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学家使用碳纳米管作为薄膜晶体管的沟道材料,制作出了新型的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显示面板(AMOLED)。这一最新技术有望为高性能有机发光二级管的大规模集成和应用开辟道路。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纳米快报》上。
该研究团队领导者,南加州大学电子工程学教授周崇武表示,与目前传统的LCD液晶显示技术相比,AMOLED具有反应速度快,对比度更高,视角更宽广等特点。更重要的是,AMOELD具有自发光的特性,不需要使用背光板,因此可以比液晶显示板做的更轻薄,更省电,同时成本也更低。然而,也正是由于其自发光的特点,AMOLE的驱动电路需要具有良好的电流传输能力。用于液晶显示的无定形硅材料难以达到这一要求,而现阶段用于AMOLED显示的多晶硅材料也有着需要高温操作,成本昂贵以及良品率低的缺点。基于碳纳米管的AMOELD显示电路可以克服以上缺点,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周崇武教授
研究人员采用预分离的高纯度半导体性碳管溶液作为起始材料,通过室温下化学活化的方法将碳纳米管组装到目标衬底上,从而形成一个非常均匀的单层碳管网状结构。然后基于这一层网状碳管,薄膜晶体管以及有机发光二极管也可以集成到目标衬底上,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AMOLED显示电路。研究人员表示,目前他们已经可以制作含有500个像素以及1000个薄膜晶体管的显示电路。整个电路可以达到70%的良品率,并且他们已经找到了可以进一步提高其良品率的方法。
周教授表示,碳纳米管具有极其优异的电学特性,是下一代主流半导体材料的有力候选者。然而,由于金属性和半导体性的碳纳米管的电学特性迥异且彼此难以分离,并且碳管只有纳米量级的维度,因此难以组装到目标衬底上。这两个难题一直制约了碳纳米管的实际应用。而这项研究采用了通过最新的超离心技术分离得到的高纯度的半导体性碳纳米管,配以基于溶液的室温化学活化的组装方法,从而克服了这两大技术性难题。同时,基于这项技术的AMOLED显示电路也展现了出众的性能,因此这项成果具有十分乐观的商业前景。
研究人员还表示,下一步他们准备进一步挖掘这一技术室温操作的优势,在可折叠的塑料性衬底上制备AMOLED显示电路。如果这一目标得以实现,这又将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