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林毅夫:善用后发优势 解密中国经济
来源:新加坡《联合早报》 | 2012/1/8 12:48:13 | 浏览:3376 | 评论:0

  在18世纪前的1000年,中国创造了先进和灿烂的文明,但却在之后的150年沦落为非常贫困的国家。如今,在1979年实行市场经济转型后,中国再次崛起,成为世界最有活力的经济体。是什么推动了这些重大的改变?

  在我的近著《解密中国经济》中,我指出,不论哪个国家、哪个时代,持续增长的基石都是技术创新。在工业革命前,工匠和农民是创新的主要源泉。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也拥有最多的工匠和农民。因此,在其历史上的多数时候,都是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领导者。

  工业革命通过以由科学家和工程师在实验室进行的可控制实验取代了基于经验的技术革命,加速了西方国家发展的步伐。这一“范式转移”标志着现代经济增长的到来,也造成了全球经济的“大分化”。

  中国没有出现类似的变迁,科举制度是主要原因。这个制度强调对儒家经典的记忆,精英阶层因此缺乏学习数学和科学知识的诱因。

  大分化也带来了希望: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来自发达国家的技术转移,实现比工业革命先驱更快的经济增长。但中国一直没能利用这一后发优势,直到它认真开始改变其计划经济体制。

  当中国的市场转型于1979年开始时,邓小平采取了实用的双轨制政策,而不是“华盛顿共识”所提出的快速私有化和贸易自由化公式。一方面,政府继续对重点领域提供暂时性的保护;另一方面,政府也向私人企业和外国直接投资开放劳动密集型领域——这是中国具有比较优势但过去一直被抑制的领域。

  这一政策让中国得以同时实现稳定和快速增长。事实上,后发优势是惊人的:在过去32年给中国带来了9.9%的年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和16.3%的年均贸易增长。这是了不起的成就,足以作为其它发展中国家宝贵的学习经验。如今,中国已是世界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经济体,超过6亿人口脱离了贫穷。

  但中国的成功并不是没有代价的。收入差距扩大了,部分原因是一些领域的扭曲性政策没有取消。这造成了收入不平等,抑制了国内消费。

  我有信心,尽管面对欧元区危机和世界需求萎缩的逆风,中国能够继续其强有力的增长。中国2008年的人均收入是美国的21%(以购买力平价衡量),与日本在1951年、韩国在1977年、及台湾在1975年的水平相当。日本1951-1971年的年均GDP增长是9.2%,韩国1977-1997年的年均GDP增长为7.6%,台湾1975-1995年的年均GDP增长则是8.3%。考虑到这些经济体的类似经验和中国1979年以来的发展战略,中国很有可能能够在未来20年里保持8%的增长速度。

  一些人也许会认为,有13亿人口的中国是独一无二的,其表现是不可复制的。我不赞同这看法。只要能够善用后发优势,从发达国家引进技术并提升国内企业,任何发展中国家都可以有持续几十年的快速增长,同时大幅减少贫困的类似机会。简单地说,没有什么可以替代对比较优势的理解。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岭大科研 | 周敏教授团队解码美国“走线”群体生存策略:网络个人主义的功能与局限的剖析 2025-10-06 [49]
哲学家李泽厚:苏轼的意义 2025-10-06 [37]
李泽厚:我希望我们的作家不必太着眼于发表,不要急功近利 2025-10-06 [26]
古斯塔夫·勒庞:群体屈从于权威,却不怎么会为善良动心! 2025-10-04 [33]
管涛:三方面因素支撑人民币汇率走强 2025-10-02 [102]
古斯塔夫·勒庞:应试教育在社会底层创造了一支无产阶级大军 2025-10-02 [55]
易中天:没有信仰的人,该何以自处和处世? 2025-10-03 [65]
易中天:即将退休或者已经退休的人,学着做到这几点 2025-10-03 [67]
赵晓 | 从加尔文到柯克:信仰如何在公共领域活出来 2025-09-27 [272]
台湾学者潘光哲:为什么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热衷于改造国民性? 2025-09-15 [663]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中国33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 :中澳政府联合出手打击洗钱和逃税漏税 大量中国居民海外账户遭冻结 :摄影师苏唐诗与寂寞百年的故宫对话6年,3万张照片美伦美奂 :大数据分析图解:2019中国企业500强 张梦然:英国惠康桑格研究所:人体内的微生物与出生方式有关 :美众议院将调查华裔部长赵小兰“利用职权为家族谋利“ :UCLA CCS 2019 Fall Quarter Lecture Series Overview 谭晶晶:美国科技界高度关注中国科技创新进展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