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王冲:中国留学生 一代更比一代差
作者:王冲 | 2012/4/21 14:48:05 | 浏览:2543 | 评论:0

  你是不是为是否送孩子出国读书而纠结?你是不是为让孩子多大出国留学而多方打探?你是不是为了孩子毕业后是否回国工作而犹豫?你是不是为了是否出国陪着孩子读书而踌躇?……

  如果你生活在大中城市、有房、有车、有孩子,有50万以上的存款,那么,恭喜你,你可能正为这些问题而烦恼,这篇文章,也正是试着减少一点你的烦恼——尽管无法保证给出“标准答案”。

留学百年

  留学,是个清末积弱以来让中国人纠结的话题,古代中华为天朝上国,万国来拜,不是落难或被通缉,很少有人愿意背井离乡,反倒是海外各“蛮荒之国”愿意来见证华夏文明。即便是英国派遣乔治·马戛尔尼出使大清,也被乾隆帝视为“蕞尔小国”之臣民,要求他们必须行三拜九叩大礼。

  公元1872年到1875年间,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学生产生。由容闳倡议,在曾国藩、李鸿章的支持下,清政府先后派出4批共120名学生赴美国留学。这批学生出洋时的平均年龄只有12岁。

  那时的留学,绝不是什么光荣之旅,而是孩子养不起无可奈何才送去“番邦”,父母心中满是悲愤和屈辱,这批孩子回国后大显身手,其中就包括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此后,中西交流繁荣,胡适、林语堂为代表的留美学生在学界、政界大放异彩。然而,解放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自我封闭,基本关上了留学西方的大门。

  改革开放后,留学重新热起来,那时大家去读书,是为了回国后把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贡献给四个现代化建设,充满理想主义和爱国主义色彩;及至20世纪90年代末,大学生们疯狂考托、考G,更多是出于自我对知识的追求、对美好前程的追求,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拿到了全奖或半奖,可以打工,通过自己的劳动挣学费,自食其力。

因何留学

  21世纪初,扩招带来的就业难让留学更热,而经济的发展让更多的父母有了送子女出国的资本,于是,出国者更多。2009-2010学年,有大约13万中国学生在美国的大学读书。

  出国者增多,盲目者也更多,几年前,我曾问一个孩子你的理想是什么,这孩子回答是“出国”,听起来荒谬、可笑,但这却是事实。这个事实道出了出国的盲目性。从国家派出去、自己派出去到今天的父母派出去,留学已经变味了。然而,随着社会取向的传递效应,大家越来越认为不让孩子出国,就是落后,就对不起孩子。

  其实,大可不必如此。送孩子留学,切忌就是跟风炒作随大溜,不能说因为亲戚朋友的孩子出去了,你就出去,还是想想为什么送孩子出去,你要的到底什么,这是需要想清楚的。还有一点就是要尊重孩子的意愿,不要强迫,在父母、孩子高度一致的情况下出国留学,才是上上之选。

  为什么出国?要解答这个问题见仁见智。非常过硬的留学理由就是国外的教育更加自由开放,更加鼓励个性和创造力。如果你不愿让国内的填鸭式教育束缚孩子,不想让孩子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丧失自我,不想让孩子在后门成风、送礼成风的学校环境下迷失,想让孩子在自由、宽松、平等、开放的环境下充分发挥潜力和材质,那么,考虑把孩子送出去,是明智之选。

  美国媒体就看到了这一点。2011年5月的《巴尔的摩太阳报》分析了中国孩子出国留学的原因。该报认为,海外留学可以不把自己的前途寄托在一生只有一次的高考上,许多中国父母把美国的教育看作找到好工作的一把金钥匙,学生们认为美国的大学是鼓励创造力和自我表达的场所。

  不喜欢国内的教育而送子女出国已经是“过去时”,很多人为此全家移民。11月,胡润研究院与中国银行私人银行联合发布的《2011中国私人财富管理白皮书》显示,14%的中国千万富豪目前已移民或者在申请移民,另有近一半在考虑移民。合计起来,就是高达六成中国“先富”群体有移民的想法。

  他们为什么出走?想要什么?《联合早报》在报道中指出了多种原因,其中之一是移民者向往外国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如果你有足够的银子,有着充分的自由选择权,选择一个你喜欢的过度全家在那里生活,也是不错的选择,对于子女而言,可以有机会进入欧美主流社会,但对于父母而言,则意味着社会话语权、影响力、社交圈的迅速缩小。如果你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那随时可以行动。

  富裕人群送子女出国很容易,但也产生了很多的“留学垃圾”,即出国后大肆花钱的公子哥儿,这说明,国外不是包治百病,在国内打架斗殴、天天向下的孩子,大多数情况下不会走出国门就立即变成乖乖仔,上进的孩子送出去可能会更佳,但不上进的孩子送出去可能更不上进,因为国外自由放任式的教育,不利于自我约束能力差的学生。

  有人说,管他呢,送出去再说,至少能学好英语,这就大错特错了。我大学时曾受老师之托,教过一个父母是大款的高中生英语,半年后他略有进步,于是飞往加拿大,一年过回国看我,满口老家的东北话,我问你回来干嘛呢,这位小兄弟说,回新东方学英语呢——在温哥华全是东北人,连普通话都说不好了,更何况英文?

  还有一件父母切忌之事。作为工薪族,如果家境太紧张,千万不要砸锅卖铁送孩子出国,没必要。完全可以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奖学金。量力而行,而不是竭泽而渔,这才是正道。大学毕业以后,可以让子女通过自己的努力出去,这样子女更有奋斗后的成就感。

  总而言之,要不要留学,需要父母和孩子有共识,尊重孩子意愿,目标明确,而不是人与亦云,浑浑噩噩不知其所以。

是否回国

  留学之后,寒窗苦读也罢,稀里糊涂度日也罢,总有毕业那天,总要面临选择,要不要回国。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要不要回来,根本而言是孩子的选择权,而不是父母所能决定。无论国外大学毕业还是硕士或博士毕业,学生都领略了海外的生活,已经是成人,他可以选择留下,也可以选择回来,父母可以建议,但不可以强制,个性化、自我选择、自由选择,正是西方社会的特征之一。

  就个人而言,要不要回来呢?先看数据。美国《侨报》12月初有篇文章的数据显示,大部分中国留学生有意愿回国,但留在美国的人数仍在60%以上。20多年来,中国赴美攻读理工科博士学位的留学生,获得学位后九成人留在了美国,而不到一成的人回国。

  这一数据表明两点:第一,留美学生回来的少,这是因为美国移民社会,不排外,相比欧洲国家而言更容易留下;第二,理工科留下的多,因为理工科在美国相对更容易找到工作,进入中产阶层。至于文史、哲学、艺术等文科专业,留在美国就不容易了,读哲学的人留在美国难,如果改学JAVA就容易多了。

  其实,回不回来,根本就看你喜欢哪儿,愿不愿意为你的选择而做出必要的牺牲。你愿意在国外空气优良、山清水秀的地方做个普普通通的打工者,那就留下;你更想在竞争激烈、机会更多的中国展示才华,那就回来。

  无他,就这么简单。

  其实,在国外,未必一无是处;回国后,未必是香饽饽。“海归”变“海待”的例子比比皆是。最近,我面试了一个德国留学回来的女孩,他本科学德语,在德国的一家著名企业工作两年后,辞去高薪职位,去德国读书一年,回来后却发现高不成、低不就,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用她自己的话说,走,没有想好;回,也没有想好。留学,最忌讳的就是这样。

  如今,随着全球化的加深,随着中国的发展,通过海外经历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已经不灵了,必须要通过在海外学到的货真价实、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本事,才能在和“土鳖”的较量中占据优势。因此,留学生回国,一定要放低身段,不要高高在上。你或许长远而言成长性高于国内学生,但短期内未必赢得了他们。薪金么,就不要太奢望了,很少有公司仅仅因为你是国外回来的就另眼相看。今年年初的国企高薪招聘海外华人回来担任高管,只是面向特别高端的群体,普通留学生难以够格,更有网友说,这是为留学的“官二代”量身定做的职位,普通大众就不要企及了。

尊重人才

  当然,国家为了吸引留学生回国,做了大量有意义的工作,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出国留学人员达106万,其中已有27.5万人学成回国。在宏观政策层面,政府可谓仁至义尽,但归国者却并不买账,因为他们回来是想贡献自己的专业知识,而不是为了适应中国国情而每天进行思想学习和汇报。对归国者专业的尊重,对他们个性的尊重,创造能让他们发挥才能的软环境,让大家在一个开心的氛围里工作,是最重要的,单纯靠房子、票子、车子,留不住真正的人才。

  最后需要讨论一下的,是留学低龄化问题。我曾在北京电视台就此进行辩论。我认为,高中把孩子送出去,还可以,因为16周岁已经基本有了自理能力,但这期间父母和孩子的沟通和引导一定不能少;初中就让孩子出去不合适,太早。

  人,就像一棵树,根深才能叶茂,初中太小,在对母国文化还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出国,结果可能会东方文化一知半解、西方文化稀里糊涂,进而对自身的归属、价值都出现迷茫和混乱。无论,出国还是不出国,出去后留下还是回来,留下后是否加入外国籍,我们是中国人,这个标签是印在骨子里的,如果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能为这个国家做点事儿,还是要做的,这是根本,不可忘却。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普林斯顿教授“辛辣”点评中国学生:一个普遍的「坏习惯」阻碍了他们的长远发展 2024-11-16 [72]
朱民:中国经济将面临巨大的结构性变化! 2024-11-06 [347]
巫宁坤:活下去,并且“在日暮时燃烧咆哮” 2024-11-04 [383]
周其仁:中国经济高位下行的根本原因 2024-11-03 [412]
张维迎:让我最痛心的是社会变得如此虚伪,如此假话连篇 2024-10-31 [518]
达龙·阿西莫格鲁:制度视角下的中国未来经济增长 2024-10-31 [472]
钱满素:献身精神本身不足以成为一种美德 2024-10-31 [470]
战争琐思录(一):关于诺娃 2024-10-31 [466]
​“中产阶级气质”批判——关于当代中国知识者精神状态的一份札记 2024-10-27 [633]
后生可畏!这位华裔才俊掌控着全球顶尖公司AI模型训练! 2024-10-21 [722]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陈文玲: 必须推动中美关系回到正确轨道 Colleen Flaherty 翻译 刘勤:MIT教授发文《美国经济评论》 :生命科学受益于明星科学家们的死亡 :北京和上海金融人的最新鄙视链 :日本政府《氢能利用进度表》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