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今天起舉行,之前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已定調拍板「保物價、促增長、調結構、保民生」,從宏觀調控方向,到具體經濟政策取向,看似明朗,但中國大陸的經濟走勢仍有懸念(擔心)。
要說烏雲,是國際間最近再對中國大陸經濟「看空」,「崩潰論」甚至再起;要說懸念,是熱錢是否流走、人民幣匯率是升是貶。
最近國際財經界再現的「中國經濟崩潰論」,說法跟上一輪的「崩潰論」有點不同,主要是著眼於中共當局的政策調整,以及中國大陸經濟面臨多重壓力,可能出現轉變。
這回的「崩潰論」,有實質關聯的是「熱錢流走」之說,也引起廣泛關注和討論。
從數據看,依中國人民銀行的數據,截至十月底,大陸外匯占款餘額為廿五兆元人民幣(指為沖銷外匯流入發行的通貨),衰退了兩百四十九億元人民幣,這是二○○七年十二月以來首次下降。
由於中國大陸仍有外匯管制,外匯進出要有相應的人民幣收購進行,熱錢流動也可由外匯占款看出端倪。如回溯到九月,會發現外匯占款已經急降,展望十一月,預估流出規模會進一步擴大。這意味「熱錢」流出。
與熱錢流動的另一關聯現象,是人民幣匯率不升反貶。在美國強力施壓下,人人都預期人民幣有強大的升值壓力,但就在此時,出現了北京財經界說的「八連跌」,即從十一月卅日起,連續八個交易日中,觸及交易區間的下限,也稱為人民幣交易跌停。一直到十二月九日(上周五),美元兌人民幣中間價才較上一日小幅回升。
人民幣匯率這個異常表現,討論得更熱烈,判斷也兩極化。
不論熱錢流走,還是人民幣匯率出現首度貶值的現象,如果將「崩潰論」再現、熱錢流走、人民幣匯率由升而貶,串連在一起看,再近看中共領導層提出的「政策求穩」論,遠觀中國經濟發展的周期論,就須對中國大陸經濟是否面臨周期性變局,保持警愓,也意味中國大陸經濟的起落承受了更多來自美國、歐盟等更多外部的壓力。
放款17.6兆 中國恐爆金融危機
據一項全球調查顯示,多數全球投資人預估中國在五年內將面臨銀行危機,削減他們對中國股的胃口,侵蝕他們對中國領導的信心。
彭博在本月5日到6日針對全球1097位投資人、分析師和交易員進行的季度調查顯示,61%的受訪者表示,他們預期中國在2016年末出現金融業崩潰,僅有10%對中國的銀行可望逃過一劫有信心。
包括兩年多來最疲軟的製造業數據、房屋銷售滑降,以及出口成長減緩等中國成長減緩跡象,已引爆中國銀行業壞帳攀升疑慮。
壞帳風險是中國在2009年-2010年全球景氣衰退期間,高達17.6兆元人民幣(2.8兆美元)空前銀行放款的後遺症。
UPI Management LLC董事總經理狄皮優(Lance Depew)表示:「資源錯置,特別是在房市和銀行部門,將導致政經動盪。我預期在可預見的未來,總體經濟將疲軟,及股市報酬率恐欠佳。」
MSCI中國金融類股指數今年計跌22%,相較於廣泛的MSCI中國指數跌幅17%。中國人壽年計跌32%,中國銀行股價也大跌30%,領跌金融類股指數。
調查中,彭博用戶對中國股的熱情已熄火。最新調查顯示,僅有21%受訪者認為中國是明年最佳投資標的之一。不到2009年10月彭博調查中的四成四受訪者認為中國是最佳投資標的的一半。
35%的受訪者預估,中國經濟成長將從第三季的9.1%減速至5%以下。31%受訪者預估,嚴重的政治或經濟動盪將造成成長停滯。美國投資人最為悲觀,40%預期中國將浮現危機。
46%的投資人描述中國經濟正在惡化,較9月的38%攀升,相較於40%認為中國經濟穩定。
全球投資人的質疑和高盛集團與國際貨幣基金(IMF)對中國經濟前景的看法背道而馳。IMF預估,中國經濟將避免大幅衰退,化解通膨危機。高盛在1日的報告中也預估,中國明年經濟成長將達8.6%,後年經濟成長8.7%。
相對較低的中央政府負債,賦予溫家寶政府財政實力,解決壞帳飆升問題。
IMF預估,北京政府今年債務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為27%,相較於美國的100%和日本的233%。世界銀行上月表示,中國雖面臨房市修正的強力衝擊,但有充裕的空間緩衝景氣放緩。
中國決策者已開始針對經濟前景轉疲跡象展開回應,中國人民銀行上周閃電調降銀行存款準備金率,為2008年以來首見,鼓勵銀行放款。
受訪的香港渣打銀行證券交易員史蒂芬茲(Anthony Stephens)表示:「簡而言之,中國是世上管理最好的主要經濟體。」
多數受訪的投資人也不預期中國的經濟表現將轉為廣泛的影響力,擠下美國,晉身全球最大強權。
41%的受訪者認為即使中國經濟規模最終超過美國,美國仍將具軍事優勢。27%認為,中國永難超越美國,躋身全球最大強權。只有25%受訪者同意中國無可避免將取代美國,成為全球卓越強權。
但中國社會科學院日前發布2012年經濟藍皮書,預計明年中國GDP增幅可望守住8.9%,前提則是國際經濟政治環境不再出現顯著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