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两国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却很少有人想到美国的印第安人部落和中国的少数民族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联。事实上,中美两国的少数民族在寻求文化发展上有着很多的共同点和可比之处,而在后冷战时代,两国的少数民族人士之间也有了更多的直接接触与交流,中美少数族裔文化发展的异同性比较也成为学界新的热点。来自哥伦比亚大学英语与比较文学系的年轻助理教授金雯23日晚应市立大学亚裔研究所邀请,就她在比较族裔文学和政治这个领域中的研究发表演讲,同时也介绍她即将出版的新书《多元普遍主义:中美多元文化形态比较和批评》(Pluralist Universalism: An Asian Americanist Critique of U.S. and Chinese Multiculturalisms)。
金雯在亚裔研究所发表演讲。(管黎明摄)
在23日的演讲中,金雯谈到了自己最初如何从著名华裔作家和文学评论家郭亚力(Alex Kuo)的诗作和文学评论中获得启发,决心从亚裔美国文学和印第安裔文学作品的角度,来进行比较性研究,进而探讨中美两国的少数族裔多元文化发展和两国政府的相关政策。
金雯在演讲中表示,美国的文化融合是基于结束种族隔离,让少数族裔融入到美国的主流文化的过程,而中国的少数民族政策则是基于一种社会主义革命的理念而衍生出来。两国的政策出发点虽有不同,但两个国家的少数民族在继承和发展各自的文化方面其实面临着非常类似的处境和挑战,即在一种强势主流文化的主导下,少数族裔的文化要真正呈现多元化的发展,面临着经济、社会、文化和心理等各方面的挑战。要想改变这一局面,需要各个民族的人士在发展自己的文化方面更具有创造性。
金雯认为,其实自从冷战之后,中美两国的少数民族人士也有了越来越多的接触和往来,而北美的印第安人在起源上也和亚洲密不可分。她的多元文化研究主要以中国和美国当代有关民族问题的叙事文学和诗歌为素材,包括郭亚力和像中国的彝族作家罗庆春(Aku Wuwu)这样的人士的文学创作。
金雯本人于200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2006年获得美国西北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此后一直在哥大任教至今,并已有多篇论文和著作出版。
市立大学亚裔研究所行政总监梅邓妙兰(Joyce Moy)和亨特学院的教授梁志英(Russell Leong)出席了金雯23日晚的演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