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人在海外签证移民
关键字  范围   
 
方绍伟:为何那么多中国名人、富人加入外国籍
2012/3/17 14:27:06 | 浏览:2948 | 评论:0

  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政协会议的杨澜,被迫出来澄清说“我是中国籍”。国内很多名人的国籍问题早就遭人诟病,现在人们的敏感度似乎更高了。

  这几年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某全明星阵容影片的“演员国籍事件”。当时流行的说法是:一群外国友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拍中国的历史大戏,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这是一种国际主义精神,是一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奉献精神!

  很明显,人们反感的是这些外籍名人“好处两头拿”的做法。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但“好处两头拿”肯定要有界线。还好,杨澜确实是中国籍。

  不过,是名演员就不能入外籍吗?谁也没这么规定过,但问题确实是个问题。还有两个例子:一是“裸官”,即家人在外国或家人入了外籍的“人民公仆”;二是地方一级的政协委员,即基层政协为广开言路而吸收的外籍名人。“裸官”和地方外籍政协委员,说不行也许行,说行又也许不行。中国的事情妙就妙在“模糊”。

  我在芝加哥有个律师朋友,他整天收到国内来的投资移民咨询。按他的看法,名人和富人想入外籍,最通常的说法叫“留一手”。我们中国人都知道什么叫“留一手”。干了坏事或干坏事前给自己“留条后路”叫“留一手”,没干坏事但为避免可能被认为是干坏事而给自己“留条后路”的,叫“被留一手”。“留一手”的好理解,但自从赖昌星被引渡回国后,敢玩大案要案的恐怕就不那么好混了。“被留一手”的要有意思得多,转型时期,中国特色中的一条就是政治经济上的“罪”也很“模糊”,所以,“被留一手”也可能是出于无奈。

  这么分析问题,当然不是为了回避国籍讨论中的所谓“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问题。印度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灵性导师克里希那穆提在《最初和最终的自由》中说过:“对那些觉得自我扩张是重要的人来说,与更大的东西认同,在心理上是一种必需”。

  不过,如果拿克里希那穆提的“智慧”来为入外籍辩解的话,那就显得太“吊书袋”了。问题在于,“与更大的东西认同”中的那个“更大的东西”,不同的人确实有不同的理解。对纯粹的民族主义者和爱国主义者来说,那个“更大的东西”是国籍。可对一些中国血统的普通读书人来说,那个“更大的东西”也是“中国情结”,国籍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旅游证件”。

  什么叫“中国情结”?什么又叫“旅游证件”?这是一个简单的法律与文化的关系问题。拿了美国移民局颁发的“旅游证件”,自然要服从美国法律的义务要求,但这并不能排除在履行美国法律的义务要求的同时,还可以关注母国所发生的一切。

  有人认为“加入外籍”增加了一份“中国情结”,这其实是皮毛之见。在我看来,“中国情结”对出生在中国的华人来说是一种本能,不是一种意识。意识会更多地受“稀缺规律”的支配,但“稀缺规律”对本能却可能失灵。

  这就到了说说“国籍到底是个什么东西”的时候了。国籍与“现代国家”的观念有关,“现代国家”的观念事实上是从欧洲近代国际关系史中演变而来的,“现代国家”离不开欧洲人的种族争战和对外扩张。对中国人来说,传统的“国家观念”更多的是“天下”和“华夷”的结构关系,古时候也有“藩国”和“附属国”之说,但那时的中国人自视为高人一等的“中央之国”,其他外邦皆为低级的荒野之地,直到1840年的一声炮响为止。古时候中国就有“通关文牍”(唐朝叫“过所”,明朝称“路照”),但现代国家之间使用的,则是现在的美国新任驻华大使骆家辉所竭力用于为美国“创汇”的“签证”。“签证”这个该死的东西,是从1814-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企图重画拿破仑战败后的欧洲政治地图而开始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签证”才真正被各国广泛采用。

  为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签证”才被广泛采用?研究民主问题的人一般都不会去考虑“民主”与“签证”之间的联系,可“签证”在民主全面兴起的一战后流行,却决不是偶然的现象,因为民主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排外”,“当家做主”就不能再眼看着“肥水流入外人田”。君主制是从来不怕人多的;民主怕侨民涌入,君主则怕臣民外逃。所以当年的民主德国有“柏林墙”,如今美国则有象征排外的“墨西哥墙”。这就是克里希那穆提的“智慧”之处:政府要限制的是个人的“最初和最终的自由”,但个人却不能在这种不得不接受的限制中丧失灵性。

  最后,让我对名人“加入外籍”的原因作个小结:除了“留一手”和“被留一手”之外,“崇洋随大流”和“先期投入锁定”是另外两个常见的原因。我们中国人对“加入外籍”十分敏感,有感情上的原因,也有政治上的原因。写地址的时候中国人从大的地名开始写,美国人则从小的开始写,“与更大的东西认同”是有文化差别的。世界上约有80个国家和地区承认或默认双重国籍,中国则不承认双重国籍,这当然非常符合中国文化的“往大处认同”的逻辑。但是,“加入外籍者”终究免不了“好处坏处都两头拿”的可能。

相关栏目:『签证移民
如何通过撬墙角拿到美国绿卡? 2024-04-24 [46]
2024年5月移民排期进度 2024-04-13 [186]
访问学者如何在美转身份? 2024-04-04 [359]
又是H1B抽签季 中国留学生感叹留美愈发不易 2024-03-25 [608]
优化支付服务·使用指南篇|境外来华人士数字人民币支付指南 2024-03-25 [599]
美国使馆签证处发布:10年美签快到期了?“免面试续签”保姆级攻略 2024-03-23 [690]
加拿大移民部长警告:国际学生转难民数量巨增 完全不能接受 2024-03-19 [739]
10年青春换绿卡,还在“死磕”OPT→H1B→绿卡?移民局这些政策让留学生更受益! 2024-03-20 [686]
收藏!外籍来华人员支付指南来了~ 2024-03-17 [469]
网友亲历:北美飞上海,入境全部开箱检查!爱马仕包包被罚款! 2024-03-15 [762]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陈文玲: 必须推动中美关系回到正确轨道 Colleen Flaherty 翻译 刘勤:MIT教授发文《美国经济评论》 :生命科学受益于明星科学家们的死亡 :北京和上海金融人的最新鄙视链 :日本政府《氢能利用进度表》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