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起:華南理工大學校長王迎軍、湖南大學校長趙躍宇、國防科技大學校長楊學軍、天津醫科大學校長尚永豐、天津大學校長李家俊、吉林大學校長李元元。
近年重點大學掀起一輪「換帥潮」,6年來共有27所「985」高校換校長,去年更有10所「985」大學校長換人。
隨著華南理工大學黨委書記王迎軍在2011年12月初正式出任華南理工大學校長,去年共有10所「985」大學更換了校長。自2006年以來的重點大學「換帥」就此達到高峰。
在中國,重點高校分為兩個級別:「211工程」、「985工程」。1993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及國務院《關於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的實施意見》中要求,面向21世紀重點建設100所左右的高等學校和一批重點學科點,稱為「211工程」。
1998年5月,根據中央精神,教育部決定重點支持一些「211」高校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和高水平大學,簡稱為「985工程」。
據悉,目前,「211」高校共112所,承擔建設世界一流大學任務的「985」高校共39所。
6年27所985換帥
從2006年至2011年,分別有16、11、13、10、15、14所「211」高校校長更換人選,而這6年間共有27所「985」高校換帥。
作為中國大學中的驕傲,「985」高校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任務相當緊迫。2003年清華大學曾明確提出:在2011年百年校慶之時,躋身世界一流大學行列,2020年總體建成世界一流大學。2004年,時任北大校長的許智宏也曾提到北京大學「力爭在2015年進入世界一流大學」。
高校「國家隊」換帥的背景是:在實施了兩期計畫後,總周期預計最長20年的「985工程」如今已用時過半。新一批高校校長到任之後,將給中國的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帶來怎樣的新動力?
2011年重點高校人事調整,新任命的校長,大多是「外來戶」——或來自其他高校,或來自教育行政部門。
2011年走馬上任的10位「985」高校掌門人中,只有3人為本校內部調動:華南理工大學校長王迎軍原為該校黨委書記,湖南大學校長趙躍宇、國防科技大學校長楊學軍原為本校副校長。將範圍擴展至「211」高校,2011年14所高校換帥,也只有5人為本校「內部調動」。
新校長多「空降」
長期關注該領域的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教授程方平說:「『空降』方式有利有弊。對於相互陌生的高校和校長,需要有個適應過程。但『空降』校長不受原有條條框框限制,在破立方面的創造性值得期待。」
由著名學者轉身為管理者,這一特徵在2011年高校「換帥」過程中也很明顯,很多新任校長在科研領域成績斐然。
2011年9月中,吉林大學「新帥」李元元在就職講話中流露出對「空降」吉大的些許意外。「昨天,中組部找我談話,剛才,喻雲林局長又宣布黨中央對我擔任吉林大學校長職務任命的決定……」他說,這是自己第一次來到吉大,但從未想過是以任職的方式走進校園。
李元元是2006年以來吉大的第三任校長。他的兩位前任都是明星校長:現任北大校長周其鳳和被譽為「中國最年輕名牌大學校長」的展濤。
位於長春的吉林大學是中國辦學規模最大的高等學府之一,其車輛工程、法學、生物學與化學等專業在全國享有盛譽。這所大學第一期入選「985工程」,也是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原任山東大學校長的展濤2008年到吉大履新,直至去年3月底,調任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任。
●「吉大終於不裸奔了」
此後半年,吉林大學校長一直空缺,由黨委書記陳德文代理。李元元上任當日,不少吉大學生將網路簽名改為:「吉大終於不裸奔了。」
如果把時間前推至2002年,自那時以來吉林大學已更了5任校長。2002年,服務吉林大學近44年的劉中樹離任後,黨委書記吳博達出任校長。兩年後,吳博達調任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主任,周其鳳繼任。
這種短期內更換校長的現象,在國內重點高校中並不鮮見。據統計,2006年以來,有9所「211」、「985」高校兩次校長易人,其中約一半校長在崗位上工作了兩年左右。
而在「985」高校中,吉林大學、南開大學、武漢大學、天津大學、國防科技大學等5所大學,過去6年來至少更換了兩次校長。對於高校校長的頻繁調整,2008年教育部新聞發言人曾做過回應:重點大學黨政領導職務調整,原因有多種,有的因為年齡原因正常退休,有的則是工作需要進行輪崗。
校長長期任期制被認為是成就國外一流名校的一個原因。不過,程方平認為最重要的是中國公立大學校長的遴選制度。
●60後走上前台 理工出身多
在此波「換帥潮」中,王迎軍不僅是華南理工大學59年校史中唯一的女校長,也是目前全國「985」高校中唯一的女校長,以及中國唯一獲得國際生物材料科學與工程院終身榮譽稱號的女性。王迎軍的丈夫汪建平則在中山大學任常務副校長。
當然,女校長掌舵「985」高校並非首次,前例是同濟大學前校長吳啟迪。
高校校長中為何很少出現女性身影?程方平分析說:「主要是因為歷史因素。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生的這代人,高級知識分子中女性比例較低。此外,理工科科研人員比較辛苦,走到前沿的女性就更少。而『985』和『211』高校目前大部分校長是理工科背景。」
除了學術功底深厚的學者,新任校長中也不乏擁有中央或地方國家機關從政經驗者。
張堯學自1999年從清華大學調入教育部任職,此番「空降」中南大學之前,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司長兩個職位。
新任天津大學校長李家俊,1998年就任天津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到調任天津大學之前,身兼天津市委科技工委書記、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市知識產權局黨組書記三職。在程方平看來,校長的從政經歷是一份重要資源,在管理上和協調與政府關係等方面會有優勢。
大學校長易人帶來的新氣象還包括,一批「60後」紛紛走上前台。
2011年新上任的14位「211」校長有8位屬於「60後」。他們有幾個共同特點:1990年前後以碩、博學歷留校任教;大部分在國內取得博士學位,並以博士後或高級訪問學者身分在國外留學進修多年。而諸如天津醫科大學新任校長尚永豐等人,則直接在國外名牌大學取得博士學位。
這8位「60後」校長中,有6位是理工科出身,其餘兩位為經濟學出身的新任中國人民大學校長陳雨露和管理學出身的新任西南大學校長張衛國。其實,細數近6年來「211」高校中履新的24位「60後」校長,只有西北大學校長方光華出身文史專業。
程方平認為,這與公立高校校長也被納入黨管幹部體系有很大關係。長期以來,上至中央領導下到基層幹部,理工科畢業生一直是各級領導幹部的主體。不過,自2003年以來已有多位新任中央領導來自經濟、法律專業。他說,「還是期望遴選校長能平衡文史和工科背景。」
北京理工大學文學院教授楊東平曾撰文稱:對新一代大學校長,也許人們的期待比評價更多。高等教育現實和目標,轉化為對大學校長的高標準:既要是學問家、教育家,又要是政治家,還要是公關專家和理財專家。(大陸新聞組整理)
●985工程
「985工程」工程是政府為建設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批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而實施的建設工程。並以江澤民在北京大學100周年校慶的講話時間(1998年5月)命名為「985工程」。
當時,教育部領導在慶典上建議,今後連續3年,政府每年拿出中央財政收入的1%,作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資金。以當年財政收入測算,「985工程」總投入將在300億以上。
北大和清華首先被確認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兩校各自獲得教育部18億的撥款額度,同時教育部宣布「985工程」將在20世紀末篩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7所中國頂尖大學,以上9所頂尖大學作為首批「985工程」建設高校,也是C9聯盟高校。
目前,共有39所高校被列入985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