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最新消息内外互动
关键字  范围   
 
美国怎么选院士?
作者:王丹红 | 2011/12/22 1:55:04 | 浏览:2239 | 评论:0

  作为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和终身荣誉,如何让评选办法更加合理、科学,使结果更加公正、公平,确保新增院士的质量和水准,近年来颇受社会各界关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版介绍美国院士选举的有关情况。

核心阅读:

  ■美国的院士是一种非官方、低调的个人荣誉,机构一般不会公开声称自己拥有多少院士,个人通常也不会将院士头衔列在自己的名片或信笺上

  ■候选人只能由院士提名,评选过程全部保密,候选人不应该知道自己被提名

  ■第三步的同行院士评审非常关键。同行委员会通常由30—50名院士组成,任期3—6年;所有新当选的院士都会被鼓励加入同行委员会,服务至少3年,以保证委员会始终保持新鲜的想法和思想

  作为世界上科技实力最强的国家,美国的院士选举是怎样进行的?与中国的院士选举有何异同?哈佛大学终身教授何毓琦日前就这些问题接受了记者专访。

整个过程全部保密 只考虑学术水平和贡献

  “我对中美两国院士选举体制的认识基于我在美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院士经历。” 何毓琦说,“以下所讲的美国科学院,也包括美国工程院。”

  “为了避免个人难堪或麻烦,从提名到选举,在近一年的时间里,美国科学院、美国工程院的院士选举全过程保密,只有院士参与,候选人也不应该知道自己被提名,公众只知道最后的当选人名单。” 何先生说,“中国的情况刚好相反,院士选举有机构和公众的参与,从提名的有效候选人到每一轮选举结果,都会在媒体上公开。这种差异有体制和文化方面的原因。”

  据何毓琦介绍,美国科学院是美国科学界荣誉性及政府咨询机构,1863年3月3日根据林肯总统签署的国会法令创立,但它不是政府部门,而是民间、非营利的科学家荣誉性自治组织,不设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则是根据1949年10月31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签署的命令成立,是国家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咨询机构,和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

  在中美两国,院士均通过选举产生,当选院士是科学家或工程师所能获得的最高学术称号,是终身荣誉。何毓琦说:在中国,院士有官方副部级待遇,是公众人物,院士不退休。在美国就没有这回事了,当选院士当然令人十分高兴,因为这是同行对自己所做事情价值的公认,是一位学者很大的荣誉。“但大家都明白,院士身份是一种明确的个人荣誉,相当低调,机构一般不会公开声称自己拥有多少院士,个人通常也不会将院士头衔列在自己的名片或信笺上。”

  “对院士身份不同方面的强调产生了非常不同的激励作用,”他说。在美国,科学院像私人俱乐部一样按自己的规则运行,实行学术自治;院士选举只考虑候选人的学术水平和学术贡献,没有宗教、政治、种族等因素。学术水平只有真正的同行才能评价,因此整个过程只有院士参与,没有公众和外界的介入。“我们说这是我们内部的事,我们不追求公众的意见和监督;我们对外界没有要求,也不需要得到公众利益或公众认可,除非对方自动给予。”

候选人只能由院士提名

  “中美两国推荐院士候选人的方式也有不同。”何毓琦强调。在美国,院士候选人只能由院士提名,方式有两种,一是由多名院士组成“自愿提名小组”联合提名某位候选人,比如在美国工程院,候选人需有4名院士提名,其中与候选人在同一机构的院士不能超过2位;二是国家科学院委员会向院士们提出建议候选人名单,或组建专门临时提名小组提名某个或某些领域的候选人。“无论哪种方式,都在科学院内部进行,只有院士参加。”

  在中国,除院士之外,机构也可以推荐候选人。何毓琦认为,“院士是一种荣誉,当机构参与推荐候选人时,就有利益关系在里面,想法就不一样了,单位希望自己的人能选上,就会像竞选一样,为候选人运动、造势、拉票等。在美国,科学院会周期性地提醒自己的院士:为候选人竞选造势的行为受到强烈劝阻。”

同行评审最关键 不鼓励匿名投票

  何毓琦介绍说,美国工程院院士的选举分为四大步骤——

  第一步,院士提名候选人;

  第二步,候选人经过所在学部院士的通信评议和投票,但不会根据投票结果对候选人进行排名和淘汰,全部候选人名单和投票评议资料被转入下一步;

  第三步,由学部任命的同行评审委员会在学院位于华盛顿特区的总部召开评审会议,对候选人的学术成就和资格进行详细评审,然后投票并对候选人进行排名和淘汰,提出院士候选人最后名单;

  第四步,院士大会对最后名单进行投票,根据定额和得票排序选出院士。

  “中美两国院士选举过程中的关键不同之处,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即学部院士对候选人的初步评审和投票,以及院士同行评审。”何毓琦说,在第二步,美国只投票和评论,但不对候选人进行排序,所有结果全部转入第三步,没有淘汰问题。“在中国,学部根据院士投票结果对候选人进行排序和淘汰,这是一种非常机械化的淘汰制,可能会导致非常有价值的候选人被不公正地淘汰,没有解释也无权追索。”

  “第三步的同行院士评审在美国是非常关键的,因为这是真正的学术评价。”何毓琦说,在这一步,以第二步的评议和投票情况作为参考,同行委员会完全按学术标准,尽可能给每位候选人一个公正、准确的评议。同行委员会通常由学部任命的30—50名院士组成,任期3—6年;所有新当选的院士都会受到鼓励,加入同行委员会,服务至少3年,以保证委员会始终保持新鲜的想法和思想。因此,同行委员会中至少有2—3位院士对每位候选人的学术领域和学术水平非常了解,能够公开站出来为他讲话,纠正第二步中出现的不公正或非学术的评价,并做出最终学术评价。因此,第三步的工作最重要,也是最难、任务最重的部分。“同行评审所提出的院士候选人最后名单提交到院士大会后,院士大会投票极少发生否决的情况。在我24年的经历中,只有一次院士大会否决了一名候选人的资格。”

  何毓琦认为,中美院士制度另外一个关键的不同之处是投票是否记名。

  “在美国,我们可以不记名投票,但科学院非常不鼓励匿名投票。他们会告诉你,假如不记名投票,那么你的意见在同行评审中将不会被看重或考虑。因此,一大半的院士都是记名投票。我永远都是记名投票。”

链接

  何毓琦:华裔美籍数学家、控制论专家,哈佛大学终身教授、清华大学讲席教授,动态系统现代控制理论创导者之一。他1987年当选美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1934年3月出生在上海, 1961年获哈佛大学应用数学的博士学位,其后在该校工程和应用科学学院任教。1965年获哈佛大学终身教授职位,2001年退休,其间培养了50名博士生。1979年中美建交后,他基本上每年回中国一次,为大陆的科研和高等教育发展服务。2001年受聘为清华大学讲席教授,10年间培养了3名博士生。

美国科学院院士增选:经历多轮投票 过程完全保密 (宁博伦)

  美国科学院NAS目前约有2000多名院士,其中460名为外籍院士。其院士增选程序十分复杂,共包括3-4轮投票。初始是由院士或除NAS之外的机构推荐候选人,可以推荐自己的同事,但是不允许推荐同一研究组的同事;然后分为25个学部进行投票,候选人要过三分之二的票数才可以进下一轮;然后各领域逐步合并进行投票,最后缩小到5个领域进行投票;最终全体院士一起投票,决定每年的当选院士。整个投票过程完全保密,候选人不知道自己被推荐,也不知道谁投了或没投自己的票。

  NAS只要求推荐机构提供候选人最好的12篇文章,因为NAS认为学术水平在于文章质量而不在于数量(NSF评选项目只要求提供5篇文章),而且就是这12篇文章也只看被引用数量,而不看发表杂志的影响因子。故NAS院士需要阅读大量候选人的文章以决定最终是否投票,不过一般进入最后一轮的候选人都是公认的精英。NAS包括少部分医学和社会科学家,所以每位院士都会在自己之外的领域进行投票。

  NAS每年增选约80名院士,其中外籍院士控制在25%,即约20名,当选标准不是对美国而是对世界科学做出过重要贡献或产生了重大影响。NAS院士中11%是女性,现在每年增选的院士中约14-15%为女性,且在生物领域的居多。NAS院士中约10%为诺贝尔奖得主,即约190人,美国的诺奖得主有几位不是NAS院士,没有当选的原因是无人推荐或人们认为他们获得诺奖是比较幸运的。

  NAS于1863年根据林肯总统签署的国会法令建立,它不是政府部门,而是非营利性的政府咨询机构,其主要任务是在各个领域为政府部门提供咨询报告,其他任务还包括院士增选、颁发奖项、组织会议、管理PNAS杂志、促进学生及大众对科学的认知等。

  无论政府的哪一个部门提出要求,比如环保部、健康与人类服务部、司法部、航空航宇局、能源部、基金委等等,NAS都会召集专门的委员会进行调研并出具同行评议后的报告,这些报告都很有价值,一般政府部门都会采纳报告里的意见和建议。NAS希望更多年轻的院士来写这些报告,而年纪大的院士则做评议工作。因为NAS不想给社会留下只有老年人才做科学的印象。

  美国政府不向NAS提供任何经费。NAS几乎所有的经费都来自承担的报告项目,每年约有200个报告项目,每个项目的经费约50-100万美元,而且每年的经费比较稳定。每个项目都包括管理费,以保证NAS正常运行(NAS有1100多员工)。NAS年预算为3-4亿美元,其中可以拿出1%即4百万美元来做种子基金,以开展完全独立的专题研究,比如人类基因组计划就是因为NAS认为应该进行这方面的研究而投入种子资金开始的。

相关栏目:『内外互动
美国确实有一点做得比中国好,只有在美国生活过的人才能体会 2024-04-23 [159]
日本为什么没有首都? 2024-04-23 [86]
一座绕不过去的现代性界碑 | 马克斯·韦伯诞辰160周年 2024-04-21 [121]
终身未婚闭门不出,留下千余首诗歌,她是美国文学史最难解的谜 2024-04-20 [176]
一篇分析世界格局最透彻的雄文! 2024-04-20 [272]
清理世界名画最好的方式,竟然是吐口水?! 2024-04-20 [93]
10万个中国弃婴,却在美国被宠爱! 2024-04-17 [215]
耶伦的帆布包,美国对华价值观外交的回光返照 2024-04-16 [144]
耶伦访华,美国的价值观外交与中国的皈依者 2024-04-16 [133]
宇宙是现实恐惧的源头 2024-04-16 [110]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摄影师苏唐诗与寂寞百年的故宫对话6年,3万张照片美伦美奂 :大数据分析图解:2019中国企业500强 张梦然:英国惠康桑格研究所:人体内的微生物与出生方式有关 :美众议院将调查华裔部长赵小兰“利用职权为家族谋利“ :UCLA CCS 2019 Fall Quarter Lecture Series Overview 谭晶晶:美国科技界高度关注中国科技创新进展 :推荐:2019年底前中国高校重要学术论坛(10月 - 12 月) :黄奇帆:今后10年,中国经济将发生5个历史性变化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