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中科技大学一名文科生致信校长,质问“文科生学数学,有什么用处”。这封信使“文科生该不该学数学”成为热议的话题。对此,各方专家观点不一,但达成共识的是:目前文科专业开设的数学课,从内容到形式都需要做一些改变。
事件起因:大学生来信提疑问
据《京华时报》报道,前不久,一封长达五页纸的特别来信呈现在了华中科大校长李培根的面前。这封信的作者是该校新闻学院2011级一位朱姓学生,信中具体阐述了新闻学院学生不应该修习数学的理由。
小朱在信中写道,学校对新闻专业修数学的要求让她感到很失落。据他所知,其他大学的新闻专业,是不学数学的。小朱认为:“人文社会科学专业注重的应该是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一味地强调全面发展有时反而会起到负面作用。”小朱还问“根叔”:文科生学数学,有什么用处呢?就算有用,也往往是在用之前,就被遗忘和荒废了。
在小朱看来,一个人的兴趣背后往往隐藏着他最优异的潜能,追求全面发展只会导致精力分散,走向平庸。据小朱称,包括他自己在内,文科生中有相当一批学生不想学数学。
小朱的信引起了李培根校长的高度重视,他当即要求全校对课程设置进行大讨论。虽然不少文科生表示不该学数学,但是在讨论会上,专家学者的观点很统一,认为数学能训练文科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文科学生形成互补,所以“肯定要学”,但与理科生相比,难度应该有所下降。
据华中科大人文学院院长何锡章回忆,早在上世纪80年代开设文科专业时,就设置了数学这门课。当时主要是考虑到工科院校开设文科专业,强调文理交叉,文科生学数学,有利于提升综合素质。
该校学术委员会办公室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人大、武大等综合性大学人文社科专业也开设了高等数学这门课程。
相关调查:七成人称文科生缺理性思维
为了了解国内文科生的科学素养,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进行了一项千人在线调查。调查显示,82.3%的受访者认为文科生应该学数学。59.2%的人感觉当前大学文科生科学素养差,其中14.5%的人觉得“非常差”。受访者中,70后占39.1%,80后占40.9%,90后占3.8%。
文科生最欠缺的科学素养是什么?调查中,“理性思维”被排在首位(68.5%),其次是“逻辑思维能力”(65.5%),第三是“科学常识”(60.4%)。接下来还有质疑精神(56.3%)、分辨能力(53.1%)。
为什么文科生需要提高科学素养?调查中,78.2%的人认为,懂得基本的科学道理有助于判断信息、作出决策。58.1%的人表示,缺乏科学素养会导致文科生就业面窄。63.3%的人在调查中表示,文科生科学素养低会影响社会发展;52.3%的人认为有科学素养能更好担负传承中华文化的责任;45.9%的人表示,缺乏科学素养会促发谣言传播。
对于高校课堂,62.8%的被调查者建议在教学中注意培养科学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55.9%的人希望为文科生多开一些科学素养方面的课。
学生看法
正方:学习数学多有裨益
虽然学的是文科专业,但北京理工大学毕业生小婷目前从事的工作却是理财分析师。小婷说,文科类的学生学习数学是有好处的,自己就是个典型的例子。由于自己本身数学程度不错,大学阶段除了本专业以外,也选修了一些金融和贸易的课程,在找工作的时候比其他的同学选择面要宽一些,并且学习数学等理科的课程,也锻炼了自己严谨的思维和连贯的逻辑推理能力,对自己目前的工作也有帮助。
小婷建议,如果对数学有兴趣的同学,不妨在大学的时候试着学习一下数学或其他理科的课程,一是因为高等数学与中学的数学完全不是一套体系,大可不必过分畏惧;二是因为学习数学确实能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思维能力,对将来的发展更为有利。
小婷举例说,为什么考研的时候理转文很容易,但文转理或者文转商却几乎不太可能?就是因为理科生考研要考数学。在就业的时候也是一样,虽然都说要宽口径就业,但其实文科生的就业面还是相对比较窄,许多财经类、经济类的专业都需要有数学基础,如果在大学阶段学有余力能把数学学好,会比同时毕业的同学更具备竞争力,就业面也更宽一些。
小婷还建议,学校可将文科数学的教材做一些适度的变更,将其与现实生活连接起来,引导同学们克服心理障碍,了解数学是可学的、有用的,并教会同学该怎么运用。
反方:文科学高数毫无用处
彭于杨就读于一所师范类大学,专业为语文教育,就业方向是语文老师。到了大学,她才发现,自己的课程表里竟然还有高等数学这门必修课。
彭于杨说,数学从来都是自己的弱项,高中时为了高考尚可拼一下,但到了大学,实在是没有任何兴趣学。班上有五十多人,每节高数课都只有十几个人来上课。彭于杨说,其实她能看出来老师讲得也很痛苦,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多数时候是自问自答。
考试前,高数老师专门给大家划过一次重点,涵盖了考试约80%的题目。彭于杨只好去找数学系的同学帮忙做出答案,大家一起背。由于完全不明白,死记硬背一些数据特别难,即使考试全打小抄,班上还有五六个同学不及格需要重修。彭于杨说,因为开高数课,好多专业课,包括文学史、汉语言文学等一些主要课程的老师还很不满意,认为挤占了专业课的课时。
彭于杨认为,就自己的经历来讲,她认为文科生开设高数课毫无益处,尤其是中文系,开设纯理论的数学实在是很荒谬。她认为,说要培养数字概念和数学思维,高中学的知识已经足够了。
专家说法
文理数学难度要区别
在华中科技大学日前结束的讨论会上,专家们多数认为文科生应该学数学。他们认为,数学过程中逻辑思维的训练对文科学生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和文科的思维训练形成互补,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一定的帮助。但是,难度应当与理科生有所区别,相对降低难度。
其中,教科院院长刘献君教授认为,文科学生学点数学是有好处的,但要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考试方式。新闻学院院长张昆表示,新闻专业的学生应该学习数学,一定的数学知识对于新闻专业中涉及的数据分析及资料整理等很有帮助。而且学习数学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可谓大有裨益。哲学系的邓晓芒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数学无用论”这种观点过于功利,文科太功利了,会不利于今后的发展。
专家建议,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应针对文科学生的特点进行调整,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并且还可尝试实施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选择权应该交给学生
教育学者熊丙奇表示,文科生学不学数学,选择权应该交给学生。他认为,简单地把学生分为文科、理科的情况,本身就有问题。他表示,一些大学已经按专业大类或专业平台招生,在招生中也打破了原来的只招文科或者只招理科生的传统做法,且大学很多专业中,文理的界限已经很模糊。熊丙奇称,许多被划分在文科范畴的学院和专业,目前也有很强的学科交叉性质。比如新闻学传播学,现在已发展出广播电视新闻学、媒体创意、新媒体与网络信息等专业,而且不同学校的这些专业,侧重也有所不同。
熊丙奇称,我国大学现在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必修课程所占比重太高,选修课程比重太低,学生难以根据自己的个性、能力、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有的学生中学数学就不好,上大学选择了一个偏文科的专业,认为自己不再受数学的折磨,结果大学还把其作为必修课(哪怕降低了难度),其花了很大工夫,却很难通过,这显然就是严重的问题。如果大学降低必修课比重,尤其是公共必修课比重,增加学生选修课空间,那么,这一问题就不存在。
他认为,如果教育者选择把一种模式强加给所有受教育者,得到的结果极有可能是扼杀受教育者的个性、兴趣。因此,他建议,学不学数学的讨论,应该跳出现在的教育模式看问题,在大学真正推行学分制,切实扩大选修课比重,把选择权和自主权交给学生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