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苦乐不均,世界各国均如此,不足为怪。但是,“认真科研的是穷教授,不教学不科研的却是富教授”,这确实是大学中十足的怪事,批评者反被指为大惊小怪。种种反智现象迫使我们反思:大学中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哪里出了问题?
富教授开宝马,穷教授骑飞鸽,大学教授苦乐不均——《中国青年报》关于“穷教授富教授”的一组报道引人关注,社会上和校园里都在热议这一现象。更有一位大学老校长抱打不平,指斥灰色收入拉开教授贫富差距、教授请客送礼拿回扣司空见惯、职称评定更是时见荒谬。
相较于老校长的忧心如焚,网友们的议论则要平和许多。不少网友认为,教授之间存在贫富差距是合理的,平均主义反而不正常。如此,问题来了:究竟是该支持老校长,奋起声讨灰色收入,还是该认同网友们的宽容?
实际上,这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现象,中国目前面临的很多问题都纠结在这样的疑问中。这也是一个早已被注意到的问题,这些问题有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的名称叫做“发展中的问题”。“发展中”是对问题偏向积极一面的定位,类似于认同网友们的宽容。“发展中”也是客观的定位,即既要看到发展,也要看到问题。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却往往强调了发展,有意无意地忽略了问题。
就“穷教授富教授”而言,老校长的愤激和网友们的宽容各自只是看问题的一个角度,二者合起来才是问题本身接近全景的展示。明了于此,面对这个问题时才不会为情绪所左右,才不会失去寻求解决之道的理智和耐心。但是理智和耐心并不等于弱化或忽视问题,老校长之所以愤激,人们之所以热议,实际上正表明问题愈演愈烈之时却仍没看到改进的迹象,甚至大家都对此麻木不仁、不以为然,这才是真正值得警惕的。
教授苦乐不均,世界各国均如此,不足为怪。但是,“有了对经济的追求,少了对学术的孜孜以求”、“没有人看学术贡献、学术态度怎么样,只要能拉到项目能拉到钱就是有本事”、“认真教学、认真科研的是穷教授,不教学不科研的却是富教授”,这些确实是大学中十足的怪事,放在世界一流大学中更是奇谈。在我们的大学和科研机构中,这些怪事正在变得稀松平常,批评者反被指为大惊小怪。种种反智现象迫使我们反思:大学中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哪里出了问题?是不是到了该静下心来认真求解的时候?
在上述大问题中还隐藏着个人的小问题,一位211工程院校的教授年收入20万、年均课题经费300万,这位富教授却在网上大倒苦水:“你知道我付出多少,我将近10年几乎从没有休假和周末的概念。”了解科研人员工作的人都知道,此言不虚。显然,富教授们也并不满意自己的工作,因为它透支了他们的精力和体力,牺牲了个人生活。
其实,各行各业都有“穷教授富教授”的影子,穷教授们愤懑不平,富教授们有苦难言,这也正是人们关注这个现象,热议这个话题的原因。是时候了,该认真面对、着手调整不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了,这些则是热议背后的真正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