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最新消息国内动态
关键字  范围   
 
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2011/10/25 16:03:09 | 浏览:2466 | 评论:2

編者註:中國提出建文化强国 设定2020年目标

(2011年10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通過)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全面分析形勢和任務,認為總結我國文化改革發展的豐富實踐和寶貴經驗,研究部署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進一步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對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全會作出如下決定。

一、充分認識推進文化改革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在我國五千多年文明發展歷程中,各族人民緊密團結、自強不息,共同創造出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中華民族發展壯大提供了強大精神力量,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重大貢獻。

  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又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倡導者和發展者。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運用文化引領前進方向、凝聚奮鬥力量,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斷以思想文化新覺醒、理論創造新成果、文化建設新成就推動黨和人民事業向前發展,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都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黨始終把文化建設放在黨和國家全局工作重要戰略地位,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實行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促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同發展,推動文化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我們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形成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開闢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確立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堅持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鬥志,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鞏固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礎;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發揚廣大人民群眾和文化工作者的創造精神,推動優秀文化產品大量涌現,豐富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堅持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創新文化發展理念,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文化產業健康發展,大幅度提高了人民基本文化權益保障水準,大幅度提高了文化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堅持發展多層次、寬領域對外文化交流格局,借鑒吸收人類優秀文明成果,實施文化走出去戰略,不斷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向世界展示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嶄新形象和我國人民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我國文化改革發展,顯著提高了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促進了人的全面發展,顯著增強了國家文化軟實力,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強大精神力量。

  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維護國家文化安全任務更加艱巨,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要求更加緊迫。當代中國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願望。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仍然是社會主要矛盾。全面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準的小康社會,既要讓人民過上殷實富足的物質生活,又要讓人民享有健康豐富的文化生活。我們必須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自覺把文化繁榮發展作為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第一要務的重要內容,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個基本要求,進一步推動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精神需求、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為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動力、有力輿論支持、良好文化條件。

  我國文化領域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既具備許多有利條件,也面臨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我國文化發展同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還不完全適應,突出矛盾和問題主要是:一些地方和單位對文化建設重要性、必要性、緊迫性認識不夠,文化在推動全民族文明素質提高中的作用亟待加強;一些領域道德失範、誠信缺失,一些社會成員人生觀、價值觀扭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更為緊迫,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礎任務繁重;輿論引導能力需要提高,網絡建設和管理亟待加強和改進;有影響的精品力作還不夠多,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引導力度需要加大;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健全,城鄉、區域文化發展不平衡;文化產業規模不大、結構不合理,束縛文化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尚未根本解決;文化走出去較為薄弱,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需要進一步增強;文化人才隊伍建設急需加強。推進文化改革發展,必須抓緊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

  全黨必須深刻認識到,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馬克思主義政黨思想精神上的旗幟,文化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文化的積極引領,沒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沒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發揮,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可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物質貧乏不是社會主義,精神空虛也不是社會主義。沒有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關係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關係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關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要準確把握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要求,準確把握當今時代文化發展新趨勢,準確把握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在科學發展道路上奮力開創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局面。

 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必須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任務,以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培養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弘揚中華文化,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就是要著力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全面發展,不斷開創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持續迸發、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更大貢獻。

  按照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新要求,到二0二0年,文化改革發展奮鬥目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深入推進,良好思想道德風尚進一步弘揚,公民素質明顯提高;適應人民需要的文化產品更加豐富,精品力作不斷涌現;文化事業全面繁榮,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立,努力實現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整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全面形成;文化管理體制和文化產品生產經營機制充滿活力、富有效率,以民族文化為主體、吸收外來有益文化、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開放格局進一步完善;高素質文化人才隊伍發展壯大,文化繁榮發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全黨全國要為實現這些目標共同努力,不斷提高文化建設科學化水準,為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打下堅實基礎。

  實現上述奮鬥目標,必須遵循以下重要方針。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確保文化改革發展沿著正確道路前進。

  ——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堅持繼承和創新相統一,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在全社會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堅持以人為本,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發揮人民在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堅持文化發展為了人民、文化發展依靠人民、文化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

  ——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堅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有機統一,遵循文化發展規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加強文化法制建設,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堅持改革開放,著力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以改革促發展、促繁榮,不斷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提高文化開放水準,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積極吸收各國優秀文明成果,切實維護國家文化安全。

三、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礎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必須強化教育引導,增進社會共識,創新方式方法,健全制度保障,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全過程,貫穿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各領域,體現到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各方面,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在全黨全社會形成統一指導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強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規範。

  (一)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馬克思主義深刻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堅定維護和發展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指引人民推動社會進步、創造美好生活的科學理論。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緊密結合中國實際、時代特徵、人民願望,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堅持不懈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推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向深度和廣度拓展,引導黨員、幹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科學分析世情、國情、黨情新變化,深入研究解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課題,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不斷把黨帶領人民創造的成功經驗上升為理論,不斷賦予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鮮明的實踐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堅持以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為重點,以提高思想政治素養為根本,以建設學習型黨組織為抓手,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建設。深入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實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普及計劃,加強重點學科體系和教材體系建設,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加強和改進學校思想政治教育。

  (二)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集中體現了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願望。要深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導幹部群眾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歷史必然性和優越性,深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既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也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自覺把個人理想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之中,最大限度把廣大人民團結和凝聚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之下。緊密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功實踐,聯繫幹部群眾思想實際,針對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作出有說服力的回答,引導幹部群眾在重大思想理論問題上劃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認識,有力抵制各種錯誤和腐朽思想影響。深入開展形勢政策教育、國情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改革開放教育、國防教育,組織學習中國近現代史特別是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堅定廣大幹部群眾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和信念。

  (三)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最深厚的思想傳統,最能感召中華兒女團結奮鬥;改革創新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時代特徵,最能激勵中華兒女銳意進取。要廣泛開展民族精神教育,大力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激勵人民把愛國熱情化作振興中華的實際行動,以熱愛祖國和貢獻自己全部力量建設祖國為最大光榮、以損害祖國利益和尊嚴為最大恥辱。廣泛開展時代精神教育,引導幹部群眾始終保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神狀態,永不自滿、永不僵化、永不停滯,以思想不斷解放推動事業持續發展。大力弘揚一切有利於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社會和諧的思想和精神,大力發揚艱苦奮鬥、勞動光榮、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加強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增進對偉大祖國和中華民族的認同,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用好紅色旅遊資源,使之成為弘揚培育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重要課堂。

  (四)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社會主義榮辱觀體現了社會主義道德的根本要求。要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宣傳教育,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評選表彰道德模範,學習宣傳先進典型,引導人民增強道德判斷力和道德榮譽感,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在全社會形成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良好風尚。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廣泛開展志願服務,拓展各類道德實踐活動,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道德規範,形成男女平等、尊老愛幼、扶貧濟困、扶弱助殘、禮讓寬容的人際關係。全面加強學校德育體系建設,構建學校、家庭、社會緊密協作的教育網絡,動員社會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深入開展學雷鋒活動,採取措施推動學習活動常態化。深化政風、行風建設,開展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教育和治理,堅決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堅決糾正以權謀私、造假欺詐、見利忘義、損人利己的歪風邪氣。把誠信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大力推進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抓緊建立健全覆蓋全社會的徵信系統,加大對失信行為懲戒力度,在全社會廣泛形成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氛圍。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提高全民法律素質,推動人人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維護法律權威和社會公平正義。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倡導移風易俗、抵制封建迷信。深入開展反腐倡廉教育,推進廉政文化建設。

四、全面貫徹“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糧

  創作生產更多無愧於歷史、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優秀作品,是文化繁榮發展的重要標誌。必須全面貫徹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立足發展先進文化、建設和諧文化,激發文化創作生產活力,提高文化產品品質,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

  (一)堅持正確創作方向。正確創作方向是文化創作生產的根本性問題,一切進步的文化創作生產都源於人民、為了人民、屬於人民。必須牢固樹立人民是歷史創造者的觀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熱情謳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偉大實踐,生動展示我國人民奮發有為的精神風貌和創造歷史的輝煌業績。要引導文化工作者牢記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神聖職責,堅持正確文化立場,認真對待和積極追求文化產品社會效果,弘揚真善美,貶斥假惡醜,把學術探索和藝術創作融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之中。堅持發揚學術民主、藝術民主,營造積極健康、寬鬆和諧的氛圍,提倡不同觀點和學派充分討論,提倡體裁、題材、形式、手段充分發展,推動觀念、內容、風格、流派積極創新。把創新精神貫穿文化創作生產全過程,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和五四運動以來形成的革命文化傳統,學習借鑒國外文化創新有益成果,兼收並蓄、博採眾長,增強文化產品時代感和吸引力。

  (二)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大力發展哲學社會科學,使之更好發揮認識世界、傳承文明、創新理論、咨政育人、服務社會的重要功能。要鞏固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堅持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並重,傳統學科和新興學科、交叉學科並重,結合我國實際和時代特點,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堅持以重大現實問題為主攻方向,加強對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問題研究,加快哲學社會科學成果轉化,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實施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發揮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示範引導作用,推進學科體系、學術觀點、科研方法創新,重點扶持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研究項目,著力推出代表國家水準、具有世界影響、經得起實踐和歷史檢驗的優秀成果。整合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力量,建設一批社會科學研究基地和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一批具有專業優勢的思想庫,加強哲學社會科學信息化建設。

  (三)加強和改進新聞輿論工作。輿論導向正確是黨和人民之福,輿論導向錯誤是黨和人民之禍。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牢牢把握正確導向,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壯大主流輿論,提高輿論引導的及時性、權威性和公信力、影響力,發揮宣傳黨的主張、弘揚社會正氣、通達社情民意、引導社會熱點、疏導公眾情緒、搞好輿論監督的重要作用,保障人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以黨報黨刊、通訊社、電臺電視臺為主,整合都市類媒體、網絡媒體等宣傳資源,構建統籌協調、責任明確、功能互補、覆蓋廣泛、富有效率的輿論引導格局。加強和改進正面宣傳,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宣傳,加強輿情分析研判,加強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引導,從群眾關注點入手,科學解疑釋惑,有效凝聚共識。做好重大突發事件新聞報道,完善新聞發佈制度,健全應急報道和輿論引導機制,提高時效性,增加透明度。加強和改進輿論監督,推動解決黨和政府高度重視、群眾反映強烈的實際問題,維護人民利益,密切黨群關係,促進社會和諧。新聞媒體和新聞工作者要秉持社會責任和職業道德,真實準確傳播新聞信息,自覺抵制錯誤觀點,堅決杜絕虛假新聞。

  (四)推出更多優秀文藝作品。文學、戲劇、電影、電視、音樂、舞蹈、美術、攝影、書法、曲藝、雜技以及民間文藝、群眾文藝等各領域文藝工作者都要積極投身到謳歌時代和人民的文藝創造活動之中,在社會生活中汲取素材、提煉主題,以充沛的激情、生動的筆觸、優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創作生產出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相統一、人民喜聞樂見的優秀文藝作品。實施精品戰略,組織好“五個一工程”、重大革命和歷史題材創作工程、重點文學藝術作品扶持工程、優秀少兒作品創作工程,鼓勵原創和現實題材創作,不斷推出文藝精品。扶持代表國家水準、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優秀藝術品種,積極發展新的藝術樣式。鼓勵一切有利於陶冶情操、愉悅身心、寓教於樂的文藝創作,抵制低俗之風。

  (五)發展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加強網上思想文化陣地建設,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迫切任務。要認真貫徹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方針,加強和改進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加強網上輿論引導,唱響網上思想文化主旋律。實施網絡內容建設工程,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瑰寶和當代文化精品網絡傳播,製作適合網際網路和手機等新興媒體傳播的精品佳作,鼓勵網民創作格調健康的網絡文化作品。支持重點新聞網站加快發展,打造一批在國內外有較強影響力的綜合性網站和特色網站,發揮主要商業網站建設性作用,培育一批網絡內容生產和服務骨幹企業。發展網絡新技術新業態,佔領網絡信息傳播制高點。廣泛開展文明網站創建,推動文明辦網、文明上網,督促網絡運營服務企業履行法律義務和社會責任,不為有害信息提供傳播渠道。加強網絡法制建設,加快形成法律規範、行政監管、行業自律、技術保障、公眾監督、社會教育相結合的網際網路管理體系。加強對社交網絡和即時通信工具等的引導和管理,規範網上信息傳播秩序,培育文明理性的網絡環境。依法懲處傳播有害信息行為,深入推進整治網絡淫穢色情和低俗信息專項行動,嚴厲打擊網絡違法犯罪。加大網上個人信息保護力度,建立網絡安全評估機制,維護公共利益和國家信息安全。

  (六)完善文化產品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堅持把遵循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人民群眾滿意作為評價作品最高標準,把群眾評價、專家評價和市場檢驗統一起來,形成科學的評價標準。要建立公開、公平、公正評獎機制,精簡評獎種類,改進評獎辦法,提高權威性和公信度。加強文藝理論建設,培養高素質文藝評論隊伍,開展積極健康的文藝批評,褒優貶劣,激濁揚清。加大優秀文化產品推廣力度,運用主流媒體、公共文化場所等資源,在資金、頻道、版面、場地等方面為展演展映展播展覽弘揚主流價值的精品力作提供條件。設立專項藝術基金,支持收藏和推介優秀文化作品。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依法懲處侵權行為,維護著作權人合法權益。

五、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

  滿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基本任務。必須堅持政府主導,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讓群眾廣泛享有免費或優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

  (一)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強公共文化服務是實現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要以公共財政為支撐,以公益性文化單位為骨幹,以全體人民為服務對象,以保障人民群眾看電視、聽廣播、讀書看報、進行公共文化鑒賞、參與公共文化活動等基本文化權益為主要內容,完善覆蓋城鄉、結構合理、功能健全、實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把主要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項目、公益性文化活動納入公共財政經常性支出預算。採取政府採購、項目補貼、定向資助、貸款貼息、稅收減免等政策措施鼓勵各類文化企業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鼓勵國家投資、資助或擁有版權的文化產品無償用於公共文化服務。加強文化館、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科技館、紀念館、工人文化宮、青少年宮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和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建設並完善向社會免費開放服務,鼓勵其他國有文化單位、教育機構等開展公益性文化活動,各類公共場所要為群眾性文化活動提供便利。統籌規劃和建設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堅持項目建設和運行管理並重,實現資源整合、共建共享。加強社區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把社區文化中心建設納入城鄉規劃和設計,拓展投資渠道。完善面向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通過興辦實體、資助項目、贊助活動、提供設施等形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推進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制定公共文化服務指標體系和績效考核辦法。

  (二)發展現代傳播體系。提高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輻射力和影響力,必須加快構建技術先進、傳輸快捷、覆蓋廣泛的現代傳播體系。要加強黨報黨刊、通訊社、電臺電視臺和重要出版社建設,進一步完善采編、發行、播發系統,加快數字化轉型,擴大有效覆蓋面。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打造國際一流媒體,提高新聞信息原創率、首發率、落地率。建立統一聯動、安全可靠的國家應急廣播體系。完善國家數字圖書館建設。整合有線電視網絡,組建國家級廣播電視網絡公司。推進電信網、廣電網、網際網路三網融合,建設國家新媒體集成播控平臺,創新業務形態,發揮各類信息網絡設施的文化傳播作用,實現互聯互通、有序運行。

  (三)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優秀傳統文化凝聚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追求和歷久彌新的精神財富,是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深厚基礎,是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重要支撐。要全面認識祖國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堅持保護利用、普及弘揚並重,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思想價值的挖掘和闡發,維護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新時代鼓舞人民前進的精神力量。加強文化典籍整理和出版工作,推進文化典籍資源數字化。加強國家重大文化和自然遺產地、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建設,抓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深入挖掘民族傳統節日文化內涵,廣泛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普及活動。發揮國民教育在文化傳承創新中的基礎性作用,增加優秀傳統文化課程內容,加強優秀傳統文化教學研究基地建設。大力推廣和規範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科學保護各民族語言文字。繁榮發展少數民族文化事業,開展少數民族特色文化保護工作,加強少數民族語言文字黨報黨刊、廣播影視節目、出版物等譯製播出出版。加強同香港、澳門的文化交流合作,加強同台灣的各種形式文化交流,共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四)加快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增加農村文化服務總量,縮小城鄉文化發展差距,對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具有重大意義。要以農村和中西部地區為重點,加強縣級文化館和圖書館、鄉鎮綜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設,深入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農村電影放映、農家書屋等文化惠民工程,擴大覆蓋、消除盲點、提高標準、完善服務、改進管理。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文化服務網絡建設支持和幫扶力度。深入開展全民閱讀、全民健身活動,推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科教文體法律衛生“四進社區”、“送歡樂下基層”等活動經常化。引導企業、社區積極開展面向農民工的公益性文化活動,儘快把農民工納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立以城帶鄉聯動機制,合理配置城鄉文化資源,鼓勵城市對農村進行文化幫扶,把支持農村文化建設作為創建文明城市基本指標。鼓勵文化單位面向農村提供流動服務、網點服務,推動媒體辦好農村版和農村頻率頻道,做好主要黨報黨刊在農村基層發行和贈閱工作。扶持文化企業以連鎖方式加強基層和農村文化網點建設,推動電影院線、演出院線向市縣延伸,支持演藝團體深入基層和農村演出。中央、省、市三級設立農村文化建設專項資金,保證一定數量的中央轉移支付資金用於鄉鎮和村文化建設。

六、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發展文化產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滿足人民多樣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按照全面協調可持續的要求,推動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使之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要支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為推動科學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一)構建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加快發展文化產業,必須構建結構合理、門類齊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創意、競爭力強的現代文化產業體系。要在重點領域實施一批重大項目,推進文化產業結構調整,發展壯大出版發行、影視製作、印刷、廣告、演藝、娛樂、會展等傳統文化產業,加快發展文化創意、數字出版、移動多媒體、動漫遊戲等新興文化產業。鼓勵有實力的文化企業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兼併重組,培育文化產業領域戰略投資者。優化文化產業佈局,發揮東中西部地區各自優勢,加強文化產業基地規劃和建設,發展文化產業集群,提高文化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準。加大對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弘揚民族優秀文化的產業支持力度,打造知名品牌。發掘城市文化資源,發展特色文化產業,建設特色文化城市。發揮首都全國文化中心示範作用。規劃建設各具特色的文化創業創意園區,支持中小文化企業發展。推動文化產業與旅遊、體育、信息、物流、建築等產業融合發展,增加相關產業文化含量,延伸文化產業鏈,提高附加值。

  (二)形成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加快發展文化產業,必須毫不動搖地支持和壯大國有或國有控股文化企業,毫不動搖地鼓勵和引導各種非公有制文化企業健康發展。要培育一批核心競爭力強的國有或國有控股大型文化企業或企業集團,在發展產業和繁榮市場方面發揮主導作用。在國家許可範圍內,引導社會資本以多種形式投資文化產業,參與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參與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實施和文化產業園區建設,在投資核準、信用貸款、土地使用、稅收優惠、上市融資、發行債券、對外貿易和申請專項資金等方面給予支持,營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的體制和法制環境。加強和改進對非公有制文化企業的服務和管理,引導他們自覺履行社會責任。

  (三)推進文化科技創新。科技創新是文化發展的重要引擎。要發揮文化和科技相互促進的作用,深入實施科技帶動戰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抓住一批全局性、戰略性重大科技課題,加強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共性技術攻關,以先進技術支撐文化裝備、軟件、系統研製和自主發展,重視相關技術標準制定,加快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提高我國出版、印刷、傳媒、影視、演藝、網絡、動漫等領域技術裝備水準,增強文化產業核心競爭力。依託國家高新技術園區、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等建立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把重大文化科技項目納入國家相關科技發展規劃和計劃。健全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文化技術創新體系,培育一批特色鮮明、創新能力強的文化科技企業,支持產學研戰略聯盟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

  (四)擴大文化消費。增加文化消費總量,提高文化消費水準,是文化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要創新商業模式,拓展大眾文化消費市場,開發特色文化消費,擴大文化服務消費,提供個性化、分眾化的文化產品和服務,培育新的文化消費增長點。提高基層文化消費水準,引導文化企業投資興建更多適合群眾需求的文化消費場所,鼓勵出版適應群眾購買能力的圖書報刊,鼓勵在商業演出和電影放映中安排一定數量的低價場次或門票,鼓勵網絡文化運營商開發更多低收費業務,有條件的地方要為困難群眾和農民工文化消費提供適當補貼。積極發展文化旅遊,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與旅遊相結合,發揮旅遊對文化消費的促進作用。

七、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加快構建有利於文化繁榮發展的體制機制

  文化引領時代風氣之先,是最需要創新的領域。必須牢牢把握正確方向,加快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管理、行業自律、社會監督、企事業單位依法運營的文化管理體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產品生產經營機制,發揮市場在文化資源配置中的積極作用,創新文化走出去模式,為文化繁榮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一)深化國有文化單位改革。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重點,加快推進經營性文化單位改革,培育合格市場主體。科學界定文化單位性質和功能,區別對待、分類指導,循序漸進、逐步推開,推進一般國有文藝院團、非時政類報刊社、新聞網站轉企改制,拓展出版、發行、影視企業改革成果,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形成符合現代企業制度要求、體現文化企業特點的資產組織形式和經營管理模式。創新投融資體制,支持國有文化企業面向資本市場融資,支持其吸引社會資本進行股份制改造。著眼於突出公益屬性、強化服務功能、增強發展活力,全面推進文化事業單位人事、收入分配、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明確服務規範,加強績效評估考核。創新公共文化服務設施運行機制,吸納有代表性的社會人士、專業人士、基層群眾參與管理。推動黨報黨刊、電臺電視臺進一步完善管理和運行機制。推動一般時政類報刊社、公益性出版社、代表民族特色和國家水準的文藝院團等事業單位實行企業化管理,增強面向市場、面向群眾提供服務能力。

  (二)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促進文化產品和要素在全國範圍內合理流動,必須構建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要重點發展圖書報刊、電子音像製品、演出娛樂、影視劇、動漫遊戲等產品市場,進一步完善中國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等綜合交易平臺。發展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組織和流通形式,加快建設大型文化流通企業和文化產品物流基地,構建以大城市為中心、中小城市相配套、貫通城鄉的文化產品流通網絡。加快培育產權、版權、技術、信息等要素市場,辦好重點文化產權交易所,規範文化資產和藝術品交易。加強行業組織建設,健全仲介機構。

  (三)創新文化管理體制。深化文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強化政策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職能,推動政企分開、政事分開,理順政府和文化企事業單位關係。完善管人管事管資產管導向相結合的國有文化資產管理體制。健全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機構,推動副省級以下城市完善綜合文化行政責任主體。加快文化立法,制定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文化產業振興、文化市場管理等方面法律法規,提高文化建設法制化水準。堅持主管主辦制度,落實誰主管誰負責和屬地管理原則,嚴格執行文化資本、文化企業、文化產品市場準入和退出政策,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科技等手段提高管理效能。深入開展“掃黃打非”,完善文化市場管理,堅決掃除毒害人們心靈的腐朽文化垃圾,切實營造確保國家文化安全的市場秩序。

  (四)完善政策保障機制。保證公共財政對文化建設投入的增長幅度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提高文化支出佔財政支出比例。擴大公共財政覆蓋範圍,完善投入方式,加強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保障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和運行。落實和完善文化經濟政策,支持社會組織、機構、個人捐贈和興辦公益性文化事業,引導文化非營利機構提供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加大財政、稅收、金融、用地等方面對文化產業的政策扶持力度,鼓勵文化企業和社會資本對接,對文化內容創意生產、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經營實行稅收優惠。設立國家文化發展基金,擴大有關文化基金和專項資金規模,提高各級彩票公益金用於文化事業比重。繼續執行文化體制改革配套政策,對轉企改制國有文化單位扶持政策執行期限再延長五年。

  (五)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開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對外文化交流,廣泛參與世界文明對話,促進文化相互借鑒,增強中華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響力,共同維護文化多樣性。創新對外宣傳方式方法,增強國際話語權,妥善回應外部關切,增進國際社會對我國基本國情、價值觀念、發展道路、內外政策的了解和認識,展現我國文明、民主、開放、進步的形象。實施文化走出去工程,完善支持文化產品和服務走出去政策措施,支持重點主流媒體在海外設立分支機構,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外向型文化企業和仲介機構,完善譯製、推介、諮詢等方面扶持機制,開拓國際文化市場。加強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和孔子學院建設,鼓勵代表國家水準的各類學術團體、藝術機構在相應國際組織中發揮建設性作用,組織對外翻譯優秀學術成果和文化精品。構建人文交流機制,把政府交流和民間交流結合起來,發揮非公有制文化企業、文化非營利機構在對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支持海外僑胞積極開展中外人文交流。建立面向外國青年的文化交流機制,設立中華文化國際傳播貢獻獎和國際性文化獎項。

  (六)積極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文化成果。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學習借鑒一切有利於加強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有益經驗、一切有利於豐富我國人民文化生活的積極成果、一切有利於發展我國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經營管理理念和機制。加強文化領域智力、人才、技術引進工作。吸收外資進入法律法規許可的文化產業領域,保障投資者合法權益。鼓勵文化單位同國外有實力的文化機構進行項目合作,學習先進製作技術和管理經驗。鼓勵外資企業在華進行文化科技研發,發展服務外包。開展知識產權保護國際合作。

八、建設宏大文化人才隊伍,為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隊伍是基礎,人才是關鍵。要堅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思想,全面貫徹黨管人才原則,加快培養造就德才兼備、銳意創新、結構合理、規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隊伍。

  (一)造就高層次領軍人物和高素質文化人才隊伍。高層次領軍人物和專業文化工作者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中堅力量。要繼續實施“四個一批”人才培養工程和文化名家工程,建立重大文化項目首席專家制度,造就一批人民喜愛、有國際影響的名家大師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加強專業文化工作隊伍、文化企業家隊伍建設,扶持資助優秀中青年文化人才主持重大課題、領銜重點項目,抓緊培養善於開拓文化新領域的拔尖創新人才、掌握現代傳媒技術的專門人才、懂經營善管理的複合型人才、適應文化走出去需要的國際化人才。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實施高端緊缺文化人才培養計劃,搭建文化人才終身學習平臺。鼓勵和扶持高等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優化專業結構,與文化企事業單位共建培養基地。完善人才培養開發、評價發現、選拔任用、流動配置、激勵保障機制,深化職稱評審改革,為優秀人才脫穎而出、施展才幹創造有利制度環境。重視發現和培養社會文化人才。對非公有制文化單位人員評定職稱、參與培訓、申報項目、表彰獎勵同等對待。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多渠道吸引海外優秀文化人才。落實國家榮譽制度,抓緊設立國家級文化榮譽稱號,表彰獎勵成就卓著的文化工作者。

  (二)加強基層文化人才隊伍建設。基層文化人才隊伍是文化改革發展的基礎力量。要制定實施基層文化人才隊伍建設規劃,完善機構編制、學習培訓、待遇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吸引優秀文化人才服務基層。配好配齊鄉鎮、街道黨委宣傳委員、宣傳幹事和鄉鎮綜合文化站專職人員。設立城鄉社區公共文化服務崗位,對服務期滿高校畢業生報考文化部門公務員、相關專業研究生實行定向招錄。重視發現和培養紮根基層的鄉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間文化傳承人特別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鼓勵和扶持群眾中涌現出的各類文化人才和文化活動積極分子,促進他們健康成長、發揮作用。壯大文化志願者隊伍,鼓勵專業文化工作者和社會各界人士參與基層文化建設和群眾文化活動,形成專兼結合的基層文化工作隊伍。

  (三)加強職業道德建設和作風建設。文化工作者要成為優秀文化的生產者和傳播者,必須加強自身修養,做道德品行和人格操守的示範者。要引導廣大文化工作者特別是名家名人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增強社會責任感,弘揚科學精神和職業道德,發揚嚴謹篤學、潛心鑽研、淡泊名利、自尊自律的風尚,努力追求德藝雙馨,堅決抵制學術不端、情趣低俗等不良風氣。鼓勵文化工作者特別是文化名家、中青年骨幹深入實際、深入生活、深入群眾,拜人民為師,增強國情了解,增加基層體驗,增進群眾感情。文化工作者要相互尊重、平等交流、取長補短,共同營造風清氣正、和諧奮進的良好氛圍。(

九、加強和改進黨對文化工作的領導,提高推進文化改革發展科學化水準

  加強和改進黨對文化工作的領導,是推進文化改革發展的根本保證,也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的內在要求。必須從戰略和全局出發,把握文化發展規律,健全領導體制機制,改進工作方式方法,增強領導文化建設本領。

  (一)切實擔負起推進文化改革發展的政治責任。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文化建設擺在全局工作重要位置,深入研究意識形態和宣傳文化工作新情況新特點,及時研究文化改革發展重大問題,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主導權,掌握文化改革發展領導權。把文化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與經濟社會發展一同研究部署、一同組織實施、一同督促檢查。把文化改革發展成效納入科學發展考核評價體系,作為衡量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工作業績的重要依據。制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實施綱要。在全黨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使廣大黨員、幹部成為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模範,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深入做好文化領域知識分子工作,充分尊重知識分子創造性勞動,善於同知識分子特別是有影響的代表人士交朋友,把廣大知識分子緊緊團結在黨的周圍。

  (二)加強文化領域領導班子和黨組織建設。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用人標準,選好配強文化領域各級領導班子,把政治立場堅定、思想理論水準高、熟悉文化工作、善於駕馭意識形態領域複雜局面的幹部充實到領導崗位上來,把文化領域各級領導班子建設成為堅強領導集體。加強領導班子思想政治建設,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築牢思想防線,確保文化陣地導向正確。各級領導幹部要高度重視並切實抓好文化工作,加強文化理論學習和文化問題研究,提高文化素養,努力成為領導文化建設的行家裏手。把文化建設內容納入幹部培訓計劃和各級黨校、行政學院、幹部學院教學體系。結合文化單位特點加強和創新基層黨的工作,發揮文化事業單位、國有和國有控股文化企業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重視文化領域非公有制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黨的組織建設。注重在文化領域優秀人才、先進青年、業務骨幹中發展黨員。文化戰線全體共產黨員要牢固樹立黨的觀念、黨員意識,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在推進文化改革發展中創先爭優、發揮先鋒模範作用。

  (三)健全共同推進文化建設工作機制。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責任。要建立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宣傳部門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分工負責、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工作體制和工作格局,形成文化建設強大合力。文化領域各部門各單位要自覺貫徹中央決策部署,落實文化改革發展目標任務,發揮文化建設主力軍作用。支持人大、政協履行職能,調動各部門積極性,支持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發揮作用,共同推進文化改革發展。推動文聯、作協、記協等文化領域人民團體創新管理體制、組織形式、活動方式,履行好聯絡協調服務職能,加強行業自律,依法維護文化工作者權益。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發揮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在促進文化繁榮發展中的積極作用。

  (四)發揮人民群眾文化創造積極性。人民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最深厚的力量源泉。要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自覺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為廣大群眾成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者提供廣闊舞臺。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提高社區文化、村鎮文化、企業文化、校園文化等建設水準,引導群眾在文化建設中自我表現、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積極搭建公益性文化活動平臺,依託重大節慶和民族民間文化資源,組織開展群眾樂於參與、便於參與的文化活動。支持群眾依法興辦文化團體,精心培育植根群眾、服務群眾的文化載體和文化樣式。及時總結來自群眾、生動鮮活的文化創新經驗,推廣大眾文化優秀成果,在全社會營造鼓勵文化創造的良好氛圍,讓蘊藏於人民中的文化創造活力得到充分發揮。

  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文化建設工作,由中央軍委根據本決定精神作出部署。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然伴隨著中華文化繁榮興盛。全黨要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滿懷信心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進行文化創造,為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而努力奮鬥!

相关栏目:『国内动态
这10道国家安全知识测试题,你得掌握 2024-04-17 [64]
教育部关于公布2024年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 2024-04-11 [80]
2024年NSFC各学科不予受理注意事项:提交前再审核一票否决 2024-03-17 [178]
太难了!1179万大学毕业生。。。 2024-03-15 [362]
2024考研国家线发布 2024-03-12 [228]
2024,Adobe将停止在中国的服务! 2024-02-29 [634]
数字人民币试点范围已扩大至17个省份的26个地区和145个商业平台 2023-12-25 [1318]
首发!真实评测对抗知网垄断的中科院新平台 2023-11-06 [736]
中国外交部:《取消外国公文书认证要求的公约》将于11月7日在中国生效 2023-10-24 [1086]
英国WPP集团旗下企业3高管在上海警方突袭中被拘留 2023-10-21 [749]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慕波:爬取7万条帖子  看看人们都是怎么吐槽相亲的 :陈文玲: 必须推动中美关系回到正确轨道 Colleen Flaherty 翻译 刘勤:MIT教授发文《美国经济评论》 :生命科学受益于明星科学家们的死亡 :北京和上海金融人的最新鄙视链 :日本政府《氢能利用进度表》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新华说:留言于2011-11-07 05:39:28(第1条)
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解读: 为什么说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是在中国已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部署前两步的情况下,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有两方面基本含义,一是要惠及十几亿人民,二是要在更高水平上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国根据形势发展变化提出了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文化繁荣发展从来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事业,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大支柱之一,承担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的重要任务。没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没有正确思想理论的武装,就没有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强大动力和合力;没有主流价值舆论的影响,就没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昂扬正气、蓬勃朝气、浩然正气;没有繁荣发展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就没有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这既是深刻的历史哲理,也是重要的工作要求。所以,必须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来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来理解文化改革发展的战略意义,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树立起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更好承担起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历史使命,大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从中汲取丰厚滋养,大力弘扬五四运动以来的革命文化传统,从中获取强大动力,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文化领域形成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风尚,不断焕发青春朝气,大胆吸收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发展的有益经验和优秀成果,大胆学习运用一切最新文化理念和科技成就,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实践,努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文化,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民族性、包容性、时代性,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