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最新消息国内动态
关键字  范围   
 
中国学术期刊恶性循环:好文章流向国外 国内多剩滥人情
作者:邱晨辉 | 2012/4/11 1:26:23 | 浏览:2797 | 评论:0

 好文章流向国外, 剩给国内的多是一些人情稿件,又不乏抄袭作假之流

人情论文将部分科技期刊推入恶性循环

  “轻者给予3~5年不允许刊发其论文的处罚,情节严重者,将以适当方式予以公布,终生不刊用该作者的论文,通报国家基金资助部门,并转请有关部门进行处理。”4月10日,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主办的1000余种期刊联合签名并发布了《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关于加强科技期刊科学道德规范、营造良好学术氛围的联合声明》(以下简称“联合声明”),针对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明确说“不”。

  联合声明一经发布立即引来广泛关注,有人称国内科技期刊界这一次要对学术不端动真格了。在该声明发布的前两天,中国科协党组成员、学会学术部部长沈爱民在加强科技期刊科学道德规范座谈会上就直言,相对我国仍不算乐观的论文水平,国内科技期刊的整体质量更是远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

  在这位手里管着国内上千家学会期刊的科协领导看来,当前,高质量的学术文章大量外流,导致国内期刊质量不高;权威性和影响力差,反过来又影响到高质量稿件的投递,国内科技期刊正在陷入愈来愈差的恶性循环,“而要改变这种现状,科技期刊界就必须拿自己‘开刀’。”

部分国内科技期刊沦为 “家刊”、“家报”等人情刊物

  这种说法不无道理。不久前,中国科协的一项调查表明,我国80%的科学家希望把论文投向国外。

  原因不言自明:当前的科技评价体系让多数单位“重视国外期刊而轻视国内期刊”。有知情人士透露,国内一些高校规定,在国外著名刊物上发表论文可奖励10万元,而在国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则只奖励1万~2万元。

  当然,一个必须承认的现实是,国内期刊的影响因子即其刊载文献被引用率比起国际期刊的平均水平的确低很多。沈爱民说,目前国内较好刊物的影响因子仅是13%,而国外期刊则已经达到59%。

  不过,这才是拉开国内外科技期刊差距的第一步。

  “即便是那些专门向国内期刊投递的稿件,也多半是‘塞进来的’。”按照沈爱民的说法,科技期刊本应是首发科学研究成果的阵地,却因为太多的人为了评职称发论文动用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沦为“人情论文”的发稿平台。

  某学会科技期刊的一位副主编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有一家国外的物理杂志编辑曾告诉他,要办好科技期刊,最重要的是要敢于排除那些质量不高的文章。这位副主编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但他无奈的是,“国内期刊编辑部上面都有一个主管单位,大部分研究所、学会也都有自己相应的科技刊物,却大多已经沦为‘家报’、‘家刊’,成了发人情论文的捷径。”

  这位副主编透露,在上级主管领导面前,版面费如何收取的问题已经退居其次,如何将稿子编辑刊发出来又尽可能地保持刊物的质量才是摆在他面前的难题。

  去年,一位上级主管领导一次塞给他12篇人情稿,而他们每期一共只有60多篇论文的刊载量。而这12篇中,又不乏水分较大的论文,其中一篇不仅文不对题,连参考文献的标注都没有按照学术要求来,这位副主编加了两次班把论文从头到尾捋了一遍。改到最后,保证发表已没什么太大的问题,但他也坦言,这些论文的学术创新点及科技水准之低,内行人一看便知。

对不当署名、论文拆分视而不见,人情期刊纵容学术不端

  更令这些期刊老编辑痛心的是,一些科技期刊沦为“人情刊物”后,对不当署名、论文拆分等现象见怪不怪、视而不见,很大程度上纵容了学术不端行为。中科院院士陈运泰更是毫不掩饰自己对国内一些科技期刊的不满,称其在数据作假、不当署名等方面已经乱成了“一锅粥”。

  这位曾经担任《地震学报》(中、英文版)主编的老院士回忆,每年五六月临近学生毕业时,他常常会收到类似这样的请求:博士论文要答辩,希望在答辩之前能够刊登,或至少给我一个回信,说这篇论文已经被接受。“这是一件令人非常头疼的事”,陈运泰说,很多人就在这个时候因为磨不开朋友的面子,随手便打出去一张论文接收函。

  这就不免刊发一些有学术不端行为的论文,比如不当署名。陈运泰说,学术论文的署名应按照贡献大小来进行排序,但国内一些博士生在投稿时,却将自己导师的名字排到最前面,有的甚至将一些从未参与论文的人员名字列进作者名单。

  不过,对于这些显而易见的学术失范行为,很多期刊却揣着明白装糊涂,不执行邮件回访的程序,陈运泰感慨道,“他们觉得,这又不是什么重大课题,牵扯面不大,既然学生是为了表示尊敬,编辑部自然也会给他们导师面子,以后还好交个朋友。”

  中科院院士、《林业科学》常务副主编唐守正也遇到过类似情况。他的一名学生完成一项研究后,把本来一篇论文就可写完的内容,拆成了三篇来写。学生告诉他,“以后晋升职称的时候,会要求论文的数量。”

  这类论文就是学术不端中常见的“论文拆分”产品,最后都能顺利发表。后来唐守正听学生说,“他们早已见怪不怪了,一篇也是发,两篇也是发,又不是发在一起,再者,也没有人来追究这些。”

  在人情期刊泛滥的局面下,学术不端出现的几率大有上升之势。据英国《自然》杂志上的一篇评论称,全世界论文学术不端发生的概率大约为1/200,其中,中国和日本均有上升趋势。

  别让第三方编审关成了走过场的“签字一包”

  “要根除这些人情因素,只有公开,让媒体和公众在网络上进行监督和举报。”清华大学出版社副主编、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理事长颜帅给出了这样的建议。

  颜帅说,在向科技期刊投稿过程中,作者和编辑部多是单线联系,在这种情况下,即便一方存在问题,也多是双方私下解决,很难根除期刊中学术不端的成分。不过,他也承认,网络监督只能揪出那些小打小闹型的剽窃,对于那些相对隐蔽的抄袭、作假仍赖于同行间评审,即第三方的编审关。

  这一点,联合声明中也有所涉及:注重专家办刊,加强同行评议建设。发挥期刊编委会和审稿专家的作用,严格稿件学术质量审查规范,客观、公正对待每篇稿件。

  事实上,在目前的科技论文评审工作中,已经采用了专家委员会开会讨论的形式,但其功效却并不被业内看好。中科院院士、中国原子能研究院研究员王乃彦说,国内许多第三方鉴定是不规范的,很多编审会只是作者请来一些自己熟悉的人,成了叙旧聊天,有的则直接简化成“签字一包”——签一个字拿一个红包就走了。

  “即便是较起真儿来,也很难起到所谓的评审作用。”王乃彦告诉记者,多年前他作为第三方专家花了半天时间审读了一篇稿件,并写了近5张纸的建议,但文章的作者在接到修改意见后,只是一个劲儿地表示感谢,却没有对论文做出任何实质性的改动。

  什么样的第三方评审才能行之有效?沈爱民认为,一个行之有效的论文评价第三方务必满足三个方面要求,一要有法人地位,不仅能够承担民事责任,还能承担刑事责任,如此,第三方才有能力对其做出的评价负责任。其次,第三方要在某一个领域具有一定的学术权威性。最后,该实体要有相应的专家人才队伍。

  “经过这样一支相对稳定的队伍评审后,期刊才能从入口处消除学术不端。”王乃彦支持这一观点。

  要想把国内科技期刊从这种恶性循环中拉出来,还必须在扩大影响力上下工夫。针对这一点,沈爱民表示,当前国际科技期刊的通用语言仍是英语,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扩大中文科技期刊的流通、来稿范围还有一定的困难,不过,只要坚持注重质量的办刊道路,终有熬出头的一天。

相关栏目:『国内动态
29个城市地铁全部亏损,中央六部门发文,地铁大扩张时代,结束了! 2024-10-31 [366]
截至11月17日!中国计量大学第五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诚邀海内外英才共话未来 2024-10-27 [463]
写在民办高校倒闭潮的前夜 2024-10-08 [464]
砍掉铁饭碗、增加硕士点、教培再度翻红…未来的社会风向要变了! 2024-09-27 [485]
“开学19天,消费4000多”,选择私立学校的家长老实了 2024-09-26 [263]
国内学生无限使用的GPT4o 2024-09-26 [212]
多所高校宣布!调整教务处职能 2024-09-22 [374]
离谱,西安交大博士手握SCI,秋招当场被拒,听到原因感觉被羞辱 2024-09-21 [297]
罕见!江苏一本科生从民办高校转入到公办高校,网友:背景不简单 2024-09-21 [316]
大龄硕士的求学之路——刚刚开始读研,感受很复杂 2024-09-16 [212]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