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全国软科学研究机构统计调查报告》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年底,全国共有软科学研究机构2408家,比2006年年底增加1075家,增长80.6%。全国从事软科学活动人员共计8.4万人,比2006年年底增加4.8万人,增长137.5%。2009年—2010年,全国共完成软科学课题20708项,正在进行课题14334项。科技战略及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类研究,占到全部软科学课题的近1/3,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前瞻性研究与软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各占近20%。 2009—2010年度全国软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在社会影响较之前年度呈现显著扩大,其中,学术论文被核心期刊引用95257次,比2003—2004年度的16544次增长了5倍多。
透过数据可以看到,近些年,作为政府的思想库和智囊团,软科学研究机构不断强化对决策的支撑作用,并通过在不同领域的实践深入推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进程。必须指出的是,在当前我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背景下,以科学决策保障和引导科学发展就显得尤其重要。相较于此,我国软科学研究在组织保障、成果应用、国际交流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保障软科学研究经费投入,提高人员费比例
相对于全国R&D而言,我国软科学研究经费投入比例明显低于产出比例。2009年—2010年,我国软科学论文产出为18.2万篇,占同期全国科技论文产出的比例为6.55%,而2009年—2010年软科学研究经费支出(41.8亿元)仅占同期全国R&D经费内部支出的0.32%。
另一方面,从目前软科学研究费用支出结构看,人员费支出占总支出的25.8%,略高于2009年全国R&D经费支出中的人员费支出比例(24.7%)。然而,由于软科学研究具有其本身的特点,智力成本在研究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较高,应适当提高软科学研究的人员费支出比例。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政府决策难度日益加大。我们该用怎样的机制推动决策的科学化并得到有效实施,软科学机构需要从理论到实践对此进行不断探索。稳定、足额的经费投入是持续深入开展相关研究的基本保障。同时,针对软科学研究特性,建立合理的人员费支出结构,才能有效调动研究人员的积极性,从而保障软科学研究活动的组织和开展。
加强西部地区软科学研究,促进地区均衡发展
软科学研究的地区分布仍然不平衡,中西部省份软科学研究明显落后于东部省份。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东部省市的软科学研究机构占全国软科学研究机构总数的近一半;机构研究经费方面东部省市占全国的71.8%,中部地区占18.3%,西部地区只占9.8%。
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全面推进,中西部省份经济在迅速发展,而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决策问题,需要开展软科学研究予以支撑和解决。因此,应加大西部省份在政策研究方面的经费投入,培养软科学研究力量,围绕服务中西部开发过程中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决策、组织、管理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加强战略研究。
发挥高校软科学研究支撑作用,加强与政府决策联系
高等学校通过组建软科学研究机构,开展软科学研究,软科学研究队伍正不断成长壮大。截至2010年底,高等学校软科学研究机构达1171家,是我国软科学研究的主要力量。2009—2010年度,高校所属研究机构承担了全部软科学研究课题的57.2%,其学术论文产出占全国软科学类学术论文的64.3%。
但是,高校软科学研究与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相比,成果应用比例偏低,内部研究报告和内参登载文章只占全部软科学研究机构的20.4%,研究成果得到领导批示的数量也仅占14.3%。因此,高校软科学研究机构的决策支撑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高校应在开展软科学研究过程中更多地了解决策需求,使软科学研究活动在理论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目标导向和应用导向。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高校软科学研究的重视,更多地将高校中既具有深厚理论积淀,又对国情民情政情熟悉的软科学研究力量吸引到决策支撑团队中,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科学决策。
加强国际合作,开拓国际视野
进入新世纪,中国经济崛起的速度更加引人瞩目。从过去中国的发展看世界,到世界的发展看中国,中国的发展正在融入世界经济大环境,与世界经济息息相关。我国的软科学研究,必须能够适应新形势,培养新思维,加强国际合作,积极鼓励软科学研究人员拓宽国际视野。为此,应为软科学研究工作者提供更多的国际学术交流机会,建立更加广泛更加有效的国际政策研究交流平台,为我国软科学研究者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中进行准确判断与科学分析提供必要条件。
相关链接
全国软科学机构成立出现两次高峰
从历年软科学研究机构成立数量上看,自1970年以来,全国软科学研究机构成立出现两次高峰。从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到1985年启动科技体制改革期间,我国的软科学事业快速发展,软科学研究机构成立进入第一次高峰期。进入新世纪后,伴随着我国经济加速发展,各级政府对科学决策的需求不断加强,我国软科学事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软科学机构成立进入了第二次高峰期。从统计数据上看,近10年来我国软科学研究机构成立数量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2000年以后成立的软科学研究机构占到全部软科学研究机构的一半以上。
软科学研究政策影响力不断增强
我国软科学研究机构和政策专家在中国重大决策过程中越来越活跃,政策影响力不断增强。
提供政策咨询,支撑政府决策
通过开展前瞻性和针对性研究工作,软科学研究在支撑政府决策,促进决策科学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9年—2010年,全国软科学研究机构共为政府的决策与管理进行咨询投入人员1.19万人年,参加政策咨询会1万余次。围绕社会发展中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撰写内部研究报告或内参2.45万篇。大批软科学研究成果进入各级政府的决策程序,被有关部门采用。
开展理论研究,发表学术成果
2009—2010年度,全国软科学研究机构共发表研究论文15.5万篇。发表会议论文2.7万篇;出版软科学研究著作1.1万部。完成获奖课题480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励近2800项。学术研究的活跃为决策科学化、现代化奠定了理论基石,提供了科学方法。
扩大国际交流,提高国际影响
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的进程在进一步加快,软科学研究也需要开拓国际视野。近年来,我国软科学研究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加大了力度。通过国际交流,不仅学习了国外先进思想和经验,也向国外宣传和推广了我们的研究成果。2009—2010年度,全国软科学研究机构共向国外发表软科学学术期刊论文6500余篇,会议论文7800余篇;开展国际合作项目1700余项;举办国际会议近900次。
加强成果应用,促进社会发展
软科学研究通过不断扩大软科学研究成果的社会影响。2009—2010年度,全国软科学研究机构研究成果被核心期刊引用9.5万次,比2003—2004年度增长5倍。另一方面,通过为企业和社会提供咨询服务,软科学研究机构研究成果被企业采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2009—2010年全国软科学研究机构在为企业进行技术咨询与中介服务方面投入人力2.1万人年;在项目评估论证咨询与中介服务方面投入人力5000余人年;在科技投融资咨询与中介方面投入人力400多人年;在科技创业咨询与中介方面投入人力600多人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