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票前夕,李登輝在台上主動將蔡英文拉入懷中。這一抱,抱出了台聯三席不分區立委,卻給中間選民留下蔡英文畢竟甩不掉李登輝挾持的印象。
小英無力甩背後靈
這一幅圖像,其實可謂是蔡英文整個大選的縮影。一方面,她要社會相信,她是不同於民進黨刻板印象的「非典型」,是清新的小英;但是,她又處處顯示「民進黨改變了蔡英文」,只是女版的李登輝或陳水扁。
李蔡一抱,迄今仍是一個謎。是蔡積極力邀李出馬站台嗎?難道她不知道這會令中間選民警覺「站在蔡英文背後的是誰」?或者,難道是李登輝執意要來插花而蔡營無法婉謝嗎?這正顯示了蔡英文無力甩掉她的「背後靈」。
蔡英文此役落敗,敗在三方面。一、輸掉了大選;二、未能帶領民進黨轉型,即蔡英文未能改變民進黨;三,輸掉了自己的人格形象與社會信任,亦即讓民進黨改變了蔡英文。
這三方面,其實是互為因果。正由於民進黨的政策架構扭曲(如否定九二共識),使得操作此政策架構的蔡英文之人格形象亦告扭曲;又因蔡英文操作民進黨的選戰技巧(如將「老闆」與「員工」撕裂),更使民進黨難以獲得中間選民信任。
總括而言,有人認為蔡英文在此次選戰中仍然展現了非凡的政治魅力;但也有人認為,蔡英文因此次選戰而扭曲了她的人格形象,失去了社會信任,這對她是難以療癒的創傷。
綠天后陷共同宿命
然而,蔡英文走到今日,也反映了綠營頂尖人物的共同宿命:政策路線扭曲,因此政見論述扭曲;操作手段扭曲,以致人格形象扭曲,最後的效應是失去了多數人民的社會信任。仍以蔡英文為例:為了堅守「否定九二共識」的扭曲政策,一連開出「台灣共識」、「兩岸對話工作小組」、「安定經濟對策小組」、「大聯合政府」、「協商式民主」、「在地經濟」、「新的出口市場」一大疊空頭支票,又發動「財團、中國、馬政府『壓迫』台灣人民」的撕裂手法;事態至此,政策扭曲了人格形象,人格形象亦失去了社會信任。即使以蔡英文的清新,也禁受不起政策的扭曲與操作手法的汙染。
正本清源,民進黨仍應導正政策路線。民進黨花了幾十年時間,培育出一個數十萬人集會見不到一面國旗的群眾;這是民進黨過去的資產,卻也是民進黨欲突破瓶頸的重大負債。這使得民進黨一方面要爭取中華民國的政權,另一方面又要撕裂中華民國;亦即如馬總統在選季所說,「一方面要利用中華民國,一方面又否定中華民國」。此種扭曲的政策路線,與世界潮流牴觸,與兩岸發展對抗,與多數民意背離,自然無法產生人格形象不被扭曲的政治領袖。
李登輝的宿命如此,陳水扁如此,蔡英文亦如是。
相关讯息 - 辜寬敏:應付兩岸 蔡完全不成熟 (林政忠)
獨派大老辜寬敏選前下賭注,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若敗選,「我就剃光頭當和尚」。但這個承諾「跳票」。辜寬敏昨天接受聯合報專訪時表示,他剃光頭無濟於事,蔡英文已經很傷心,他不要再增加蔡的壓力,「一個人跳票幾次無所謂,重要的事不要跳票就好!」
辜寬敏還笑說,基隆月眉寺也對外表示,不收60歲以上的老人,他要當和尚,還要自己先蓋一間廟。他雖沒有剃光頭,但在老婆壓力下,兩周前把一頭白髮修剪整齊。
敗選檢討,辜寬敏說,「蔡英文應付兩岸的經驗,完全不成熟!」他不知道蔡英文的中國政策在講什麼,「台灣共識」只是程序問題,國民黨最後主打台商、九二共識等兩岸問題,民進黨一點反應也沒有。
他指出,兩岸關係建立在虛構的九二共識,非常危險,但蔡英文過去沒有和中國在政治、外交交手的磨練,政策指導的是前總統李登輝、出面的是海基會故董事長辜振甫;而中國總理從朱鎔基到溫家寶,已產生大變化,台灣不能停留在五年或十年前的中國,蔡英文「不要太高估自己」。
至於民進黨的未來,辜強調,民進黨已經世代交替,「蘇貞昌沙沙的聲音或謝長廷的小聰明,都無法再號召人民」,老天王沒有空間,會自然消失。
前總統李登輝在蔡英文「選前之夜」演說讓人感動落淚,問他有沒有哭泣?辜寬敏連說兩次「很好」,並認為李登輝對選情有加分;但他已經老了,台灣應交給年輕人,相信李登輝也是一樣的心境,「該做的事已經做了,只是沒有成功」。
馬英九應淡然面對歷史評價的壓力 (阮大正)
馬英九當選連任表示有歷史評價的壓力,換言之就是尋求歷史定位,則除在四年內需與時間賽跑外,必先破除內心虛幻的迷夢、和排除外在干政的阻礙,方能達陣,留名青史。
馬英九最大的缺點就是想討好每個人、這是邱義仁對馬英九的評價。其實馬英九想以全民總統和促簽兩岸和平協議而獲諾貝爾和平獎,為其心中第一順位的迷夢,全民總統在此次選舉中綠營得票率不減反增,並造成原支持馬英九的基本盤疏離,証明是一種不可行的謬思。
簽定兩岸和平協議,牽涉到政治層面,自非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單方面意願可行,又逢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導班底換屆,新的政治局常委對兩岸關係的態度,足以影響兩岸方方面面的良性發展,在兩岸定位論述未取得共識前,無異是不可能的任務。當然,在習近平訪美前後,吳敦義以「二度密月」名義赴美,將獲得若干重要資訊,作為馬政府今後發展兩岸關係的參據。但與諾貝爾和平獎距離仍不止一里路。
馬英九第二個虛幻的迷夢是將國民黨變身為本土化和選舉機器,卸下中國國民黨的百年老招牌改名為臺灣國民黨,這就是馬英九所說:要使國民黨脫胎換骨的深層意義,而這一任務的執行人,自非未來國民黨副主席兼祕書長金溥聰莫屬。
馬英九若能放下心中迷思,恢復平實,將2008和2012兩次競選諾言逐一兌現,為中國國民黨舖陳繼續執政之路,在創新外也盡傳承之責。自是中國國民黨中興領導者,又何愁青史不留賢名。
民進黨在敗選後,不再迴避九二共識,或將要求中國大陸回應馬英九的「一中各表」是否符合中國大陸的原則?馬英九必需及早思考如何因應民進黨這一釜底抽薪的策略。馬英九提出每半年與在野各黨派共商國事,造成小黨攪亂政策規劃制定、執行的亂局,又得背負無能的罵名。民進黨已放言,兩岸政策需朝野咨商推動之,牽扯了兩岸良性互動關係的進程,又說中國國民黨在立法院席次穩定過半情況下,馬政府應負完全執政的責任。這種兩手策略將虛耗臺灣民主政治的能量。
至於眾所期盼的行政院改組,應擴大適材適所的原則,不能令用人惟材的治國方略,留一片空白,而這片空白是尋求歷史定位路上不能容忍的錯誤。同時將國際上行銷兩岸關係論述所耗資源,用回到國內宣導政策與執行力,化解民眾的無感,洗刷無能的表象,才是正道。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鼓勵民眾多讀歷史,因為對自己及國家都有益處,李光耀所指當非僅限短短的新加坡歷史。不幸的是上百年的中華民國歷史,上千年的中華民族歷史,卻常遭馬英九輕忽以視,一個不注重歷史刻痕的國家領導人,又如何尋得歷史定位。須知古今多少賢能之士,得青史留名,因為他們平實,所以真實、因為平易,所以偉大。當歷史託付,落在馬英九身上時,自有公論,又何必汲汲以求歷史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