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两岸三地大陆评述
关键字  范围   
 
“血浓于水”批判
作者:丁启阵 | 2011/12/27 14:19:05 | 浏览:2444 | 评论:0

  “血浓于水”这个成语,当自然灾害发生时,用它来号召国民团结起来,共度危难,是极具感染力的,很能打动人心。毫无疑问,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这是一个很可爱的词语。

  但是,我最近忽然觉得,这个成语也有其不可爱乃至可憎恶的另一面。

  我产生这种感觉的逻辑过程如下:

  当今中国,“富二代”“官二代”的劣迹屡见不鲜,臭名昭著。而与此同时,外国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他们的“富二代”“官二代”,情况并非如此。比如说,看文章,听朋友介绍,得知德国就基本没有“富二代”炫富的现象。相反,那里实际上的富二代(父辈是亿万富豪),普遍认为,父辈的财富,是父辈努力工作的结果,跟自己没有多大关系。在长大成人之后,他们就得靠自己的双手,去养活自己。亿万富豪的儿子,一边上大学,一边在超市或快餐店打工挣学费,积极参加反对校方上涨学费的运动,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不会有人觉得奇怪。据说那里大部分的富二代都没有兴趣在大学毕业后,去继承父辈创下的事业,而把念书做学问作为终身追求。据说,德国的富豪们,他们努力追求事业成功的动力,就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为了赢得他人对自己的敬重,极少有人是为了孩子日后享福的。因此,他们不太在意下一代是否愿意继承自己开创的事业。打个比喻,在德国,金钱上,富一代跟富二代的关系,是君子关系,可谓淡如水。

  而在我国,情况与之相反。父辈聚财、儿孙享福,被认为是天经地义之事。具体地说,“俯首甘为孺子牛”,父辈有为下一代创造物质财富的义务;而作为儿女,享受父辈积聚的财富,是他们与生俱来的权利。稍微过分一些的,父辈为了儿女能够过上富足奢侈的生活,可以不择手段地聚敛财富,勤劳致富,投机取巧,贪污腐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他们的子女,则把父辈不择手段聚敛来的财富当作自己炫耀的资本,铺张浪费,肆意挥霍,飞扬跋扈,不可一世。

  虽然历史的车轮已经转到了二十一世纪,但是,我国依然是社会化程度不甚高的血缘家庭时代。我们之所以会有劣迹斑斑臭名昭著的“富二代”“官二代”现象,跟我们过分强调血亲之间义务与权利关系的合理性尤其是物质上奉献与索取关系的合理性这样一种文化传统,有着直接的关系。倘若,社会化程度再高一些,像一些西方国家那样,父子之间没有我们这样的职责与权利的关系,人们聚敛财富的动机将会单纯很多,不择手段聚敛财富的情况,就会少得多。

  过分强调血亲之间的义务与权利关系,臣民那里,只是出现“富二代”“官二代”的现象;而在国家元首那里,则将出现世袭现象。如果说前者只是祸害一时,祸害局部,那么,后者则可能祸害久远,祸害全国。

  我认为,在我们这样的国度,实在是有必要提倡一下“血浓于水”的对立面,“君子之交淡如水”。如果能够把我们的父子关系向君子之交方向稍稍靠拢一点,或许,“富二代”“官二代”的形象会大大改善,国家、社会也将比目前平静、和谐许多。

  从物理学上讲,“血浓于水”,反过来就是“水清于血”。浓易脏,清能洁。小家做一点让步,国家、社会因此获益,也合乎我们常讲的“舍小家为大家”的大道理。

相关栏目:『大陆评述
上海比北京文明,但不及北京有文化 2024-11-06 [292]
破“四唯”、“五唯”后,评职称变简单了吗? 2024-11-06 [270]
新中国75年出国留学大事记(1949年-2024年) 2024-10-06 [914]
现存的国自然基金申请书的歪风邪气有哪些? 2024-09-22 [302]
35岁副教授:科研没劲,不如当官 2024-08-27 [528]
被“双开”的李佩霞, 揭开了女官员群体的一个内幕 2024-08-25 [488]
中国最早的人是谁?云南元谋人?北京人?其实都不是!因为专家说...! 2024-08-20 [625]
大学生最佳就业城市排行榜出炉,杭州排第三,南京排第八,第一名真的实至名归! 2024-08-21 [607]
被官媒点名批评的4所大学,毕业证形同废纸,每年大量学生被坑! 2024-08-18 [287]
高校每次改革从不触碰行政人员,只拿教师开刀! 2024-08-18 [303]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日本政府《氢能利用进度表》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