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理學院院長郭新與助理教授張泳,透過觀測發現一種宇宙中普遍存在的有機物質,當中含有混合環狀芳香族及線狀脂肪族,其化學結構上的複雜程度,等同地球上由古生物殘骸提煉成的煤及石油。據專家推斷,上述有機物質由外太空帶到地球,可能是太空中生命的起源,能證明外太空有生物存在的機會率因而大幅提高。有關發現將刊登於今日出版的國際學刊《自然》。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郭新與張泳花約十年時間,透過紅外線及太空望遠鏡,從宇宙探測生命起源。他們發現宇宙中普遍存在的一種複雜有機物質,可能在無生命和太空自然合成。
郭新指這些有機物質的化學結構複雜,有如煤和石油,這次研究推翻以往物理界認為,複雜的有機物質只能源於生物演化而成,「這些物質可以自然合成,或者是外太空有生物存在的機會提高了。」
據報導,長年研究恆星演化的郭新坦言,於恆星、星際雲及星系光譜中存在的不明紅外線輻射(UIE),早於30年前初為空中天文台發現,但長期仍未為人解釋。
一般學者認為,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PHA)分子可能是這些特徵線譜的載體。不過,經過郭新及張泳使用紅外線及史匹哲太空望遠鏡觀測數據發現,PHA分子並不能完全解釋UIE所有特徵,即不明紅外線輻射有更複雜的化學結構。
報導指出,研究人員透過新星爆發的星塵光譜分析,恆星可於短至數星期的時間內,製造出有關物質。郭新的研究又發現,恆星在製造複雜的有機物質後,會把它放射出太空。郭新指,「恆星的密度相當低……比真空還要真空」。
而這次研究的重要性,是確立了恆星可於真空情況下高效製造出複雜的有機分子。郭新認為,地球早期受到彗星及小行星撞擊,有機星塵可能會隨隕石墜落地球。
而這些從外太空傳來的有機物質,在地球生命發展中扮演甚麼角色,仍屬未知之數,有待科學家作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