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人在海外人才交流
关键字  范围   
 
江苏各高校现大批80后教授 大多是“海归”
江苏各高校现大批80后教授 大多是“海归”
2011/11/6 16:14:18 | 浏览:2785 | 评论:0

  不少高校年轻的教授越来越多了。南京大学最年轻教授是1979年出生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最年轻教授出生于1982年;南京农业大学有3个1977年出生的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最年轻教授也是出生于1979年。苏州大学从2007年该校启动人才强校战略起,至今已引进各类人才500多人,其中特聘教授96位,80后就有7位。河海大学人事处处长蒋来娣告诉记者,今年,和赵兰浩一样,破格晋级为青年教授的一共有8个人,其中有两个是80后,其余6个是70年代末出生的。

  年轻教授还有个共同特点,他们当中很多人都有“海归”背景。“这一批年轻的教授,多数在国外求学或者工作时就已经在各自研究的学术领域有比较突出的成果,而且在团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南师大生命科学学院书记陈双林说。过去几年中,生命科学学院接二连三从国外引进了年轻的“高层次人才”,南师大最年轻教授郭志刚正是在该学院任职。从事癌症发生几率研究的郭志刚在南京大学拿到博士学位后,到美国做博士后,之后一直在美国希望城国家医疗中心贝克曼研究所工作。“被我们学院的另一位海归教授刘畅‘相中’,并在去年年底成功把他‘挖’回国。”陈双林说。

高校教授为何越来越“年轻化”

  “教授”在向年轻化迈进,这与高校打破常规大胆任用青年才俊有很大关系。据了解,苏大5年来花在引进人才上的经费就已经有5个多亿了。苏大王卓君书记告诉记者,建设高水平大学必须有高水平师资队伍,一方面是立足于本土人才培养,二就是引进人才,我们计划到2015年共引进200位特聘教授。“我们聘教授不是看年龄与资历,主要是看他的研究领域及工作成果。当然,这也不是一个人说了算,评审过程很严格,我们会邀请7位外校甚至国际上的相关学科专家来对应聘人的学术能力进行评估,5位以上同意才能成功聘任。”为了吸引到拔尖人才加盟,苏大也是动足了脑筋。“待遇问题上,我们政策很灵活,一人一个协议,根据他们承担的工作岗位,所要完成的任务来判断,主要采用年薪制,而且上不封顶,比我工资高多了!”王卓君书记笑着说。

  苏大人事处姜建明处长介绍说。“人才强校”战略也让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有了显著提升。2010年,苏大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88项、国家社科基金24项,均位居全国地方高校首位,其中国家自然基金数量位居全国高校第24位。


战略观察:人才竞争成国际竞争核心 走中国特色人才强国之路  
 

江苏各高校现大批80后教授 大多是“海归”
展翅高飞

江苏各高校现大批80后教授 大多是“海归”
今年6月,中国海外学子创业周在大连市世界博览广场开幕,千余名海外学子参加了创业周活动。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人才竞争正成为国际竞争的核心,加快人才发展是各国的共同选择。

取得显著成就

  我国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高度重视发挥人才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提出了一系列加强人才工作的政策措施,培养造就了各个领域的大批人才。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决策,分别于2003年、2010年先后两次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颁布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我国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

  一、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皆可成才、以人为本的科学人才观深入人心。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日益浓厚,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人人都作贡献、人人都能成才逐步成为社会共识。

  二、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截至2008年底,全国人才资源总量已达1.14亿人;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达4600多万、居世界第一,研发人员总量超过195.5万人年、居世界第二;两院院士共有1400多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20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5.8万人。

  三、人才发展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公务员法》颁布实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组织制度创新全面推进。中央出台了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加强西部地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人才队伍建设、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等一系列政策。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许多配套性政策。

  四、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完善公务员制度、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国有企业人事管理制度,对各类人才实施分类管理。改革完善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机制,加强人才市场体系和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人才资源合理配置、充分发挥作用。截至2009年底,全国共有各类人才服务机构4.9万家,其中公共人才服务机构5384家,公共就业服务机构2.5万多家。

  五、党管人才工作格局基本形成。2003年中央成立人才工作协调小组,负责对全国人才工作进行战略规划、政策研究、宏观指导和统筹协调。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党委全部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或协调机构,各级组织部门普遍建立了专门人才工作机构,基本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

基本理念思路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加快人才发展是各国的共同选择。党和政府认真分析国内国际形势,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坚持解放思想、解放人才、解放科技生产力,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促进科学发展的人才思想理念。

  第一,人才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以往的发展主要依靠廉价自然资源、环境资源,尤其是低成本的体力劳动力资源参与全球生产分工,现在这方面的比较优势正在逐渐弱化。科技和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最有力的支撑,是可持续开发的发展要素,也是一种越用越多的资源。我国人力资源丰富,人才优势是我国科学发展最需培育、最可依靠的优势。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一个十亿人的大国,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都比不了的。

  第二,人才强国是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战略。人才强国战略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随着科技和人才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逐步确立的。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并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列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战略,同时将人才强国战略写入党章。为什么要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摆在如此重要的地位?一是人才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真正强大起来,关键靠人才。二是国际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世界主要国家为谋取长期发展优势,抢占未来发展战略制高点,都在加紧制定实施人才战略。如果我国在人才发展上落在后面,就会在国际竞争中陷于被动。

  第三,人才优先是跨越式发展的基本路径。从历史经验看,较之于优先积累物力资本的国家,优先开发人才资源的国家不仅发展速度更快,而且发展质量更高、后劲更足。当前,我国各地各部门对人才越来越重视,但对投资人才的价值还认识不足,重视物质投入轻人才投入、重资源开发轻人才开发、重项目引进轻人才引进的现象仍比较普遍。要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实行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重点是要加大政府对人才发展的投入力度,人力资本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要由目前的10.75%达到2020年的15%。

  第四,党管人才是党执政兴国的政治安排。实施好人才强国战略,关键在党。我们党提出,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人才工作的领导,不断提高人才工作水平。为了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党中央专门成立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担任,成员单位有中组部、中宣部、中央统战部、人社部、国家发改委等20个部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中组部,中组部抓人才工作,不是要包揽人才工作的方方面面,而是要重点做好“四个一”的工作:倡导“一个理念”,即科学发展的人才观;落实“一个规划”,即国家人才发展规划;推进“一个计划”,即“千人计划”;建立“一个体系”,即党管人才的领导体系。

未来发展战略

  2010年,党和政府制定实施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明确了我国今后10年人才发展的战略目标、指导方针、重大政策和重大举措。

  第一,人才发展的战略目标。国家人才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和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确立国家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人才基础。同时,我们还从四个方面对这个目标作了进一步界定:一是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队伍规模不断壮大。人才资源总量从现在的1.14亿人增加到1.8亿人,增长58%,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重提高到16%,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二是人才素质大幅度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0%,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达到43人年,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8%。人才的分布和层次、类型、性别等结构趋于合理。三是人才竞争比较优势明显增强,竞争力不断提升。人才规模效益显著提高。在装备制造、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金融财会、生态环境保护、新能源、农业科技、宣传思想文化等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建成一批人才高地。四是人才使用效能明显提高。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环境基本形成。人力资本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15%,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33%。

  第二,人才发展的指导方针。国家人才发展规划确立了我国人才发展的指导方针: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这24字指导方针是国家人才发展的“灵魂”。服务发展、人才优先,确立了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定位,就是把为科学发展服务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才优先发展引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以用为本、创新机制,明确了人才发展的改革方向,就是以用好用活人才、提高人才效能为主线,创新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明确了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思路,就是突出高端人才的引领带动作用,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第三,以政策创新带动体制机制创新。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人才发展以用为本。从我国人才发展的现实情况看,“用”是突出问题:人才不够用、不适用、不能充分使用。人才“不够用”主要是指结构性短缺,高端人才和重点产业、重点领域人才严重不足。比如,第二产业高技能人才缺口巨大,我国工人队伍中高级技工仅占5%,而发达国家占35%。人才“不适用”主要是指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脱节。人才“不能充分使用”,就是许多人才缺乏充分施展才能的舞台和条件。

  解决这些问题,就是要树立以用为本的理念,把用好用活人才作为人才工作第一位的任务,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国家人才发展规划采取以政策创新带动体制机制创新的渐进改革思路,从一项项具体政策改起,由点到面、逐步推进。遵循这个思路,针对我国人才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国家人才发展规划提出了10大政策创新任务。比如,为解决人才发展投入不足的问题,提出实施促进人才投资优先保证的财税金融政策;为解决我国创新创业人才尤其是领军人才严重不足的问题,提出实施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政策、人才创业扶持政策、实施有利于科技人员潜心研究和创新政策、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和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等。

  第四,依托重大工程推动人才队伍建设。从总体上看,我国已经是世界人力资源大国,但还远不是科技人才强国,同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主要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特别是一流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短缺,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不够强,人才的培养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不够合理。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人才发展规划按照“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方针,围绕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一是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努力造就一批世界一流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二是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三是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国家人才发展规划把实施重大工程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按照引领性、创新性、示范性原则和少而精的要求,从国家层面设计了12项重大人才工程。这些重大人才工程分别由国家有关部委牵头实施,年内将全部启动。(本文由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提供)

链接:千人计划

  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又称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千人计划”)。为了吸引以我留学人员为主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2008年底中央批准实施“千人计划”,重点是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在中央、部门、地方分层次、有计划引进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其中中央层面计划用5—10年时间,引进2000名左右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各地各部门以及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等,也要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力争全国引进上万名高层次人才。

  截至目前,“千人计划”已分6批共引进1510人,其中,创新人才1161人,创业人才349人,绝大多数为留学回国人员,并有数十名非华裔外国人。他们积极承担国家和地方的重大科技项目,带领团队进行技术攻关,部分已担任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校院系或企业研究部门负责人,在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推进教育科技人才机制创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海归
『海外留学』 留英学生实习多投奔华人公司 和雇主关系难平衡 2013-06-01 [1848]
『创业就业』 海归创业感想 - 同最新上岸的海归分享 2013-05-08 [1967]
『国内动态』 白领海归的中年危机:镀金饭碗也有敲碎的一天 2013-05-01 [2345]
『学人动向』 波特兰州立大学孔子学院成立5周年庆典隆重举行 2012-06-05 [2940]
『大陆评述』 外籍华人在中国:或许没有中国心,却有张中国脸 2012-06-03 [2876]
『人才交流』 选择坚守或重新适应:回国成海外人才绕不开的选择 2012-06-03 [2470]
『海外留学』 毕业归国季 海归学子觅职须认证学历学位 2012-05-13 [3047]
『内外互动』 望洋兴叹:海归路 该怎样走?- 亲身感受「百名海外博士江苏行」活动 2012-03-25 [2960]
『学人动向』 美国海归落选中科院院士 国籍被认为首要原因 2012-03-23 [2420]
『签证移民』 海归派、上海侨办副主任蔡建国:上海籍华侨华人已超百万人 2012-03-06 [6247]
更多相关文章
相关栏目:『人才交流
重磅引才!@2024海外优青,海南大学等你加盟! 2024-01-25 [1278]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2023-2024年招聘公告 2023-11-13 [1679]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介入中心诚聘(副)研究员、博士后 2023-11-13 [1392]
深圳大学高密度城市韧性与绿色发展团队诚招博士后 2023-11-13 [1298]
深圳综合粒子设施研究院2024届校园招聘公告 2023-11-13 [1215]
学术桥:中国计算机相关专业发展前景如何?都有哪些新机遇? 2023-08-27 [1241]
中国科协"青年人才项目"启动遴选,资助名额699个! 2023-08-27 [1314]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23年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简章 2023-07-06 [1756]
深圳综合粒子设施研究院2023年春季招聘公告 2023-06-07 [1247]
海归需知 | 大陆体制内人员关注:干部提拔详细流程图 2023-01-31 [866]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Colleen Flaherty 翻译 刘勤:MIT教授发文《美国经济评论》 :生命科学受益于明星科学家们的死亡 :北京和上海金融人的最新鄙视链 :日本政府《氢能利用进度表》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