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2012年3月20期
中美举办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知识产权研讨会
首届“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知识产权研讨会”3月5~7日在海口召开。来自中美两国清洁能源产学研联盟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和知识产权界的专家100余人,就清洁能源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与合作开展为期两天的热烈讨论。中美双方代表对两国知识产权法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在许多问题上达成重要共识。双方商定,今年晚些时候在美国举行第二次清洁能源知识产权研讨会。
中国首台全自动望远镜落户云南天文台丽江观测站
3月20日,由中科院云南天文台与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安德鲁西亚天体物理研究所合作建设的全球伽玛暴与瞬变源观测系统第四号观测站(BOOTES-4)在云南天文台丽江观测站落成,标志着国内首台专业级程控自主天文台建成。
该全自动望远镜主要用于伽玛暴余辉和其它瞬变源的光学观测。该望远镜应用先进的程控自主天文台技术,可以根据天气、观测目标位置等情况自动打开圆顶并控制望远镜进行观测。
BOOTES-4的合作始于去年7月份,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双方先后完成了望远镜的选址、地勘、基建、货物进口及运输,并于去年12月完成圆顶和望远镜的安装。今年2月整套系统完成调试并投入自动化运行。
中国首例“芯片试管婴儿”诞生
一名3公斤重的“芯片试管婴儿”近日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诞生。该婴儿是应用单细胞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芯片(SNP芯片)技术进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的试管婴儿。婴儿的父母结婚5年未育,经检查,男方属于罕见染色体异常,得到致死异常胚胎的概率高达6/18,得到正常胚胎的概率只有1/18。
该院应用SNP芯片技术对该夫妇进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试管婴儿,以生育与该夫妇有血缘关系的后代。通过取卵、受精、胚胎培养,然后进行遗传学诊断,之后将诊断正常的囊胚移植到女方子宫。
“芯片试管婴儿”和“试管婴儿”的不同在于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的方法不同。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基因芯片技术,是一种高通量检测技术,它能够一次检测出全部的46条染色体数目结构异常、及部分单基因突变,且误诊率低(大约2%)。
科学家研究发现神经胶质细胞主控学习记忆
由陕西师范大学张遐团队的一项最新研究首次在活体动物实验中提供直接证据,证明大麻素作用于神经胶质细胞上的CB1R,由胶质细胞再来调节神经元突触传递活动,进而引起工作记忆的损伤——配角变成了主角。张遐团队选择了大麻素对脑功能的影响作为研究路径。他们发现,大麻素首先作用于神经胶质细胞上的大麻素受体(CB1R),激活胶质细胞的活动使海马CA3-CA1兴奋性突触发生LTD,进而导致工作记忆的损伤。
张遐介绍说,人脑里面也产生自己的大麻素,这就是内源性大麻素系统。越来越多的证据提示,内源性大麻素在情绪调节、学习记忆等功能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我们也许可以特异性地调节人脑内源性大麻素系统的不同方面来帮助人。例如,寻找新的治疗Alzheimer症等神经精神疾病的途径,或者帮助设计新的教育教学技术,促进学生的学习、成长和发展。
科学家发现染色质结构调节DNA突变新机制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贺雄雷教授团队近期在染色质结构如何调节DNA突变工作上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3月9日的《科学》杂志上。
贺雄雷团队发现,真核生物细胞中核小体结构可以抑制胞嘧啶C的水解脱氨,从而降低胞嘧啶C到胸腺嘧啶T的突变。这个发现揭示了染色质结构对遗传核心事件——NA突变的调节机制,对于肿瘤发生机理的研究及防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并对理解核生物基因组结构及生物进化具有指导作用。
我国成功研制首台高压直喷天然气发动机
我国首台大功率缸内高压直喷压燃式天然气发动机(HPDI发动机)近日在潍柴动力西港新能源发动机有限公司推出。按目前柴油和天然气价格计算,使用这种发动机的卡车,每百公里可比柴油车节省约120元。
HPDI发动机采用氧化型催化器,用5%的柴油喷入气缸引燃,95%的天然气喷入到火焰中成为主燃料,从而降低70%颗粒物质和约20%的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国Ⅴ排放标准。HPDI发动机零部件可与柴油机通用,无需改动活塞和发动机本体,运转形式也与柴油机相同。由于排气温度低,其可靠性也达到同功率柴油机水平,并有潜力可挖。HPDI发动机还无需空燃比控制,可避免爆震和失火;热负荷也低于火花塞点燃式燃气发动机。由于HPDI发动机保持了与原柴油机相同的功率和扭矩,其动力性与柴油机完全相同,比火花塞点燃式燃气发动机功率和扭矩提高20%,可解决点燃式燃气发动机高原功率不足问题。
据介绍,柴油机要达到国Ⅴ排放,需要采用成本较高的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因而使用HPDI发动机更为经济。由于高压直喷喷嘴根据共轨喷射发动机设计,无节流阀发动机负载控制,HPDI发动机还能进一步提升性能,降低燃料消耗、排放和噪音。
超快过程分幅扫描同时成像记录仪研制成功
由深圳大学、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研制的“SF超快过程分幅扫描同时成像记录仪”近日通过鉴定。鉴定专家认为,SSF超快过程分幅扫描同时成像记录仪是研究高速流逝过程的精密科学仪器,能提供瞬变现象的时间—空间信息、光学信息,是研究爆轰物理和冲击波物理的关键光学测试设备,在高密度能量传递、高温等离子体物理、高电压放电、喷气燃料化学和高超音速风洞实验中,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研究设备。
据了解,该仪器的主要技术性能包括分幅成像系统时间及空间两个方向的本征空间分辨率、高速摄影时空信息率、相邻分幅时间原理误差和扫描成像系统的最大扫描速度等,均优于同类仪器的国际先进水平。同时,仪器突破了国际学术界认为的分幅扫描同时成像记录系统不能达到单功能超高速摄影机高空间分辨率的结论。
2012中国科技创业计划大赛正式启动
由科技部、宁波市政府主办的2012中国科技创业计划大赛启动工作会近日召开。大赛活动从3月初开始至9月下旬结束,计划组织2000家科技企业和创业团队参赛;邀请50家国内外创投机构为大赛提供技术支持并帮助他们选择可投资项目;安排创投机构专家到国家级孵化器为在孵科技企业提供融资培训并考察企业,解答科技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并寻找投资机会。大赛设奖项93个,奖金790万元。对参赛优秀项目,大赛组委会将向社会投资人、特别是创投机构推荐,争取获得创业资本的投入;大赛获奖项目符合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申报要求的,可申请创新基金项目,争取获得国家支持。
我国首个重大癌症新型分子诊断技术平台落户天津
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亚太生物信号研究中心3月15日在天津揭牌。中心建成后将在中国建立第一个重大癌症(肝癌,肺癌,乳腺癌和结直肠癌)和传染病新型分子诊断技术和平台,建立肿瘤和重大传染病标本库以及第一座以临床为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整合的个性化生物信号研发平台。同时,中心还将为天津市实施“抗癌重大专项攻关计划”提供强大支撑。作为全球生物信号研究合作组织在中国的总部基地,中心将致力于亚太地区生物信号的研究开发,并将其成果在天津实现产业化。
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据了解,我国重大科技专项之一“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已进入全面建设阶段。目前各系统研制和试验任务正在顺利进行,计划013年开始陆续研制发射新型卫星并投入使用,2020年前后建成全系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工程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020年)》所部署的16个重大专项之一,2010年5月批准实施。该工程将统筹建设基于卫星、平流层飞艇和飞机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完善地面资源,与其他观测手段结合,形成全天候、全天时、全球覆盖的对地观测能力。
据介绍,该系统的实施,将为我国现代农业、防灾减灾、资源环境、公共安全等重要领域提供信息服务和决策支持,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对于促进我国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卫星应用企业集群和产业链,推动卫星应用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我国物联网标准化基础研究被国际标准采纳
从近日召开的国际传感网(物联网)标准工作组第五次全会暨国际传感网标准化论坛上了解到,我国传感网(物联网)标准化基础理论研究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刘海涛团队在国际上所提出的物联网三层架构、共性平台+应用子集等物联网的总体思路先后被国际标准采纳。
从1999年开始,刘海涛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始物联网研究,沿着以感知为核心的自主创新路线,完成了从感知互动层—网络传输层—应用与服务层的物联网标准化基础理论研究,提出了与国际上传感网的架构(ISO/IEC)完全相同的中国的物联网架构(三层架构),以及共性平台+应用子集等物联网的总体思路。这些研究成果都被国际标准采纳。其中,共性平台+应用子集,解决了规模产业化的瓶颈问题。
我国建成世界最先进地壳运动观测网络
历时4年多、总投资逾5亿元的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近日通过由国家发改委组织的国家验收。验收委员会认为,从规模、精度水平看,该网络与美国PBO和日本GEONET一同成为世界上性能指标最先进的三大地壳运动观测网络。
该项目以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NSS)观测为主,辅以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人卫激光测距(SLR)等空间技术,并结合精密重力和水准测量等多种技术手段组成,建成了由260个连续观测和2000个不定期观测站点构成的、覆盖中国大陆的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和自主研发数据处理系统的观测网络。
该网络主要用于监测中国大陆地壳运动、重力场形态及变化、大气圈对流层水汽含量变化及电离层离子浓度的变化,为研究地壳运动的时—空变化规律、构造变形的三维精细特征、地震短临阶段的地壳形变时—空变化特征、现代大地测量基准系统的建立和维持、汛期暴雨的大尺度水汽输送模型、中国上空电离层动态变化图像及空间天气等科学问题提供基础资料和产品。