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況下,固體被加熱到一定溫度就會轉變成液態,液體被冷卻到一定溫度就會變成固態。而日本科學家新研發的一種固體材料在紫外線照射下會變成液體,再用可見光照射就能變回固體,不需要改變環境溫度。
這種可在室溫狀態下依靠光照反復液化和固化的光反應性新材料由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納米系統研究部門的科學家研發,在世界上尚屬首創。
根據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日前發佈的新聞公報,這種粉末狀材料是以糖醇為骨架,組合多個偶氮基的液晶性物質。因為偶氮苯是已知的可在光照射下變換形狀的物質,所以研究人員用偶氮基來充當新材料的光反應性部位。用中心波長365納米的紫外線照射這種新材料,材料逐漸從黃色變成橘色,同時慢慢液化,最終完全變成液體。再用中心波長510納米的可見光照射,液體顏色會重新恢復黃色,同時固化。這種液化和固化能夠反復進行。
公報說,新材料可望擁有多種多樣的用途,其中之一就是能夠反復黏合和脫離的光反應黏合劑。研究人員將液化後的新材料夾入兩塊玻璃板之間,透過玻璃用可見光照射使其固化,之後進行抗拉抗剪強度測試,發現每平方釐米黏合面能抗大約5公斤的拉力。再用紫外線使黏合劑液化,發現抗拉抗剪強度下降到不足原先的千分之六。
本項研究相關論文已發表在德國科學期刊《高級材料》的網絡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