升高或下降。这些变化与人类大脑结构的改变息息相关,即使是在我们步入成年期后仍可能不断延续。这或许也从一个侧面解释了阿甘以及爱因斯坦日后发生惊人变化的缘由。
智商在青春期显著改变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凯茜·普莱斯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于2004年对33名年龄介于12岁至16岁之间的健康青少年进行了智商测试,并在四年后再次进行了相似测试。研究人员测量了每个主体的语言智商(verbal IQ),包括语言、算数、常识和记忆等,以及他们的非语言智商(non-verbal IQ),例如辨识图片中缺少的元素,或是解决视觉谜题等。两次测试时,研究人员都使用磁共振成像(MRI)对受测青少年的大脑结构进行了扫描。
普莱斯及其同事发现,受测者2008年获得的智商分数对比2004年时有了明显变化。一些测试者的分数提高或降低了20点,这足以将一名智商100的普通青少年带入智商120的聪明人范畴内,也可以令聪明者重归普通人阵营。而高智商变得更高或低智商变得更低的情况也都存在。
为了了解这些变化是否有意义,研究人员分析了磁共振成像(MRI)扫描,来确认这是否与测试者的大脑结构变化相关。对于分析结果,论文第一作者苏·拉姆斯登解释说:“一些测试者表现得非常好,而另外一些则表现得很差。我们发现这些表现上的变化与受测者大脑结构的变化紧密相关,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这些智商的变化是真实的。”
另外,他们还发现语言智商分数的提升与灰质密度的增加有关联。灰质是神经细胞处理“任务”的地点,在发声讲话时,大脑左侧的运动皮质区会被激活。相似地,非语言智商分数的提升也与小脑前部灰质密度的增加有关,这个部位与人体的手部动作相关。然而,语言智商分数的提升却不与非语言智商分数的提升成正比。
新发现对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普莱斯表示,目前还不清楚为什么智商会发生变化,为何有的测试者表现出了提升而其他人却发生了下降。这有可能是因为每个人的大脑发育节奏不同,如果在某些时候发育慢于同龄人,就会显得智商偏低,而如果发育快于同龄人,就显得智商增高了。此外,教育所产生的作用也可能是导致智商发生变化的原因。
普莱斯强调,以上发现对于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如何针对青少年进行正确评估也有引导作用。“我们一直趋向于在早期评估孩子,并为他们决定应读的教育课程。但此次的研究显示,他们的智力还可能会不断发展。我们不应草率对在早期阶段表现不好的孩子做出判断,实际上,他们的智商很有可能在未来几年内飞速提升。”普莱斯说。
而其他研究也证明,大脑结构即使是在成年以后也能保持良好的可塑性。例如,普莱斯此前的一项研究就证明,能识文断字的成年人,其大脑左半球某些区域的灰质密度,要高于不识字的成年人的灰质密度。另一项研究则显示,伦敦持牌出租车司机大脑内部的海马体体积更大,该部分在记忆和导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英国维康信托基金会神经科学和心理健康方面的主管约翰·威廉姆斯博士最后表示,此次的研究突出了人类大脑的可塑性,其也促进了我们对于相关观测结果的思考。未来研究可以继续延伸,探究因我们成长所引发的大脑结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会否对其他认知功能也造成相当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